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概括了高中化學學科具備的特點及相應的學習方法。并以氧化還原反應的學習為例進行了具體闡述。在高中階段的化學學習中,打好知識基礎,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不斷積累,學以致用,學好化學就會水到渠成。
關鍵詞:高中化學;學科特點;學習方法
作為自然科學的一個獨立分支,化學學科為我們打開了一扇認識世界的窗戶。同時也是高中階段理科學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一個充滿趣味性的學科,因此我們首先要樹立對化學學科的學習興趣。
高中階段的化學學科,主要有以下幾個明顯的特點:
(一)知識點多,內容龐雜
與初中化學相比,高中階段的化學,最明顯的特征是學習內容增加,知識密度變大。對于化學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較初中更為完善、更嚴密,也更兼顧科學性和學生的可接受性。所包含的內容從無機物到有機物,從宏觀反應現象到微觀物質結構、反應原理。同時還涉及到化學物質數量、反應速度、平衡、能量等的計算方法?;瘜W學科相對其他學科的獨特性還體現在,我們通常需要用特定的化學語言來描述或者表達一個反應的過程及反應程度。這些化學語言主要包括元素符號、分子式、化學相關術語、化學方程式等,都需要我們準確地記憶。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某些物質的特殊性質、特殊反應,如氟與水反應、氫氟酸的性質、非金屬之間的形成的離子化合物、不同物質的燃燒等等。
要學好高中化學,準確的知識積累是學好化學學科的大前提。
(二)抽象概念多
化學學習中有很多抽象概念,比如物質的量、氧化還原反應和化學平衡等。作為初學者來說,僅通過簡單的講解很難形成深刻認識。這時就需要借助更加直觀生動的教學形式?,F在的課堂上,我們可以接觸到多媒體演示,模型演示,實驗課演示等多種生動有趣的教學。
(三)具有內在規(guī)律性
高中階段的化學知識,大多以重點元素為代表,需要從點到面,掌握遞變規(guī)律。高一的教材以氮、鈉、硫、氯為重點,詳細介紹了它們的單質及化合物,此時就可以構成一條知識鏈。進一步分析了同族元素間結構及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還比如金屬活動性順序,氧化性強弱順序等等。因此,要在每學習一個階段后,都要自己梳理相應的知識點,本質相近的反應機理,可以構成一個獨立的小知識模塊。將新知識與已學的舊知識結合起來,建立起各個模塊間的橫向聯系。通過歸納、分類、對比,不斷地逐漸完善知識的結構化和系統化,可以構建一個適合自己學習習慣的知識體系。培養(yǎng)自己靈活運用規(guī)律性的能力,學會知識遷移,從而利用已學知識解決新問題。
(四)以實驗為基礎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高中化學的課程中也包括很多實驗的內容,如各種氣體的實驗室制法,溴化物、碘化物的檢驗等。這就要求我們熟悉重要的化學實驗和化學工藝流程,對整體有個把握。除了要記住實驗的整個過程,還要具體了解各個化學儀器的作用和除雜、干燥、收集、尾氣處理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
此外,還要觀察現象,理解原理,探究本質,并學以致用。在實驗過程中,做一個主動學習者,積極思考,提出問題,并親自動手進行探究實驗,提高探究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注意觀察記錄實驗現象,在化學實驗中仔細觀察記錄宏觀現象及性質,建立起與微觀結構和微觀反應過程的聯系,認識到現象背后的原理,培養(yǎng)想象力,進而深化對化學知識的理解。
(五)化學與生活息息相關
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基礎自然科學。生活中,化學反應時時處處都在進行?;瘜W學科,作為自然科學的獨立分支,它的發(fā)展顯著地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它與文學、藝術、生活、社會、環(huán)境都有密切聯系。氯氣可以用來凈化自來水;根據酸堿中和作用原理,可以用食醋來去除水垢;二氧化碳作為一種重要的工業(yè)原料,可以用來人工降雨。通過化學過程的實施,可以將大自然中的原材料轉化為工農業(yè)產品,如:玻璃、塑料、化肥、燃料等。實際生活是學習課堂的延伸,用化學知識理解生活,認識生活,進而學以致用,改變生活。
以氧化還原的學習為例。
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反應前后,一定會發(fā)生元素化合價的變化,實質是電子的轉移(電子的得失或共用電子對的偏移)。這部分的知識占有重要地位,貫穿于整個高中化學學習的始終,是學好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的基礎。初中階段,我們對氧化還原反應的理解只停留在得、失氧的層面。而進入高中階段,不僅需要掌握氧化劑和還原劑的概念,還要從化合價升降,電子得、失,即其本質上來學習氧化還原反應。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反應、還原反應、氧化劑與還原劑、氧化性與還原性,這些概念理論性很強,需要分別從宏觀、微觀層面去認識。
氧化還原反應:宏觀上的表現是有化合物化合價的升降;而微觀上體現的是電子的轉轉移,即其本質。
氧化反應、還原反應:化合物化被氧化,失去電子,化合價升高,發(fā)生了氧化反應;化合物被還原,得到電子,化合價降低,發(fā)生的是還原反應。
氧化劑與還原劑:得到電子,被還原,化合價降低的物質-氧化劑(具有氧化性);失去電子,被氧化,化合物升高的物質-還原劑(具有還原性)。
作者認為化學學科的學習其實很簡單。但是凡事都不能一蹴而就。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需要認真上課,按時按量完成課堂學習任務,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在此基礎上,針對化學學科的獨特性,掌握高效的化學學習方法,從而提高化學學習效率。整個過程主要包括學習-記憶-再現-應用。要學好化學基本概念與原理,準確記憶并表達。通過深入理解各部分知識間的關聯,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此外,還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動手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化學學習習慣。注重知識積累,并勤加練習,隨時查漏補缺,在不斷的學習、總結和應用中循序漸進。那么,學好高中化學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參考文獻:
[1]徐佩苓.化學教學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的探索與實踐[M].化學教學,2000.
[2]董敬芳.無機化學[M].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王葭葦(2000.09.28)女,籍貫:四川省德陽市旌陽區(qū),學校:四川省綿陽中學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