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姣 劉君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學好數學,重視概念扎實,基礎牢固,教師需要進行探究性教學.通過調查顯示,大多數學生都對現在單一的課程結構缺乏太大興趣,而對數學學習的個性化有著極大需求.必須找到合適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完成規(guī)定化訓練,使學生有創(chuàng)新意識.利用探究式教學來實現教學情境,提高教學效果.
一、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
許多學生認為,要想學好高中數學,就要多做題,進行題海戰(zhàn)術,通過大量考試,大量做題,使自己成為做題的“熟練工”,這樣再去應付考試.實際上這種認識會有誤區(qū).所以,做題的方法一定要適合自己,這樣才能逐步發(fā)揮自己的潛能.數學教育一方面,使學生的應用意識得以提高,另一方面,使學生學會用數學思想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是當今的教育要達到的結果.其實很多思想家都是用某種思維方式來對科學,乃至社會問題進行探究,進而取得顯著的成功.
而使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解決問題,是非常重要的.要想做到這些,最關鍵的就是要在探究性教學中,使學生形成系統(tǒng)的解題思考規(guī)律,使學生的探究意識得到提高.同時,使學生學會檢驗自己的解題思考方法,對新發(fā)現的不足之處要及時進行修正.只有這樣,教學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在這道題的證明過程中,如果用基本的方法證明,那么就會使整個過程枯燥乏味,學生沒有興趣.這時,當教師創(chuàng)設下面這個情境時,就會使學生更加容易理解:在瓶子里面有精鹽p克,這時我們往瓶子里面放入一些水后有鹽水q克,問:這時鹽水的質量分數是多少?有一名學生說pq.然后教師說:若在這時我往瓶子里面加入d克精鹽,這時鹽水的質量分數又是多少?又有一名學生說:p+dq+d.這時教師又問:這時瓶子里面鹽水的味道有什么變化了?學生們異口同聲地說:“變咸了”.通過以上的學習過程,就自然而然地得到的重要不等式p+dq+d>pq.在這個過程中,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不僅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以提高,還加強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數學本身之間的聯(lián)系,只要讓學生動手動腦,而不是被動學習,就會使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提高.進而,學生從感官層面也理解了這部分的知識點.
二、符合現實生活的實例
在許多學生的數學學習中,都具有很強的自我封閉性.通過更單純的技巧技能上的訓練,使得數學知識脫離社會.即便是數學成績較好的學生(例如,奧賽選手)在面對一些數學問題時,也常常會感到困難.所以,在這樣的情境下,我們更應該杜絕這一點,數學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和活動,學數學就是做數學,不僅能獲得體驗,還能去解決問題.當然,要做到這些,只要教師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數學教育才能煥發(fā)生命力.
例如,在“橢圓的幾何性質”這個部分的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從籃球談起,通過現實生活的實例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情境引入:(在上課的時候,教師給學生播放一段視頻)
教師:當下正熱播NBA比賽,而邁爾克.喬丹是許多球迷的偶像.那么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籃球.教師:(從講臺下拿出一個籃球放在桌面上)今天陽光明媚,萬里無云,那么同學們來思考,如果我現在把這個籃球放到教室的窗臺上,讓陽光照射,你們能看到它的影子嗎?學生:能.教師:那么在陽光照射下的這個影子的周圍是什么樣的幾何圖形呢?學生:橢圓.教師:同學們說的都非常好,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橢圓的幾何性質.
三、糾正學生經常出現的錯誤
在探究式教學中,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理解與建構.而隨著課程改革的進行,教師的教學觀念也發(fā)生了改變,而教師就應該糾正學生對概念的片面理解或者不正確的思想方法.對于同樣的一個知識內容,學生們如果能從不同的角度,用各種相關的題目反復進行練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得學生理解和接受相應的知識.所以,教師就要使數學情境能夠糾正學生經常犯的錯誤,使學生回憶當時做題的思考過程,找出在概念理解上產生錯誤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反思錯誤的原因,總結可以得知,應用平均數不等式a+b≥2ab時,右邊的式子中含有變量n,就無法確定最小值是多少了.這樣才把n拆成n2+n2,進而得到了正確的結果.
四、讓學生在轉變態(tài)度中去主動探究
完成任何一項事業(yè),首先要熱愛它,只有這樣,全身心地投入聰明才智,靈感悟性一齊涌上心頭,鋪平成功之路,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如果學生發(fā)現了數學的美,被數學本身的魅力所吸引,則如同美味佳肴,憑它的色香味,使人油然而生對它的向往.所以,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要想有很好的成績,就應該使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有所改變,只有這樣,才能使以后的工作,生活有很大的好處.那么對于涉及那些數學核心問題的時候,就會更多的觀察到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到底是怎樣的.
例如,對導數概念的探究.一些學生能夠背誦出定義卻不理解,甚至高中三年也未必說得上來,這樣的情況又如何將導數應用于社會實踐呢?與導數有關的題目,和我們平時的生活息息相關,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們認真思考問題,另一方面,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進而有了探索問題的積極性,最后解決了我們遇到的難題.在探究式教學中,教師要努力讓學生“做數學”,使之在學習中發(fā)揮自己的長處,這樣才能初步形成數學思想,發(fā)展自我潛能.
總而言之,伴隨著能力的提高,素質的發(fā)展,學習效果必不可同日而語了,教師通過探究性教學的過程中,設置適當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們去主動探究,這樣才能使教學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孫維剛.孫維剛高中數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2]郭金芳.對探究式教學的認識[J].考試周刊,2012(53):66-67.
[3]時賓肖.淺談對探究式教學的認識和思考[J].學周刊,2014(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