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明
廣西南丹縣六寨中學 廣西南丹 547200
興趣是人的一種個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感體驗下,產(chǎn)生的一種積極探索某種事物或某種活動的意識傾向。興趣對學生來是學習的動力,是求知的源泉,是成功的奠基石。新課標指出,課堂教學應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數(shù)學教學思想,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工作,探究了一些如何讓學生喜歡學習數(shù)學的方法。
1.只稱名,不稱姓
我班有一個男孩叫蔡貝,成績差,紀律差,老師每次提問他,他詞不答意,答非所問,時間一長,班里的同學都叫他“材笨”,他自己也很自卑。每次我上課的時候,我在想,我該如何稱呼他呢?想來想去,我覺得“小貝”比較適合,當我第一次叫他的時候,他吃驚而害羞的神情告訴我,他喜歡這個稱呼。同學們看老師叫他的稱呼變了,也漸漸的改變了看法,不再嘲笑他,他有重新融入這個班集體。這樣的學生對你心存感激,他上課還會不好好學習嗎?
2.稱呼綽號
大家都不喜歡別人給自己起綽號,更不喜歡別人叫自己的綽號。如果我們的綽號是褒義色彩,好聽、文雅一些,相信孩子們一點愿意聽。我們班有一名男孩叫崔偉,長相帥氣,健康又陽光,可就是不愛學習,于是,我就給他起個“陽光男孩”的綽號,并且告訴他,“陽光”是熱情、純凈、博大、無私、積極向上的代名詞,老師相信他一定會越來越“陽光”。
另外,還有稱呼專長,按照學生的意愿來稱呼等等,合適的語氣和稱呼,會觸動學生那幼小、自尊、純真、脆弱而又敏感的心靈,讓學生在快樂的、自由的天空飛翔。面對一片森林,不要奢求孩子個個都能成為白楊和水杉,只有能讓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你就是一個幸福的人。
七年級的學生剛從小學過度來,心理上一時還不能完全適應初中學習,必須培養(yǎng)學生有“數(shù)學并不難”的想法,在這種想法的驅(qū)使下,每個孩子都有躍躍欲試的愿望,我就撒手把學習數(shù)學的任務交給他們,我在班里重點培養(yǎng)“小助手”,讓班里成績較好的學生組成“攻克組”,分別為“1號攻克組”、“2號攻克組”、“3號攻克組”。書本上不會的包給“1號攻克組”,練習冊上不會的包給“2號攻克組”,復習資料上不會的包給“3號攻克組”。讓各組分工明確又合作交流。如遇到本小組積極不了的問題,三個小組同時“會診“,然后再由”小講師傳授給大家。總之一句話,學生會的我決不講,學生不會的自己討論解決,真解決不了的,我才參與進去,把學生變成課堂的主人,讓學生活躍在課堂上。讓每個學生都有表現(xiàn)的機會。
1.導課有新意
數(shù)學教師也可以將語文與數(shù)學有機的結(jié)合,讓枯燥乏味的數(shù)學課也變的詩情畫意,比如,我講到,豐富的圖形世界,第4節(jié)《從不同方向看》時,我自然引入蘇東坡的《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測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導語:山美,詩更美,詩情畫意來自作者從多個角度對廬山的仔細觀察,從哪些角度呢?——《從不同方向看》。
2.課堂氣氛要輕松
據(jù)說輕松的環(huán)境更有益提高學習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學習累了或講個笑話,或來個小故事,或放段古典音樂,俗語說:“磨刀不誤砍柴工”。輕松幾分鐘換來的是高效率的學習效果。
3.課下學習有監(jiān)督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保證好成績的前提。課下學習是課堂的延續(xù)。數(shù)學要練作業(yè)肯定少不了。我教兩個班的數(shù)學,又擔任其中一個班的班主任。每班有77位學生,兩班就是154人。每天讓我全批全改學生作業(yè),說實話,我實在是力不從心,更不用說課下監(jiān)督學習了。于是我采用“食物鏈”的學習方法:把每班學生分成11大組,每組7人,每組1---2名優(yōu)生,2---3名中等生,2---3名差生。每組挑選出認真負責的當組長,負責本組學生的學習和作業(yè)批改。每節(jié)課后,中等生除完成自己的作業(yè)外,負責本組差生的學習。差生如有不會的問題只能問中等生,中等生解決不了的可以向優(yōu)生求救。然后再由中等生講解給差生。同時本組組長還負責監(jiān)督本組的學習任務完成情況的同時,對換抽查別組的學習,并將抽查結(jié)果登記在案,一周一小評,一月一大評。同時又抽出十幾名優(yōu)等生與后十幾名學生結(jié)成一幫一,成績排名按二人的平均分,進步加分,退步扣分。同樣,也是周周評、月月評。并且評選結(jié)果上墻。
4.安排重難點要科學
根據(jù)黛爾博士的行為情感圖可知,星期一39%的學生會出現(xiàn)倦態(tài)和心神不寧,所以,重要的知識難點,不要方針星期一去講,實在錯不開的,也要少講。星期二是學生學習效率最高、產(chǎn)量最多的一天,所以我一般把重要的難點內(nèi)容放在星期二解決。星期三,我還規(guī)定限時作業(yè),1分鐘快速記憶、左手速寫公式……如果要想與學生商量事或布置些作業(yè),最好放在星期四,限時普遍愿意接受。這樣,你就能充分利用好黛爾情感圖,避免矛盾沖突,與學生和平共處,讓師生共享陽光下的快樂。
學生學的好,還要記得牢,能舉一反三次才是真正的會,在進行綜合復習的時候,我講究四化:消化、簡化、序化、系統(tǒng)化。
正如著名教育家丁有寬先生所說:“愛心是根,愛心是師德的根,扎根在愛心上的育人,再加是科學的方法,就會結(jié)出香甜的果實”。相信每位教師,都能在神圣的崗位上,把屬于自己的那片芳草地,管理得天藍草碧,云白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