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貴福,鄒能鋒
(安徽農業(yè)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安徽合肥 230031)
國內外有關獨立董事知識背景與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研究認為公司聘任有特定知識背景的人才為獨董,會在提高會計信息披露質量中起到明顯的積極作用。王蘋香、張芳麗、謝萍和李玥(2017)認為會計專業(yè)背景獨董比例與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呈正相關[1]。黃海杰、呂長江及丁慧(2016)得出有高聲譽的會計專業(yè)獨董能明顯提高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質量[2]。王新紅和云佳(2015)認為擁有會計、法律背景的獨董在董事會中占比愈高,愈能顯著減少公司在會計信息披露中出現(xiàn)的質量問題[3]。李菁(2013)得出會計專業(yè)獨董利于提高會計信息披露質量,而其他行業(yè)背景影響不明顯[4]。Bushman和Smith(2001)得出企業(yè)想減少財務舞弊造假的現(xiàn)象可聘用有會計專業(yè)背景的人才為企業(yè)獨董[5]。甘克敏(2011)認為獨董專業(yè)對獨董發(fā)揮效用的影響比較顯著[6]。關于獨董與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關聯(lián),以往研究中雖有涉及知識背景,但更側重獨董性別、學歷、薪酬、兼職數等方面,而單獨就獨董知識背景研究的不多。另外,以往研究雖都采用了Logistic模型,但研究方法相較單一。文中建立Logis?tic模型并綜合運用描述性研究、相關性研究、多元線性回歸等方法,將不同知識背景的獨董數量比例化,具體探究不同知識背景獨董在提升會計信息披露質量中的作用,為獨董的選拔提供理論依據。
現(xiàn)實中,企業(yè)的擁有者與經營者往往由不同個體或團體扮演,這主要取決于所需角色能力的異同。為了使社會資源整合最優(yōu)化,企業(yè)所有者聘任有經營能力者代為經營管理公司,此時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化應運而生。這種情況可以使企業(yè)有效整合資源,獲得可觀利潤,但同時也給企業(yè)帶來很多代理方面的問題。至此有了獨董代理成本,其認為獨董應該做到能夠置身于公司的日常經營管理,以及其他一些會干擾他們客觀對待公司會計信息披露情況的事物之外,并與公司所有者或經營者沒有任何緊要的買賣牽連,能夠從大局出發(fā)對公司事物做出客觀公正的判斷,最終能給公司帶來利益[7]。
職能分工理論即通過社會分工形成具有不同專業(yè)化水平的職業(yè)。董事會是由公司所有者也就是由股東經公司大會公開推選出來的,能夠代表公司所有者行使職權,處理公司內外事務的執(zhí)行機構,但其行為受限于監(jiān)事會[8]。自我監(jiān)督往往是很多權利組織中較為薄弱的部分,董事會也不例外,因此有必要在職能分化的基礎上設置特定的董事履行企業(yè)的監(jiān)督職責,獨董制度就此誕生。
上市公司通過聘用不同知識背景的獨董,希望能夠在公司經營與管理的不同環(huán)節(jié)起到應有的監(jiān)督與咨詢作用,可以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維護除大股東以外的股東的利益,更期待獨董可以運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為其服務的公司出言獻策,改善公司的經營管理效率,最終使得公司資源整合得以最優(yōu)化。因此提出以下4個假設:
假設1:擁有會計專業(yè)背景的人才擔任公司獨董,能夠明顯提高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質量,且占比愈大,影響愈顯著。
假設2:擁有法律專業(yè)背景的人才擔任公司獨董,能夠明顯提高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質量,且占比愈大,影響愈顯著。
假設3:擁有其他專業(yè)背景的人才擔任公司獨董,對提高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質量影響不顯著。
假設4:無專業(yè)背景的人才擔任公司獨董,無益于提高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質量。
文章選取477家于2016年在深交所掛牌的且有明確信息披露考評結果的A股公司作為探究樣本。鑒于所需變量數據的客觀真實,文中數據均取自于深交所和RESSET數據庫。為減小誤差,樣本選取遵循如下標準:1.公司于2016年報告期內獨董聘任情況沒有變動[9]。2.ST類型公司經常在財務方面存在很多不穩(wěn)定因素,故選取樣本時應不予考慮[10]。3.去除獨董知識背景資料不全的公司。去除不符合條件的公司后,合格樣本數為396個。
1.被解釋變量。深交所將信息披露考評成績分成A、B、C、D,即優(yōu)秀、良好、及格、不及格。根據需要,將信息披露考評成績設置為二分變量。歸為A、B類的表明信息披露質量良好,記為1;C、D類的表明信息披露質量較差,記為0。
2.解釋變量。選取會計專業(yè)背景獨董占比、法律專業(yè)背景獨董占比、其他專業(yè)背景獨董占比、無專業(yè)背景獨董占比作為模型的解釋變量。
3.控制變量。為了保證模型的解釋能力,選取公司規(guī)模、凈資產收益率、股權集中度、資產負債率、獨董占董事會人數比例為控制變量。其中公司規(guī)模較大、凈資產收益率較高、股權集中度相對較高的上市公司,往往比較注重實現(xiàn)企業(yè)價值,對信息披露質量要求更高。而掛牌公司中資產負債率偏高的,現(xiàn)實中再次融資時可能會遇到更多資金等方面問題,為了盡量減少此類問題,公司更容易產生財務造假現(xiàn)象。
表1 變量選擇及其意義
為了保證盡量獲得有效的探究結論,在此設立二項Logistic回歸模型:
其中Q是被解釋變量,a0是常數項,a1……a9是回歸系數,SIZE、LEV、ROE、DYCG、PID是控制變量,u是殘差項,其余是解釋變量。
描述性統(tǒng)計表明:會計專業(yè)背景獨董占比(APID)的極小值為0,極大值為66.666,均值為28.790,標準差為0.576。說明大多數上市公司貫徹了證監(jiān)會的要求,保證至少一名會計專業(yè)人士擔任公司的獨董,且整體差異性不大,但是極值差距較大。法律專業(yè)背景獨董占比(LPID)的極小值為0,極大值為75,均值為24.359,標準差為0.679。表明擁有法律專業(yè)背景的人才更易被公司聘為獨董。其他專業(yè)背景獨董占比(OPID)的極小值為0,極大值為100,均值為33.32,標準差為1.189。除會計、法律以外的其他專業(yè)背景的人才也倍受上市公司青睞。無專業(yè)背景獨董占比(WPID)的極小值為0,極大值為28.6,均值為9.85,標準差為2.031。說明無專業(yè)背景人士也會被上市公司聘為獨董,只是比例不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Q)、公司規(guī)模(SIZE)、資產負債率(LEV)、凈資產收益率(ROE)、股權集中度(DYCG)、獨董占董事會比例的標準差分別為0.415、1.504、22.784、16.610、14.863、0.064,表明各公司間的會計信息披露質量、公司規(guī)模、資產負債率、凈資產收益率、股權集中度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獨董占董事會比例(PID)的極小值為15.6,極大值為63,均值為32.06,標準差為0.064。說明大部分公司獨董占董事會比例與國家要求的基本吻合,只是極大值、極小值差異性稍大。
表2 變量相關性分析
注:“**”“*”分別表示在0.01、0.05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
表2顯示:SIZE、ROE、DYCG、PID、APID、LPID、OPID與Q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正相關,LEV、WPID與Q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負相關,即公司規(guī)模、凈資產收益率、股權集中度、獨董占董事會比例、會計專業(yè)背景獨董占比、法律專業(yè)背景獨董占比、其他專業(yè)背景獨董占比與會計信息披露質量呈正相關,資產負債率、無專業(yè)背景獨董占比與會計信息披露質量呈負相關。且各自變量間的相關系數都小于0.5,故各變量間的線性相關性不存在,避免了多重共線性的情況。
鑒于文中Logistic回歸模型中有多個自變量,故利用Eviews6軟件,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表3 Logistic多元回歸結果
表3說明模型中除了資產負債率、無專業(yè)背景獨董占比對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影響為負向外,其余變量的影響都很顯著,且都是正向影響。其中會計專業(yè)背景獨董占比對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影響系數為0.149151,與假設1吻合:擁有會計專業(yè)背景的人才擔任公司獨董,能夠明顯提高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質量,且占比愈大,影響愈顯著。法律專業(yè)背景獨董占比對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影響系數為0.084986,表明擁有法律專業(yè)背景的人才擔任公司獨董,能夠明顯提高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質量,且占比愈大,影響愈顯著,即假設2成立。其他專業(yè)背景獨董占比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影響系數為0.02962,說明了假設3,即擁有其他專業(yè)背景的人才擔任公司獨董,對提高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質量影響不顯著。此外,無專業(yè)背景獨董占比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影響系數為-0.26355,說明無專業(yè)背景的人士擔任獨董,無益于提高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質量,即假設4成立。
探究結果表明,公司聘用會計、法律專業(yè)背景的人才擔任獨董,能夠明顯提升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質量,且占比愈大,影響愈顯著;聘用有其他專業(yè)背景的人才擔任獨董,對提高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作用不顯著,而聘用無專業(yè)背景的人才擔任獨董,無益于解決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問題。同時表明,不同知識背景獨董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作用存在明顯的差異性。不同知識背景獨董的參與,能夠在不同的專業(yè)領域為企業(yè)的發(fā)展提供幫助,使獨董的效用更加全面化,以此更徹底地詮釋獨董在公司內的監(jiān)督角色,進而提升會計信息披露質量。
文中研究樣本選自在深交所掛牌的A股公司,變量數據來源除了深交所以外,還包括中國知網以及RESSET數據庫,鑒各網站信息數量、年份等方面的差異性,致使數據的可獲得性受到一定限制,造就變量信息的不完整性,故而使得實證探究的結果受到一定的影響;此外,探究中并未將獨董的性別、年齡、學歷、薪酬、本職崗位、兼職數目、親自參會比例等因素至于模型中,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探究結論。致使實驗結論不夠理想的因素很多,除了以上兩方面還會有很多其他未考慮到的因素,這些都有待于在后續(xù)的探究中得以完善。
[1]王蘋香,張芳麗,謝萍,李玥.金融業(yè)自愿性信息披露質量影響因素實證研究──基于滬深主板上市公司的數據[J].會計之友,2017(4).
[2]黃海杰,呂長江,丁慧.獨立董事聲譽與盈余質量──會計專業(yè)獨董的視角[J].管理世界,2016(3).
[3]王新紅,云佳.獨立董事特征對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影響研究──以裝備制造業(yè)上市公司為例[J].財務與金融,2015(3).
[4]李菁.董事會構成對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影響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2013.
[5]Bushman,Smith.Financial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1
(32).
[6]甘克敏.獨立董事是否改善了會計信息披露質量[J].現(xiàn)代商業(yè),2011(11).
[7]苗婷婷.淺談獨立董事的獨立性[J].時代經貿,2013(7).
[8]林偉.董事會特征與公司績效的相關性分析[J].商情,2013(19).
[9]王懷明,張惠.財務背景獨立董事與會計信息質量[J].南京農業(yè)大學學報,2009(1).
[10]彭憶,王輝.財務獨董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影響的實證研究[J].當代會計,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