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春嬌
摘要:小學時期,各年級階段學生厭學情緒程度不同,往往在小學3-4年級時學生厭學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小學時期厭學具體表現(xiàn)為學習缺乏自覺性、興趣性、效率性和主動性,同時學習帶有依賴性,注意力也相對分散。造成這一現(xiàn)狀的原因主要有四點:學生自身發(fā)展原因、家庭原因、學校教育原因和社會原因。為了緩解學生厭學情緒,文章從學生學習心理、家長教育態(tài)度、學校教育方式及社會風尚等方面提出對策。
關鍵詞:厭學;現(xiàn)狀;原因;對策
據(jù)我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項調查表明,目前有70%以上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厭學心理。厭學,簡單來說就是討厭學習。具體來說,厭學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的一種不愉快的感受,進而對學習提不起興趣,產(chǎn)生厭倦情緒和冷漠態(tài)度。在小學時期,學生厭學往往停留在情緒階段,是一種不成熟的認知表現(xiàn)。在這一階段,大多數(shù)學生的表現(xiàn)不是那么激烈,只要我們注意針對學生產(chǎn)生厭學情緒的原因及時給予相應對策,厭學往往很容易被克服。
一、小學生厭學現(xiàn)狀
(一)整體厭學現(xiàn)狀
1.各年級階段,學生厭學情緒程度不同。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厭學人數(shù)的比例也會呈一定的上升趨勢。在1-2年級時,有厭學情緒的學生占37%,而在學生處于3-4年級時,不想上學的學生占到50%,到了5-6年級,不想上學的人數(shù)比例雖然較3-4年級有所下降,但仍然不低。2.男生與女生因為性別的不同,厭學程度也是有差異的。66%的女生對于上學是充滿期待的,而男生比例僅為45%,低于女生21%,總體來講男生厭學情緒要高于女生。3.據(jù)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小學生往往在3-4年級厭學情緒表現(xiàn)更為明顯。這一階段的學生,在學習上表現(xiàn)得異?!芭涯妗?。如果老師講的是自己已經(jīng)會的,則有近55%的學生會選擇不聽而做其他事情。這樣的變化有些類似青少年的叛逆青春期。
(二)具體厭學表現(xiàn)
1.學習缺乏自覺性。作業(yè)常常需要家長督促才能完成。沉迷于游戲,常常在學習的時間里玩手機或打電腦,在調查時所接觸的學生中許多學生談到游戲頭頭是道。2.學習缺乏興趣性。上課沒精神,下課“人來瘋”,只是一味地接受老師的知識,即便遇到不理解的也不會主動問老師。3.學習缺乏效率性。作業(yè)完成時間長,效率低下,只當完成任務,常常錯誤百出。在與一些老師的交談中我們了解到不少學生為了盡快完成作業(yè),完全只是將空白部分填滿,不管對錯。4.學習缺乏主動性。不想上課發(fā)言,不愿與老師交流。在訪談時就有男生告訴調查人員說他們知道問題答案不過不想回答老師提的問題。
二、剖析產(chǎn)生厭學情緒的原因
(一)學生自身發(fā)展原因
1.“定力”不足。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其心理發(fā)展尚未完全,對于外界的好奇心比較重,好動且貪玩,這樣的心理發(fā)展與嚴肅枯味的學習氛圍相矛盾。2.性別差異。在調查時還發(fā)現(xiàn)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厭學,這主要因為男生的學習目的往往沒有女生明確,更容易受外界影響,注意力沒有女生集中,而且男生的“要面子”心理比女生嚴重,不善于同父母和老師交流。3.自卑心理。由于缺乏周邊人的鼓勵,許多學生的自我認知力無法發(fā)展,不懂得如何自我肯定,導致認知內驅力不足,這也是造成學生厭學的重要原因。
(二)家庭原因
家長期望值過高。家長過于看重成績,忽視孩子內心的想法。對孩子的要求過高,加大孩子的作業(yè)量。許多學生表示回到家最害怕就是父母問自己成績,如果考好了還好,父母不會說什么,如果考不好就會問東問西,這也是他們不喜歡學習的原因之一。
(三)社會原因
1.社會上對待不同行業(yè)的工作者的區(qū)別態(tài)度。學習不好,以后就上不了好學校,就找不到好工作,就會被人看不起。這樣的社會現(xiàn)實讓學生覺得很有壓力,對學習產(chǎn)生恐懼心理。2.科技文化的變遷。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電腦等高等科技品的普及不僅給學生學習帶來便利,更多是帶來誘惑。游戲、QQ等在小學生之間已經(jīng)很流行,許多學生花費大量時間在這些游戲上,在學習上花的時間越來越少。許多學生說他們可以在游戲世界里找到自信,找到自己的價值,可以逃避學習帶來的壓力。3.社會上“尊師重教”風氣日益下滑。
三、緩解厭學情緒的策略
針對厭學情緒產(chǎn)生的原因,結合前人研究,我們提出如下對策。
(一)從學生自身出發(fā)
端正學習態(tài)度。好玩是孩子的天性但學生的職責是學習,因此為了能夠勞逸結合,學生自己可以制訂定期的學習計劃,按計劃做到有目的、有效率地學習。2.主動與他人交流。多些勇氣說出自己的想法。許多學生說自己害羞不好意思請教老師問題,也有許多男生說自己是男孩子怎么能像女生那樣和父母談心呢,多沒面子。其實事實剛好相反,老師和父母是很希望能夠與孩子交流的。如果真的很害羞,則可以采用傳紙條或者發(fā)短信的方式和老師或父母溝通。3.積極暗示自我,經(jīng)常對自己說“我能行”、“我可以”。學生的認知力不足主要因為學生的自我信心不夠,總認為自己做不到。要被別人認可首先要被自己認可,在做每一件事之前,先鼓勵自己,相信自己能做到,樹立自信心事情就成功一半了。
(二)從家庭出發(fā)
正確定位孩子。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迫切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將過高的期望加諸孩子身上是不正確的。每個孩子的能力都是不同的,家長要在孩子可發(fā)展的范圍內培養(yǎng)孩子,清楚孩子的興趣,對位培養(yǎng);2.鼓勵認可孩子。家長們不要吝嗇對孩子的鼓勵,好多家長總是說人家的孩子好,覺得自家孩子不如其他孩子。其實孩子都是一樣的,有好的一面,有缺陷的一面,也許在其他人眼里你家的孩子也是很棒的。
(三)從社會出發(fā)
端正社會的價值風尚。國家應合理實施勞資分配,勞力和腦力的區(qū)別對待,讓學生學習倍感壓力,國家應該考慮提高勞力工作者的待遇,不要讓社會逐漸產(chǎn)生工作有貴賤的思想風潮。2.加強網(wǎng)絡管理。在當下手機電腦不離身的社會,網(wǎng)絡污染很嚴重。國家應加強檢查力度,加大懲罰程度。3.宣揚尊師重教風尚。在老師地位日益下滑的今天,國家可以將教師節(jié)作為法定假期,在各地方推廣舉辦尊師重教的活動,借以優(yōu)化教師在社會上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