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海珍
【摘要】孫雙金老師說過:“兒童需要有思想的教學?!闭Z言是思維的工具,思維是語言的源泉,當學生的思維一旦被激活,語言也就隨之發(fā)展。
【關(guān)鍵詞】語言;思維;教學
孫雙金老師說過:“兒童需要有思想的教學?!宜脊饰以冢季S之花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唯有充滿思維含量的教學才是真正的教學,才能讓學生柳暗花明,撥云見日;才能讓學生茅塞頓開,醍醐灌頂?!笨墒牵斚潞芏嗾n堂更多的是只關(guān)注“看得見”的進步。如通過這堂課的學習,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否有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是否有所進步,朗讀能力是否有所提升,寫作方法是否有所習得,或是作文是否有明顯的增量等。若真的有,這樣的課堂當然是促進學生發(fā)展的課堂,是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課堂,是真正關(guān)注學生語用的課堂。
但很多時候這種“看得見”的進步,其實只是一種假象,只是一種虛假的學習。而課堂上另外一些成長雖是肉眼無法測量,也不像前面列舉的各種能力一樣顯性。但它恰恰是一種真實的改變,真正的發(fā)展。比如學生的思維能力就是其中之一。孫雙金老師甚至把“激活思維”提高到“最大的教學道德”高度加以界定。他認為學生到學校接受教育就是接受思想啟蒙,接受心智啟迪。我們都知道,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思維是語言的源泉。當學生的思維一旦被激活,語言也就隨之發(fā)展。
那么,我們的語文課堂又該如何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呢?
何捷老師在上《晏子使楚》一課時,自始至終,都有意無意中運用“春秋筆法”來講春秋歷史上的《晏子使楚》,整堂課繚繞著濃濃的思辨色彩。
課前談話時,何老師引導學生認識“語境不同,詞語感情色彩有變化”,就已為本節(jié)課的思辨訓練埋下伏筆。又如上課伊始,何老師讓學生憑直覺快速回答三個問題:誰是好人or誰是壞人?誰聰明or誰愚蠢?誰勝利or誰失???學生齊答:晏子是好人,楚王是壞人;晏子聰明,楚王愚蠢;晏子勝利了,楚王失敗了。然后讓學生個別答,學生開始有點猶豫。接著老師追問:“楚王真的是壞人嗎?晏子真的勝利了?”學生開始搖頭,也有人低聲說“不是”。“咱們再來玩一次?!焙卫蠋熜χf,這輪齊答,學生的思維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所以答案也大不相同了:晏子是好人,楚王也是好人,因為楚王也是為了國家的利益;晏子聰明,楚王也聰明;至于誰勝利,學生搖搖頭,表示不便輕易下結(jié)論。經(jīng)受了辯證思維的挑戰(zhàn),學生已隱隱感到不能簡單下結(jié)論,而應該辯證地、整體地看待評價人和事。
更妙的是,在全課即將結(jié)束,同學們都對晏子高山仰止時,沒想到何老師竟拋出一連串的問題:晏子真的那么厲害?語言真的能解決一切問題?楚王后來為什么要做出滅掉齊國的決定?其實,何老師是再一次提醒大家:不能以絕對的眼光看問題,事物總是在發(fā)展變化的,而且每樣事物總具有兩面性。也以此告訴大家“學不完的晏子,讀不完的春秋”,最后引出課堂結(jié)語“和晏子告別,和春秋相約”。既調(diào)動了學生的閱讀期待,讓學生的閱讀視野從一篇課文走向一段歷史,更是繼續(xù)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情懷。
整堂課,何老師自始至終都在訓練學生學會辯證地看待人和事。我想,這樣的思維訓練對學生的影響是深遠的。相信以后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中碰到問題,學生絕不會簡單輕易地下結(jié)論,總會多問幾個“為什么”“真是這樣嗎”。學生思維的深度、廣度以及批判性,都在無形之中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雖然這樣的進步不像指導寫一段話或是指導課文朗讀那樣顯性,“看得見”,但學生的變化已在悄悄地發(fā)生。課堂上的這種增量雖然無法用肉眼來測量,但學生“看不見”的思維發(fā)展才是最可貴的變化,也應是我們教學追求的核心與根本。
北京市特級教師張海濱先生上《草船借箭》時,當學生知道周瑜因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而要設(shè)計陷害后,他設(shè)計了這么一個環(huán)節(jié)。
1.課文哪幾句話讀著讀著,你感覺諸葛亮所有的借箭計劃都藏在這幾句話中?
(學生找到第4自然段諸葛亮的話:你借給我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名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的兩邊。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萬支箭。不過不能讓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計劃就完了。)
2.老師告訴學生學習要學會關(guān)聯(lián)起來思考。諸葛亮提這些要求,是要實施怎樣的計劃,在文中找到相關(guān)的句子,畫出來,標出與前面相應的序號。
3.師讀要求部分,生讀計劃部分。
4.當你讀到后面的話,你認為這是一份怎樣的計劃?讀到前面的時候,你肯定會想這怎么造箭。而讀到后面的時候,你想問諸葛亮什么?
5.橫著讀表格,諸葛亮的才能一定會顯現(xiàn)出來,在旁邊作批注。
引導學生從字里行間發(fā)現(xiàn)諸葛亮的才干:博學、識人、善思。
我看過很多名師的課例,大多是從“神機妙算”一詞入手,找到相關(guān)句子進行交流,感受諸葛亮的形象。這樣的設(shè)計與寫人記敘文的教學沒有兩樣。而張老師卻另辟蹊徑,從諸葛亮對魯肅說的話進入,引導學生關(guān)聯(lián)著找,關(guān)聯(lián)著讀,關(guān)聯(lián)著想,層層剝筍,不斷深入。學生發(fā)現(xiàn)這是一份考慮周密的計劃,也發(fā)現(xiàn)諸葛亮在跟魯肅提要求時早已成竹在胸,考慮問題滴水不漏。然后老師的問題“你想問諸葛亮什么”就顯得水到渠成。學生的疑問噴涌而來:“諸葛亮怎么會想出這么周密的計劃?他有什么才能?”在如此好奇心的牽引下,老師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讀表格里的內(nèi)容,橫著讀,前后關(guān)聯(lián)著想。學生的學習熱情被充分點燃。
不難發(fā)現(xiàn),我們從“神機妙算”入手的教學,其實只是關(guān)注諸葛亮的外在表現(xiàn),而“諸葛亮怎么能做到神機妙算的”是關(guān)注諸葛亮的內(nèi)在表現(xiàn),也是學生不太能關(guān)注到的。在老師的啟發(fā)點撥下,他們總結(jié)出諸葛亮博學、識人、善思的才干。正如張老師自己說的,語文教什么?就像高明的醫(yī)生給病人手術(shù)時,會選一個小的切口一樣,選一個點,擴充到無限大。張老師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不僅教給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關(guān)聯(lián)閱讀的方法,還給學生提供了開闊的思維活動空間。學生成了真正的學習主體。的確,只要你給學生自主釋放的空間,學生必還你別樣的精彩。
我在上《西門豹》一課時,當學到西門豹了解了鄴地田地荒蕪、人煙稀少的原因后,問同學們:“如果當時派去鄴地當縣令的是你們,你會怎么做?”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家紛紛舉手,有的說:“我就直接命令手下將巫婆和官紳抓來殺頭?!庇械恼f:“我先把他們關(guān)進牢房,讓他們家人把這些年從老百姓那騙去的錢先還回來,再執(zhí)行死刑?!币灿械恼f:“我先不動聲色,當作什么也沒發(fā)生,免得打草驚蛇。等到給河伯娶媳婦那天再見機行事?!薄瓕W生的發(fā)言可謂五花八門。
然后,我讓大家看西門豹的話(西門豹說:“這樣說來,河伯還真靈啊。下一回他娶媳婦,請告訴我一聲,我也去送送新娘”),再緊接著問:“難道他是糊涂官?真的要去當幫兇送新娘?”學生迫不及待地說:“那是假的,西門豹是故意這樣說,怕打草驚蛇,其實他去送新娘是假的,懲治巫婆和官紳才是真的?!薄澳侵苯託⒘宋灼藕凸偌澵M不更干脆利落?你覺得哪種方法更好呢?”我故意推波助瀾道。沒想到全班一下子安靜下來,過了一會兒,忽然有幾個同學眼睛一亮,高高地舉起小手:“我在課外的一則資料里看到過,那里的老百姓都很迷信的,如果西門豹這樣殺掉巫婆和官紳,可能還會被老百姓誤會呢。”我接過話茬:“看來想要讓老百姓徹底醒悟,西門豹還真要講究點方法啊。那你們能想到比西門大人更好的辦法嗎?”大家再一次陷入了沉思……
此教學片段中,我先讓學生說說如果派他們?nèi)ス芾磬挼?,他們會怎么做。學生想到了各種各樣自以為可行的辦法,思維的閘門在看似不經(jīng)意間被打開了。然后,我再讓學生加以比較,他們發(fā)現(xiàn)若是輕舉妄動很可能打草驚蛇,或是好心辦壞事。西門豹這樣做才是合理的,欲擒故縱,又能讓愚昧的老百姓醒悟。于是,西門豹的過人智慧就在這一放一收之間凸顯出來了。我又故意挑起新的認知沖突“你能想出更好的方法嗎”,繼續(xù)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朱熹說過:“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苯虒W就應該讓學生思維碰撞,四處發(fā)散,浮想聯(lián)翩,思接千載,視通萬里。都說思維是語言表達的緩沖,思維發(fā)展了,語言自然有了不竭的源泉。
何捷老師曾說過:“‘看得見的變化,是對課堂教學的美好愿望。其實,對‘看得見的表象變化過度追求,是表面而膚淺的;對‘看不見的思維發(fā)展的推崇才是核心和根本。只要思維被激活,就是有效教學。那些‘看不見的改變,興許才是真正的學習?!钡肝覀兊恼n堂上多一些“看不見”的進步,少一些為追求“看得見”的變化而催生的虛假學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