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衛(wèi)
勐??h第一小學 云南西雙版納 666200
小學班主任如何有效開展德育教育,方法如下:
小學班主任要不斷轉變教學理念,不管是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學工作還是進行德育工作,都要充分尊重學生,將學生看作是教學的主人去重視。小學班主任要和學生進行交流的過程中要將全體學生都看作是平等的主體,主動親近學生,尊重學生,了解學生的需求,使學生主動親近老師,并且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老師平時要多了解學生的世界,深入了解學生的愛好與追求,從而取得患者的認可與喜愛,面對學生所犯的錯誤,不要馬上批評,而是委婉地指出其不足之處,正確引導學生糾正錯誤,不斷讓學生取得進步,實現全方面的發(fā)展。在這個過程中,小學班主任要注意在教育學生的時候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學生理解并接受老師的教導,和老師產生共鳴,進而主動朝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要想提高德育教育質量要求小學班主任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素質與能力,為學生構建良好的發(fā)展環(huán)境,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到與其的交流中來,讓學生主動親近老師,積極聽從老師的教誨,進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小學生年齡較小,人際關系常常處理不好,所以,小學班主任老師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同時還要注重引導學生建構良好的人際關系。素質教育要求:班主任應當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負責,正確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在對學生進行引導的過程中老師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應用最為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方法,給學生構建良好的健康成長環(huán)境,并應用循循善誘的方式使學生的自尊心得到保護,讓學生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心與愛護,理解老師所說的、所做的,進而主動改正自己的錯誤。并且,小學班主任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要關注對學生全面的教育,重點是開展德育教學,善于發(fā)現學生的優(yōu)點,經常表揚學生,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這樣會讓學生形成一種健康的心理,對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均是有利的[1]。
小學生年齡較小,他們的心理特點也是具有差異性的,所以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也要具有針對性,難度相對較高。我們發(fā)現通過開展相關的主題班會對提高德育教育質量有幫助,班會是一種具有集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藝術性等的教育模式,擺脫了呆板的方式,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提升了情操與美德,使學生形成了正確的三觀。那么,老師在設計主題班會的過程中,要確定主題,并明確并不斷完善班會的內容與流程,使班會形式豐富,內容多樣。在開展班會的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參與,潛移默化地實現對自身的培養(yǎng),從而不斷提高小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操、藝術審美能力等等。
小學班主任在進行日常班級管理的過程中要注重對班級風氣的建設與維護工作。如果班級內風氣良好,就會給學生以良好的學習體驗,從而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并且會對小學生的心理產生有利的影響,從而影響其行為,促使小學能夠養(yǎng)成正確的行為規(guī)范,促使小學生的健康成長。
1.小學班主任要樹立起良好的榜樣形象。小學階段學生愛模仿老師的言行,因此班主任要對自己的言行多加注意。小學班主任應當嚴于律己,寬以待人,樹立起良好的形象,從而對學生產生良好的影響,使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三觀。
2.要以情感人。小學班主任是與學生相處時間最長的老師,因此班主任嚴格意義上來說并不單單是老師,還要扮演家長、朋友等角色,因此,班主任要將自己全部的愛心都奉獻給學生,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多站在學生的角度為他們考慮,要想方設法地為其解決在學習生活的過程中所面臨各類困難,減輕學生的壓力,讓學生輕松地學習、快樂地成長。
3.建立德育評價機制與相關規(guī)章制度。小學班主任要在全面分析本班和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建立并不斷完善相關的管理與發(fā)展制度。主要內容包括:建立日常行為規(guī)范要求、建立行為評價制度等等,同時還要建立獎懲措施,以此來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促進學生健康思想的形成,從而不斷提升德育教育質量[2]。
總之,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與社會文明程度的不斷提升,目前在教育界進行著一次很大的改革,新課程與素質教育思想不斷深入到小學教學中,要求老師對學生的教育不再是單純的課本知識教學,還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而小學班主任是負責班級管理的人,與學生相處時間要長于其他任課老師,因此,小學班主任要主動承擔起德育教學,通過多種方式開展德育教育,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讓學生明辨是非,學會感恩,成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