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學院,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0)
互聯網作為一個虛擬而零距離溝通的神奇空間,從普及到現在一直是人們工作、生活、學習等各個方面的好幫手,經過多年的發(fā)展,新媒體、自媒體順理成章成為這個時代媒體的新主流。先不說校園網絡教育能夠快速教學,新媒體也可以作為對外交流窗口,并能做到宣傳工作,同時也能使學校教學資源得到有效的利用。
以微博、微信、QQ、陌陌、探探、抖音、快手等社交網站為代表的新媒體載體已經和人們寸步不離。這些基于數字化技術、移動化通信技術,以及網絡的技術延伸出來的新媒體,在中美貿易戰(zhàn)的影響下,已經開始成為改革開放發(fā)展的新動力。
人們經常談論的新媒體,但并不知道新媒體究竟是什么,有人說是APP產品,也有人說是公眾號產品,甚至博客、貼吧等。但并不知道新媒體(NewMedia)這一概念的由來,其實最早是美國人P·戈爾德馬克提出的,并且是在1967年的一份商品開發(fā)計劃中提出?!靶旅襟w”這一詞很快盛行美國,逐漸傳到歐洲,一下子成為全球化的新亮點。時至今日,“新媒體”的定義有可能沒有被明確給出,在各界的實際應用中,慢慢達成一種思想共識,那就是:通過數字化的交互性多媒體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服務的傳播形態(tài)。
什么是新媒體時代,新媒體時代就是運用互聯網技術,搭建網絡互聯,把大數據傳到TV、電腦、手機等終端之上,讓人們共享信息,體驗互動的大數據時代。電腦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已經全面進入中國,逐漸滲透到人們的生活中,也是借助改革開放的勢頭,開啟中國的新媒體時代。電腦開始越來越小,臺式也變液晶,很快手提出現了,平板有了,手機也有了,這些新媒體載體讓新媒體時代的思維開始出現。交友查閱,搜集信息,無紙化辦公,二維碼支付,便捷又高效的新媒體緊貼人們日常的衣食住行。對于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過實時確立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營造“對話式”交互情景以及推廣媒介素養(yǎng)等途徑來提高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效性。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社會上有兩種輿論,對大學生影響主要是民間輿論,因為民間輿論的信息早已經隨著新媒體的蓬勃發(fā)展,通過新媒體的形式融入到大學生的方方面面。而官方輿論的準確性,才是大學生真正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并且實現健康成長的有力保障。所以戴鋼書對新媒體時代的教育主客體間關系進行了探討,他說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掌握“教育者主導”的科學內涵,并完善相應的保障體制。
一直以來,高校一直存在這樣一種現象:重經濟,學術次之,思想政治教育再次之,所以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上形同虛設。那些教育工作者急急忙忙做實驗,寫自己的論文,對于學生的德育工作非常不重視。有甚者,以學生不愛學習為由,并且還采用舊教材,完全沒有跟進最新的研究成果,仍然是以簡單灌輸的方法,來對學生進行思想壟斷。導致思想政治教育課成為一門最無關緊要的課程,所以導思想政治工作嚴重存在滯后,學生學習沒有興趣和動力。新媒體可以改善這種局面,網絡的共享性、便捷性、交互性等,把課上課下結合起來,讓大學生主動學習。
大學生正是理想和信念的形成關鍵階段,他們?yōu)榱吮磉_自己的觀點,也是這個年齡階段的顯著特點。所以老師可以利用微信、微博、QQ等一系列社交軟件,建立起群組,從而和學生進行親密的交流。聽聽他們學習狀況,了解他們的知識盲點,并且及時對他們的思政課提出更好的建議,快速地改進方法,以及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課。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在貼吧、論壇等討論區(qū)里發(fā)一些當前社會比較熱門的話題,組織學生隨時隨地一起討論。
在新媒體平臺匯總學生的觀點,隨后將這些討論的結果,添加在思想政治理論中,激發(fā)學生參與,開發(fā)他們的思維。首要的前提是,老師學會尊重學生的發(fā)言,遇到問題及時處理,在沖突中正確地引導他們。學??梢岳眯@的網站、官方的微博、官方的微信公眾號等建立思想政治課師生互動平臺。這樣的話,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地進入平臺,及時地向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提想法,學校匯總處理,逐步形成讓學生積極參與的教學方式。
新東方作為教育領域的大牛,率先走嘗到了新媒體的紅利,隨后,在線教育學習、移動教育學習、未來網絡教室、智慧網絡學校等慢慢浮出,越來越成為不可阻擋的發(fā)展勢頭。在改變人們教育的理念同時,也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新的機遇。
習近平總書記早在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就強調:“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tǒng)優(yōu)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各種教學方式都在新媒體時代發(fā)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4G及WiFi網絡被廣泛應用于智能手機中,讓如今的大學生越來越離不開,這樣也為校園文化增添新的助力。
新興的手機功能越來越強,平板及筆記本電腦也越來越便宜,使得大學生人手一臺。所以頻繁用于接收各種信息,發(fā)布各種消息,在網上頻繁聊天,在網上分享各種資源,這些都影響到了大學生在校園方方面面,不單單是生活,還有學習等一系列問題。QQ、抖音、微信等新媒體在校園,成為一種新的文化形態(tài),同時給大學思想政治理教育發(fā)展帶來新的機遇。
在新媒體時代教學,以新媒體為媒介的教育模式也是勢在必行。各大院校這幾年也在逐步摸索前行,并且也投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就是探索如如何讓新媒體充分發(fā)揮它的時代性作用,用新媒體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模式。通過網上數據顯示,以及各大社會輿論反饋,新媒體時代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各大院校的新課題。
這一課題的解決,首先就要克服新媒體的劣勢:病毒是傳播的速度、魚龍混雜的網絡信息、各種觀點泥沙俱下等,充分發(fā)揮新時代新媒體的優(yōu)勢。從新媒體所具有的便捷性入手,逐步實現交互性,緊抓它的私密性,并且利用它的即時性等優(yōu)勢,還有大學生各種各樣的思想特點,要根據實際需求出發(fā),來豐富思想政治理教育的教學模式。
通過新媒體增強課堂趣味性,讓教師在傳授幽默性的理論知識的同時,積極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這樣就可以讓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并且提高他們的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各種參與動手的能力。讓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僅能思考,還要能動手,并且能合作、能做人、能做事。讓他們具有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努力把他們培養(yǎng)成具有堅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想信念的大學生。
處在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一定要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現狀。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客觀看待這些新媒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夠發(fā)揮的作用。積極把握好機遇,能夠合理地利用新媒體,重新編設新媒體軟件教材,編曲優(yōu)化整合教育資源,將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教育方式整合,從而形成全方位立體發(fā)散式教育模式。首先,老師可以利用新媒體平臺來開通與專業(yè)相關的社交群,比如知乎、豆瓣、抖音、快手、博客、公眾號等,設置專門知識庫,定期推送給學生。率先設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站,宣傳本校教育活動的實踐經驗,并且互相交流經驗,進一步探究新媒體運營使用的竅門和方法。
在把握這一時代背景下,從而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觀規(guī)律,以及新特點,讓老師掌握實踐方法。其次,領導部門應加強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進而積極設立相關規(guī)章制度,以及設置專門的崗位來維護新媒體運營,通過獎勵來鼓勵教師提高自身專業(yè)素質,并且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