羅春明 譚鶴長
(廣西醫(y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yī)院柳州市工人醫(yī)院 廣西 柳州 545005)
自體動靜脈內瘺是目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血管通路,其好壞直接影響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存率。研究表明:尿毒癥患者的血管都存在硬化;故血管造瘺手術成功率也較其他疾病降低。無創(chuàng)性動脈硬化檢測相對于病理、CT、彩超等檢查,其特點為無創(chuàng)、準確靈敏等特點。本研究通過研究無創(chuàng)性檢測與病理相符性提示,無創(chuàng)性動脈硬化檢測與病理檢查結果相關,其符合率達到86%,且對中、重度動脈硬化檢測結果符合率達到96.3%,現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經臨床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及影像學確診為尿毒癥,并擬行動靜脈內瘺手術以便維持透析的尿毒癥患者共120例。男68例,女52例。其中繼發(fā)于糖尿病腎病28例,繼發(fā)于高血壓腎病20例,原發(fā)性腎小球腎炎40例、多囊腎6例及其他不明原因導致的慢性腎功能衰竭者26例。
術前常規(guī)性無創(chuàng)性動脈硬化檢測,其結果按照1993年AHA(美國心臟學會)根據PWV得出的診斷標準。
正常值<1.015,PWV≥1.015懷疑有動脈硬化,1.015<baPWV≤1.030輕度硬化,1.030<baPWV≤1.050中度硬化,baPWV>1.050重度硬化。
術中均取橈動脈送病理檢查,根據血管病變將其分為4組:正常組:血管組織結構正常。輕度病變組:大致正常輕度增厚、未達中膜。內膜的巨噬細胞和(或)少數平滑肌細胞呈灶性積聚,有脂質沉積。中度病變組:血管壁顯著增厚未到達外膜,現結締組織。重度病變組:血管壁顯增厚伴透明變性,病變到達血管外膜。
使用SPSS15.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原始數據用定量資料表示的用直線相關分析。原始數據用等級資料表示的資料用等級相關分析。
無創(chuàng)性動脈硬化檢測與病理檢查結果高度相關,其符合率達到86%,且對中、重度動脈硬化檢測結果符合率達到96.3%。兩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圖。
表 無創(chuàng)性動脈硬化檢測結果與病理結果對照結果
圖 兩種檢測方法對比
慢性腎功能衰竭(CRF)是常見的疾病之一。血肌酐超過707μmol/L,發(fā)病率還將逐年增加[1]。血管通路是進行血液透析的必備條件,研究表明:尿毒癥患者的血管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硬化;且硬化程度越大,手術失敗可能性越大,兩者呈明顯負相關[2],王雪、張訓等通過對218例尿毒癥患者的調查表明,動脈硬化率為正常人的3倍以上,其原因與細胞因子、血管活性物質減少、等多種因素有關[3]。李萍、馬文彥等人通過研究指出:尿毒癥患者血管均有不同程度的鈣化[4,5],本研究對尿毒癥患者動靜脈內瘺手術中取橈動脈經Von Kossa染色證實,有118例出現程度不等的硬化,發(fā)生率達96.8%,而且對比顯示:原發(fā)病為糖尿病和(或)高血壓腎病患者動脈硬化較其他疾病患者更為明顯。
無創(chuàng)性動脈硬化檢測根據心血管壓力的特性,利用示波震蕩式測量血壓的方法,通過袖套所接受的震動波,經計算機分析顯示脈搏波譜圖形來提供動脈硬化的定量指標PWV,脈搏波傳播速度)及ABI(踝臂指數)。相對于病理、CT、彩超等檢查,其特點為無創(chuàng)、舒適、費用低廉、準確靈敏等特點。本研究顯示:對中、重度動脈硬化檢測結果符合率達到96.3%無創(chuàng)性動脈硬化檢測與病理檢查結果相關,其符合率達到86%,適合在臨床中開展,應用無創(chuàng)性檢測可對動脈進行硬化程度的準確評估,作為一種動靜脈內瘺手術前的血管篩查,為臨床檢測工作提供便利條件。
【參考文獻】
[1]陳培培,尿毒癥患者橈動脈病變影響因素及臨床意義,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J],2012,21(6).
[2]周永昌,超聲醫(yī)學[M],第5版.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6.
[3]王雪,彩超觀察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的體會.中國血液凈化[J].2015,7(6).
[4]李萍,動靜脈內瘺手術325例次臨床分析,中國醫(yī)師雜志,2014,8(4).
[5]Ros JL.Hemodialysis arteriovenous fistula:A nineteenth century view ofAtwenty first century problem.J Vasc Access(J),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