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陶行知作為中國近代史上一位偉大的思想教育家,其獨特的教育思想不僅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同時與當前職業(yè)教育改革理念不謀而合,今天我們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教育課程和教育行動正從多方面踐行者陶行知先生的思想與觀念,本文以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方面淺談其對于幼兒教育及校園建設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幼兒教育;陶行知;教學
對于當代,知識爆炸,信息高度發(fā)達的時代而言,隨著人們的認識逐漸提高,對于教育的要求也逐漸提高,對教育者及教育機構也有了更加明確的要求。
學習和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促進課程、教育教學改革和學校發(fā)展,對教育有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
(一)“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凹热簧罱逃侨祟惿鐣瓉砭陀械?,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謂”過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
(二)“社會即學?!?/p>
“社會即學?!笔翘招兄鄙罱逃崩碚摰牧硪粋€重要命題。陶行知認為自有人類以來,社會就是學校,如果從大眾的立場上看社會是大眾唯一的學校,生活是大眾唯一的教育。統(tǒng)治階級、士大夫為何不承認此,是因為他們有特殊的學校給他們的子弟受特殊的教育。陶行知反對這種特殊的不平等的教育,提出“社會即學校”,以此來推動大眾的普及教育。陶行知提出”社會即學?!?,在于要求擴大教育的對象、學習的內容,讓更多的人受教育。
二、在教育教學改革和學校建設的實踐意義
(一)在課改中的應用
在進行了課改之后,“蘇教版幼兒語文教科書”的編寫理念借鑒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理論,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中,他強調了教育中的“生活性”和“人文性”,而新課改的蘇版教科書則是很好的秉承了這一思想,課文的編寫分為精讀篇、略讀篇、選讀篇,這樣的劃分與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人文性”,就是建立在以兒童為主體的教學中需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而不是單純的填鴨式。
(二)在新課改后教學中的應用
新課改后,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應當有相應的改變,靈活多樣。首先,課改后很明顯,課文量明顯增多,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適宜安排教學重點,突出重點、難點仔細觀察學生的接受情況,制定適宜的教學方案,以陶行知先生“教學做”合一的指導思想為核心,積極思考可行的教學方案和方式方法,引領學生以創(chuàng)新的方法學習。
(三)在學校建設方面的應用
學校建設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改之后,學校要更加注重學生的時間,也就是陶行知先生“親自在”做“的活動中獲得知識”,也就是說,現(xiàn)在的幼兒教育不再是以前那種只注重學生的記憶、默寫能力,而是要學生全面發(fā)展,在實踐中獲得知識,在生活中獲得知識。
三、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啟示
(一)從提高全民族素質的高度去認識兒童創(chuàng)造力的意義
由于科學技術的進步發(fā)展,我們對陶行知先生的兒童教育思想有了科學的認識。人在一生中的任何時候都可以受教育,但兒童期的教育對提高人的創(chuàng)造力乃至一生的發(fā)展具有奠基性的影響。心理學的研究和實踐表明,努力開發(fā)的最佳期一般是3歲一6歲這一年齡階段。其中,2-3歲是計數(shù)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期;4歲以前是形態(tài)知覺發(fā)展的關鍵期;6歲是方位知覺發(fā)展的關鍵期;10歲左右是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度的關鍵。如果我們能抓住3-6歲這個年齡階段施以適當?shù)男畔⒋碳ず徒逃柧?,必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在這時期除抓緊智力的發(fā)展外,在創(chuàng)造力的形成和發(fā)展上也是很重要的。馬卡連柯說過,一個人將來成為什么樣的人,主要看他們在五歲以前成為什么樣的人。如果在五歲以前不能給予正確的教育,使兒童養(yǎng)成不良意識和行為習慣,那就會給以后的再教育帶來幾倍、幾十倍的困難。
(二)以“現(xiàn)代化教育”的觀點去思考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
“其主要的具體的任務如下:讓兒童獨立地、主動地成長,在成人的幫助下,兒童能做自己的事,并能自己作決定和選擇;學習從自我中心的情感,到能給予、分享及接納情感,在新的環(huán)境中感到安全和被愛撫;學習與別人交往的技能,并獲快樂的積極的體驗;發(fā)展自我控制、自我訓練及自我指導的能力,而不是只受成人的控制;使男女兒童同等地發(fā)展個性與才能;初步認識自己身體,能注意到健康、衛(wèi)生和營養(yǎng);發(fā)展與練習大肌肉動作與小肌肉動作;初步認識及支配周圍環(huán)境,鼓勵兒童的好奇心及思考和推理能力的發(fā)展,鼓勵兒童積累和運用知識,發(fā)展語言,學習新的詞匯,并理解別人的語言;發(fā)展對周圍環(huán)境的積極感情,發(fā)展積極的自我意識和自信心。”
(三)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育環(huán)境,使兒童在社會生活中得到教育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薄笆趾湍X在一塊兒干,是創(chuàng)造教育的開始,手腦雙全,是創(chuàng)造教育的目的?!薄@些陶行知親自闡述的教育思想,讀來耐人尋味,讓我明白了教育要引導兒童走進生活,讓兒童成為課堂的主體,讓他們自主。他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現(xiàn)代學習方式,這對于兒童的全面發(fā)展是多么的重要。 讀著陶行知先生感受著他純樸而又精深的理論,更讓我震撼的是,像這樣“生活即教育”的理論,其實就是陶行知在生活和實踐中得出來的,他也用自己的行動成就證明了他的觀點。
結語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保招兄慕逃枷胧且詫嵺`為主,而作為幼兒語文教育則是擔負著啟蒙的重任,所以,更應當以此為指導,“教學做合一”,積極探索適合現(xiàn)代兒童新的教學方法,以實踐為主,與生活相結合,與社會相結合,創(chuàng)造性教學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徐明聰 陶行知教育思想文庫 合肥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9年03月
[2]董元篪 關于創(chuàng)新教育的工作實踐及發(fā)展思路 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作者簡介:劉宇,女,1990.05.29,桂林,本科,廣西師范大學,幼兒園一級教師,廣西師范大學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