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梅 陸文敏 梁華銳 鄧素輝 林秀勤
(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六臨床學院清遠市人民醫(yī)院呼吸二區(qū) 廣東 清遠 511500)
氧療對于低氧血癥患者是一線治療手段[1],可是傳統(tǒng)氧療方法對于某些特別是病情較重的患者明顯不適。如:對吸入的氧氣濕化不足和沒加溫裝置,會導致患者的耐受程度降低;吸入的氧流量和患者的潮氣量不相符,可致實際吸氧濃度不準確及不穩(wěn)定。近來,更多醫(yī)院使用經鼻高流量濕化氧療裝置,它的優(yōu)點有一個空氧混合器,能輸出超高流量的空氧混合氣體(最高達到每分鐘60L),氣體經過一個濕化及加溫器和一個單管的加溫通路進行加溫加濕,再通過一個較大口徑的鼻塞接患者部分,當予以大于患者自身吸氣峰值流量的空氧混合氣體時,就能確定其實際的吸氧濃度,且維持恒定。在國外廣泛用于各種原因引起的呼衰,但又未達到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標準的成人及嬰幼兒患者[2]。我科自2015年整理了30例低氧血癥患者分別采用HHFNO與傳統(tǒng)中央吸氧裝置面罩給氧輔助治療,進行對比?,F(xiàn)在報告如下。
1.1 對象
選擇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科因呼吸系統(tǒng)疾病導致低氧血癥需要面罩氧療,且氧療時間超過48h的病人。2015年1月~2016年1月,共觀察130例,最終符合研究條件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50~70歲。采用隨機對照研究方法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各15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中央吸氧裝置經濕化瓶濕化后面罩給氧;保證病人出入液量,合理應用抗生素及止咳化痰平喘藥物,每2h變換體位。
1.2.2 實驗組 采用新西蘭費雪派克公司生產的Optiflow經鼻高流量濕化呼吸治療系統(tǒng)(AIRVO愛我呼吸治療儀)。
操作過程:(1)安裝濕化水罐并加入無菌注射用水,水量不得超過最高水位線;(2)連接呼吸管路和準備雙腔鼻導管;(3)氣源連接,連接好氧源后注意先開機預熱,再根據(jù)需要設置好氧濃度和流量,選擇無創(chuàng)模式;最后將管路與病人連接,即可進行濕化氧療。調節(jié)吸入氧濃度為40%~50%,其它的氣道護理與對照組相同。氧療24h后比較兩組病人R、Pa02、SpO2、HR、痰粘稠度、氣道高反應性及舒適度。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O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z±s)表示,行£檢驗;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
2.1 兩組氧療24h后R、Pa02、SpO2、HR、痰粘稠度比較(表1)
2.2 兩組氧療24h后舒適度、氣道高反應情況比較(表2)
表2 兩組氧療后舒適度、氣道高反應情況比較(n)
結果兩組R、PaO2、Sp02、心率、痰粘稠度Ⅱ~Ⅲ度、舒適度、氣道高反應性及咳痰困難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意義(P<0.05)。
經鼻高流量濕化氧療,主要由空氧混合系統(tǒng)、加溫濕化系統(tǒng)和帶加熱絲管路、多種界面系統(tǒng)組成??昭趸旌舷到y(tǒng)可以輸送給病人(21%~100%)的精確氧濃度,保證了病人所需要氧濃度的穩(wěn)定性,濕化器系統(tǒng)確保對輸送給病人氣體加溫加濕,能夠做到最佳溫濕化保證氣道纖毛的防御機制,并且減少病人溫濕度、能量的丟失;密閉性雙浮子結果的水灌減少開放同時可以維持恒定的水位和恒定的可變容積,自動加水。加熱絲管路保證了輸送氣體的溫濕度,并且能有效減少水汽冷凝,無需集水杯,增加了系統(tǒng)的密閉性,減少了無效腔;整個協(xié)調的加熱系統(tǒng)確保當病人氧氣到達口鼻時,溫度約34℃,加溫、濕化的氧氣進入氣道后再經患者呼吸道溫濕化作用,溫度可至37℃、相對濕度可達100%。整個吸氧裝置具有自動監(jiān)控、調節(jié)溫度功能,可避免氣道濕化不足或過度濕化產生的不良反應,使呼吸道的分泌物達到較好水化狀態(tài),維持理想濕度,防止因分泌物粘稠引起的細支氣管堵塞,降低氣道壓及氣道阻力[3]。HHFNO作為一種新型的無創(chuàng)輔助通氣方式,能有效改善低氧血癥患者的氧合、降低CO2潴留,使用更簡便、舒適,更容易護理。應用HHFNO過程中,護士必須嚴密細致觀察病情,保持呼吸道通暢;根據(jù)臨床癥狀恢復情況、PaO2、Sp02數(shù)值,不斷調節(jié)氧流量,減少給氧時間,從而縮短住院時間、促進患者康復。
表1 兩組氧療24h后R、PaO2、SpO2、HR、痰粘稠度比較
[1]黃建芬,張丹如,程健.高流量濕化氧療在呼吸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的應用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2,9(27):17.
[2]呂姍,安友仲.主動溫濕化的經鼻高流量氧療在成人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16,1(28):1.
[3]晁月甫,陳玉愛,戴捷.新型高流量濕化氧療系統(tǒng)探討[J].中國醫(yī)學裝備,2011,8(9):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