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瑩
琴童朋友,大家好!還記得幾期前我們介紹過的古琴曲《陽關三疊》嗎?今天,我們將帶大家走近另一首古琴名曲《廣陵散》。
《廣陵散》
《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是一首著名的古琴曲,也是我國十大古曲之一?!皬V陵”是江蘇揚州的古稱,“散”是操、引樂曲的意思,《廣陵散》的標題說明這是一首流行于古代廣陵地區(qū)的琴曲。據(jù)文獻記載,它流傳至今已經(jīng)有近兩千年的歷史了。
《廣陵散》是一首大型古曲,遠遠超過了一般的琴曲。據(jù)文獻記載,《廣陵散》全曲共有45段,結構龐大,旋律豐富,技巧復雜,風格獨特,在古琴音樂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廣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表達了被壓迫者反抗暴君的斗爭精神。你知道嗎?它是根據(jù)歷史故事《聶政刺韓王》譜寫而成的呢!
《聶政刺韓王》的故事
戰(zhàn)國時期,聶政的父親為韓王打造寶劍,因為沒能及時完工而被韓王殺害。聶政長大后,為了替父報仇,特意深入深山學琴10年,終于練就了古琴演奏的絕技。為了不被世人認出自己,他用漆涂臉頰,用石頭砸掉牙齒;為了改變聲音,他吞火炭把嗓子弄啞。
聶政下山后,天天在鬧市中演奏古琴。據(jù)說,只要他一彈琴,圍觀的人就排成長隊。韓王聽說這件事后就召聶政進宮為他奏琴。早有準備的聶政,在為韓王奏琴的過程中,趁其不備,偷偷取出藏好的利劍,一劍刺死了韓王。為了不連累家人,聶政隨即用寶劍將自己的瞼劃成肉泥,并挖出自己的雙眼,再剖腹,倒地而亡。
聶政的尸體被拋在街頭。朝廷為了查出聶政的家人,不惜花重金懸賞提供線索的人。聶政的母親聽到這個消息,懷疑是自己的兒子所為,她匆匆來到街頭,看到尸體,一眼就認出是自己的兒子。母親抱起尸體慟哭,對著圍觀的人們說:“我的兒子為報父仇,殺死暴君,又怕累及家人而毀容。但是,我怎能貪生怕死而不讓兒子名揚于世呢?”隨后,母親在聶政身旁氣絕身亡。
光陰荏苒,聶政的故事逐漸化成了一支蕩氣回腸的古琴曲《廣陵散》。
嵇康與《廣陵散》
你知道嗎?《廣陵散》的聞名傳世,除了與《聶政刺韓王》的動人故事息息相關外,還與我國歷史上一位大音樂家有關。這位音樂家就是嵇康。
嵇康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音樂家。他的古琴演奏技藝高超。關于他和《廣陵散》之間,還有一段極具傳奇色彩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嵇康年輕時,一次夜宿洛西華陽亭。云淡風輕的夜景勾起了他的雅興,他便彈起琴來,不知不覺就彈到了深夜。他剛要收琴時,忽見身后站著一位老者,正在專心地聽他彈奏。老者佝僂著身軀,眼睛灰暗無光。
嵇康隨口問道:“老人家會彈琴吧?請指教!”
老者謙遜地微微一笑說:“略知一二?!?/p>
嵇康正年輕氣盛,自負很有才華,就存心試老者,看看他是不是有真才實學,于是說:“請老人家指點,我的琴藝有哪些不足之處呢?”
老者拈著花白胡子說:“您的指法很熟練,可惜感情不夠。您把悲壯的古曲彈得過于柔弱了?!憋等f萬沒想到,眼前這個其貌不揚的老人會挑出他的毛病,頓時漲紅了臉,于是誠懇求教于老者。
老者并不推辭,讓嵇康點起一爐紫檀香,自己凈了手,整理好衣冠,盤膝而坐,閉目沉思良久,才從容地撥動琴弦。陣陣沉悶的琴聲,仿佛黑云壓城,令人感到窒息。繼而,琴聲又變得鏗鏘有力,猶如云開月朗,給人以希望和鼓舞。老者的雙手在琴弦上揮拂,旋律變化萬千,有時如海浪擊岸,有時如喁(yú)喁私語,有時又悲壯、凄涼,仿佛月亮、湖水也在嗚咽……
琴聲戛然而止,嵇康才如夢方醒。此時,再看老人,雙目晶明,神采奕奕。嵇康早已佩服得五體投地,恭恭敬敬地懇請老人家把這絕技傳授給他。老人欣然允諾,就給他講起這首古典《廣陵散》的來歷。老人家把故事講完,又說:“彈琴,單靠指法的熟練是不夠的,還要理解曲子的內容和精神,要把自己感情融化到琴曲中去,自己感動了,才能打動別人?!苯又?,老人就親自指點嵇康彈奏。
天快亮了,嵇康再回頭看老人時,卻發(fā)覺老人早已不見了蹤影。從此,嵇康的《廣陵散》彈得精妙絕倫。
后來,因遭奸人陷害,嵇康被朝廷處以死刑。臨刑當天,嵇康氣宇軒昂地走入刑場,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在高高的刑臺上,他擺上一架琴,面對數(shù)千前來為他送行的人,彈奏了最后的《廣陵散》。那錚錚的琴聲,激昂、悲壯的旋律,感動得圍觀的人們飲泣灑淚……那年,嵇康僅39歲。
樂曲內容
在近兩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廣陵散》的內容也一直在經(jīng)歷著不斷的變化和發(fā)展。據(jù)說,嵇康在演奏《廣陵散》時,樂曲還沒有超出22段,到了明代,《神奇秘譜》中所收藏的《廣陵散》已經(jīng)發(fā)展為45段了。
全曲分為“開指”“小序”“大序”“正聲”“亂聲”“后序”6個部分。
第一部分像是故事開始前的準備階段,包含“開指”“小序”“大序”3個樂章。開指為引子部分,以憂郁而悲憤的泛音開始,模擬擊鼓的聲音,引出低沉而具嘆息意味的敘事性音調。而后,小序和大序都比較平和、穩(wěn)定,是正聲的準備階段。第一部分用了大量的泛音,表現(xiàn)了對聶政悲慘命運的同情和對韓王的殘暴政策的批判,為故事的開始埋下了伏筆,仿佛一切事情都如箭在弦上,一觸即發(fā)。
第二部分只有“正聲”一個樂章,分為18個小樂段,是全曲的精華所在。主題音調在這一段出現(xiàn)并發(fā)展,樂曲緩慢沉穩(wěn)地表現(xiàn)出凄涼蒼白的意境,仿佛是對往事的懷念與思索,心里種種的騷動和不安,在此時被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到了“正聲”的第8段,音樂進入了急促的低音區(qū),節(jié)奏減慢,旋律舒緩,音調沉重而傷感。 音樂通過按音、滑音等演奏技巧和頓挫跌宕的節(jié)奏,突出了聶政內心壓抑的情緒。正聲的第9、10段, 在音樂力度和強度上不斷加強, 直到用古琴最強烈的“撥”“刺”的演奏手法,爆發(fā)出強烈的抗爭性情緒,奏出了鏗鏘有力的音調和氣勢磅礴的樂句,象征復仇者的心理活動,表達了聶政誓死為父報仇的決心,令人心驚膽戰(zhàn),全曲達到高潮。到11段,節(jié)奏力度有所緩和,緊張的情緒慢慢得到平息。隨后,第16段運用了 “泛音”和“散音”高低區(qū)的鮮明對比,同音急促反復與節(jié)奏的加快,表現(xiàn)出視死如歸、沉郁慷慨、壯闊豪邁的氣勢。最后采用了“拂”的演奏手法,結束了正聲部分 。
第三部分包括亂聲 (10段)和后序(8段),是對聶政事跡的歌頌與贊揚。給人以痛快淋漓、歡喜興奮的審美感受。
進入“后序”部分,樂曲慢慢舒緩下來,節(jié)奏更加舒緩,好似以第三者的口氣在講述聶政的故事,表達了對聶政的正義斗爭發(fā)出同情的感嘆。最后,音樂在舒緩與漸弱中結束。
讀到這兒,你是不是早已為聶政的報仇壯舉而欽佩不已、熱血沸騰了呢?那就讓我們一起掃掃二維碼,隨著音樂,走進《廣陵散》的音樂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