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楨
(武警四川總隊醫(yī)院神經(jīng)外科 四川 樂山 614000)
高血壓患者在腦力、體力勞動過度或情緒激動時血壓突發(fā)性上升,從而引發(fā)腦小動脈破裂出血。高血壓出血具有發(fā)病急促、病情嚴重、進展迅速、致殘率高、病死率高等特點,據(jù)統(tǒng)計,其發(fā)病率約為50/10萬,占腦出血60%~80%,病死率高達23%~59%[1]。其臨床表現(xiàn)為突發(fā)性嘔吐、頭痛、神經(jīng)功能缺失、意識障礙、對側(cè)肢體偏癱等,隨著病情進展,嚴重者可危及生命安全[2]。目前臨床主要通過手術治療,以快速清除血腫,控制病情進展,但傳統(tǒng)的開顱血腫清除術血腫清除率低,術后恢復緩慢,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zhì)量。本研究選取我院高血壓出血老年患者92例,分組研究顱穿刺抽吸引流血腫清除術對其術后血腫清除率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5年5月—2017年8月我院高血壓出血老年患者92例,均存在明確高血壓病史;經(jīng)頭顱CT確診;知情本研究并簽署同意書。依照手術方案不同分組,各46例。觀察組男27例,女19例,年齡60~76歲,平均(68.83±6.39)歲;對照組男26例,女20例,年齡61~75歲,平均(69.02±6.16)歲;比較兩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兩組均行氣管插管,全麻,經(jīng)頭顱CT確定血腫位置、大小及中心。
1.2.1 對照組行開顱血腫清除術,于最大出血面積CT層面且接近顱骨處行頭皮直切口(約5cm),注意避開皮層功能區(qū),在切口下方開骨窗(直徑約為3cm);放射狀切開硬腦膜,采用腦針穿刺證實血腫后分開皮層至血腫腔,于顯微鏡引導下清除血腫,放置引流管。
1.2.2 觀察組行顱穿刺抽吸引流血腫清除術,以距離血腫最近處顱穿刺層面,注意避開大血管。以血腫中心位置為靶點,以電鉆穿顱至靶點,采用顱骨自封閉技術固定穿刺針于顱骨,拔出鉆頭,抽出約45%血腫后,注入1.5萬U尿激酶,夾閉引流管4h后開放,以尿激酶1.5萬U+NaCl溶液(0.9%)2.5ml沖洗血腫區(qū),2次/d;病情嚴重者不閉管;經(jīng)顱腦CT檢查顯示血腫清除≥80%,無明顯中線結構移位及腦受壓時停止引流,并以尿激酶沖洗,預防血腫腔進氣。
(1)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后血腫清除率。(2)兩組均于術前及術后1周采用卒中量表(NIHSS)評估神經(jīng)功能,得分越高提示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越高;采用健康狀況調(diào)查量表(SF-36)評估生活質(zhì)量,共100分,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質(zhì)量越高。
觀察組術后血腫清除率高于對照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后血腫清除率對比(±s)
表1 兩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后血腫清除率對比(±s)
術后血腫清除率(%)觀察組 46 54.93±8.32 12.69±2.23 91.27±3.48對照組 46 228.45±25.16 17.62±2.74 82.35±4.22 t/44.410 9.465 11.060 P/0.000 0.000 0.000組別 例數(shù) 手術時間(min)住院時間(d)
術前兩組NIHSS評分、SF-36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1周觀察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前及術后1周NIHSS評分、SF-36評分對比(±s,分)
表2 兩組術前及術后1周NIHSS評分、SF-36評分對比(±s,分)
組別 例數(shù) NIHSS評分 SF-36評分術前 術后1周 術前 術后1周觀察組 46 35.57±6.43 14.25±2.19 40.79±5.62 59.44±4.65對照組 46 35.08±6.31 27.11±3.27 41.02±5.49 53.48±5.26 t / 0.384 22.162 0.199 5.758 P / 0.702 0.000 0.843 0.000
開顱血腫清除術為臨床治療高血壓出血常用方法,術中視野清晰,能有效清除血腫,改善臨床癥狀,避免繼發(fā)性水腫,但手術操作繁瑣,用時長,醫(yī)源性創(chuàng)傷大,并發(fā)癥多,多適用于出血量大、中線結構偏移顯著、合并腦疝及意識障礙嚴重者。
顱穿刺抽吸引流血腫清除術以鉆顱器械插入引流管,抽吸血腫,能有效簡化手術操作,提高定位準確性,有助于在早期清除患者顱內(nèi)血腫,解除對周圍組織壓迫,進而促進其神經(jīng)功能恢復。何安邦等[3]研究發(fā)現(xiàn),顱內(nèi)微創(chuàng)穿刺血腫引流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無需開顱,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手術風險,且能有效提高血腫清除率,減小創(chuàng)傷,縮短手術用時及住院時間,改善預后。另外,術中切口較小,創(chuàng)傷輕微,能有效減輕對腦組織損傷,同時應用尿激酶能液化血腫,便于血腫流出,進而徹底清除血腫,且于抽吸血腫后沖洗血腫腔,有助于減少術后再出血,改善神經(jīng)功能,促進術后恢復[4]。學者王冠[5]研究指出,錐顱穿刺抽吸引流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治療優(yōu)良率高達94.44%,能有效改善機體炎癥狀態(tài),降低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提高生活質(zhì)量。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術后血腫清除率較對照組高,術后1周SF-36評分較對照組高,NIHSS評分較對照組低(P<0.05),提示顱穿刺抽吸引流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出血能有效提高術后血腫清除率,縮短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降低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改善生活質(zhì)量。
[1]潘鋒,李娜,張雷,等.快速細孔鉆顱血腫穿刺抽吸引流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臨床報告[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4,16(9):1193-1196.
[2]徐明.微創(chuàng)穿刺血腫引流術與小骨窗血腫清除術及常規(guī)方法治療老年高血壓腦出血的療效比較[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4,13(13):1083-1086.
[3]何安邦,周奮,潘德岳,等.錐顱穿刺抽吸引流血腫清除術治療老年高血壓腦出血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8):7-8.
[4]農(nóng)勝德,陸明雄,李廷陽,等.顱內(nèi)微創(chuàng)穿刺血腫引流術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炎性因子及血清鐵蛋白、血清P物質(zhì)的影響[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7,23(1):104-106.
[5]王冠.錐顱穿刺抽吸引流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療效及對神經(jīng)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7,20(3):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