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木珠
[摘要]目的探討分析凝血四項和D-二聚體檢測對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婦女的臨床意義。方法方便選擇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該院接受治療的34例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婦女、38名正常妊娠晚期及41名正常非妊娠婦女作為A組、B組和C組,對其凝血四項和D-二聚體檢測結果進行比較。結果3組被檢測者纖維蛋白原、D二聚體、凝血酶原時間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其中A組前兩項[(0.74±0.06)g/L,(5.80±0.43)mg/L]明顯高于B組[(0.39±0.08)g/L,(4.16±0.45)mg/L]和C組[(0.13±0.03)g/L,(3.36±0.40)mG/L],后兩項[(10.18±0.35)s,(26.23±3.08)s]則明顯低于B組[(12.50±0.59)s,(31.06±3.26)s]和C組[(13.27±0.61)s,(34.71±3.52)s],且B、C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正常妊娠晚期及妊娠合并高血壓的婦女均處于血栓前狀態(tài),后者更為明顯,產(chǎn)前凝血功能的檢測對妊高征的監(jiān)測和治療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血液凝固;凝血指標;D-二聚體
[中圖分類號]R7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742(2017)10(a)-0010-03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syndrome,PIHS)包括妊娠期高血壓、慢性高血壓、子癇、子癇前期、慢性高血壓并發(fā)子癇前期,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發(fā)病率約為9%,是導致孕產(chǎn)婦和圍生兒發(fā)生各種疾病及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有關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的病因尚不清楚,有可能與遺傳、免疫、氧化應激等因素相關,但如果不及時明確病情并加以干預,會給母嬰健康帶來巨大的威脅。妊娠期婦女機體會出現(xiàn)一系列的生理變化,其中凝血功能和纖溶系統(tǒng)相關指標的變化表現(xiàn)較為明顯,凝血功能的增強一方面可有效避免生產(chǎn)時和產(chǎn)后大出血的發(fā)生,但同樣也增加了血栓發(fā)生的風險,導致慢性彌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的發(fā)生。該研究則以凝血四項和D-二聚體相關指標為重點,對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該院接受治療的34例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婦女指標的變化情況進行分析和討論,從而為指導臨床實施相關干預措施提供參考依據(jù),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方便選擇在該院接受治療的34例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婦女作為A組研究對象,選擇同期在該院待產(chǎn)的38例正常妊娠晚期婦女作為B組研究對象,同時選擇同期在該院門診進行健康體檢的41例正常非妊娠婦女作為C組研究對象。A組中患者年齡23~39歲,平均(26.9±2.1)歲;孕周29~41周,平均(36.4±1.5)周;其中妊娠期高血壓患者14例,子癇前期患者16例。B組婦女年齡22~38歲,平均(26.6±2.0)歲;孕周30-41周,平均(35.9±1.3)周;無妊娠不良妊娠史,且無妊娠并發(fā)癥。C組婦女年齡21-40歲,平均(27.2±1.9)歲。A組和B組婦女均無肝腎、心血管疾病,所有研究對象入組前2周均未應用過妊娠影響凝血功能指標的藥物,且均能夠配合隨訪調查。該研究獲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所有研究對象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研究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均在清晨空腹下抽取2mL肘靜脈血,并將其置于0.2mL且含有0.109mol/L枸緣酸鈉的一次性凝血功能專用抗凝試管中,在27.5%下以3000r/min離心15min,分離血清,應用RAC-050全自動凝血儀(深圳雷杜生命科學股份有限公司)及上海太陽試劑在1h內(nèi)檢測,檢測指標把包括凝血酶原時間(PT)、凝血酶時間(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纖維蛋白原(FIB-clauss)及D-二聚體(D-dimer),其中前四項應用凝固法進行,D-二聚體應用膠乳免疫比濁法進行,均嚴格按照相關步驟和規(guī)范進行檢測。
1.3統(tǒng)計方法
該研究中記錄所得的相關指標數(shù)據(jù)均應用SPSS2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應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進行組間比較,應用SNK-q檢驗進行組間兩兩比較。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3組被檢測者纖維蛋白原、D二聚體、凝血酶原時間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其中A組前兩項明顯高于B組和c組,B組也明顯高于C組(P<0.05);A組后兩項則明顯低于B組和C組,B組也明顯低于C組(P<0.05)。凝血酶時間3組比較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見表1。
3討論
在正常生理條件下.人體凝血和抗凝系統(tǒng)處于動態(tài)平衡的狀態(tài)下,從而不會形成血栓,也不會發(fā)生出血,而在妊娠時期則會發(fā)生妊娠生理變化,其纖溶系統(tǒng)和凝血系統(tǒng)會發(fā)生相應的變化。研究指出,孕婦妊娠期間,尤其在妊娠晚期,其胎盤和胎膜含有大量的促使胎盤表面血液快速凝固的大量組織凝血活酶,其血液處于適度的高凝狀態(tài),以保證產(chǎn)后有效和快速出血,避免大出血的發(fā)生:此外這種狀態(tài)還有利于子宮靜脈竇和旋動脈內(nèi)血栓的清除以及子宮內(nèi)膜的修復和再生。因此,正常妊娠晚期婦女體內(nèi)的纖溶和凝血系統(tǒng)處于一種較高水平的動態(tài)平衡狀態(tài),但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則會出現(xiàn)纖溶和凝血動態(tài)平衡的失調,其抗凝相關因子活性降低,而凝血因子功能增強,這種變化也被認為是導致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發(fā)病的因素之一。有學者研究指出,孕婦妊娠晚期出現(xiàn)的血液高凝的生理性變化,一方面能夠避免分娩時大出血發(fā)生的風險,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孕婦尤其是合并妊高壓者發(fā)生血栓性疾病的可能性。
凝血功能是臨床用來診斷出血性疾病的主要檢查項目之一,相關指標包括凝血酶原時間(PT)、凝血酶時間(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F)、纖維蛋白原(FIB-clauss)等,其中PT、FIB和TT能反映出外源性凝血系統(tǒng)狀況,APTT則能反映出內(nèi)源性凝血系統(tǒng)的狀態(tài)。PT試驗是將過量的組織因子加入缺乏血小板的血漿中后,凝血酶原轉變?yōu)槟甘沟醚耗趟璧臅r間,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功能是否正常。PT的縮短多見于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或患有血栓性疾病的患者中。FIB則是由肝臟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質,即凝血因子I,其在凝血酶的作用下,可轉變?yōu)榫哂写偈寡耗套饔玫睦w維蛋白。FIB的降低則多見于處于消耗期低凝溶解期的DIC患者中。APTT試驗則是在體外標準時間內(nèi)用解除因子激活物激活凝血因子Ⅻ,用腦磷脂等凝血活酶代替PF3,加入鈣離子后血漿凝固所需的時間,主要是用來反映內(nèi)源性凝血功能是否正常。APTF的降低則多見于凝血因子活性升高或促凝物質進入血液等高凝狀態(tài)中。而處于正常狀態(tài)和異常狀態(tài)下的臨床孕婦機體纖溶功能、抗凝和凝血功能變化則相應會表現(xiàn)在上述指標上。該研究中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組(A組)及正常妊娠晚期婦女(B組)的PT和APTF均明顯低于正常健康婦女(C組),A組也明顯低于B組(P<0.05),提示妊娠期婦女血液中凝血因子明顯增加,處于明顯的高凝狀態(tài),而且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患者凝血因子增加更為顯著。TT則是將標準化的凝血酶加入血漿中后血液凝固所需的時間的試驗,是反映被檢測者血漿中FIB含量及其結構是否符合正常生理凝血要求的指標。共同凝血途徑中生成的凝血酶可使纖維蛋白原轉變?yōu)槔w維蛋白,則可用TT來反映,其延長說明機體纖溶亢進。該研究結果顯示三組被檢測者的TT比較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正常妊娠婦女和妊高壓患者的FIB含量和結構都無明顯異常。
FIB含量和D-dimer含量是臨床反映機體纖溶系統(tǒng)功能主要檢測指標,前者含量的變化與凝血酶活性密切相關,可作為預測血栓形成的指標之一。血漿中FIB含量升高,則意味著機體有形成血栓的傾向。D-dimer則是一個具有特異性的纖溶過程標記物.來源于纖溶酶水解交聯(lián)纖維蛋白凝塊。血漿D-dimer測定試驗是了解繼發(fā)性纖維蛋白溶解功能的試驗之一,凡是有血塊形成的出血,試驗結果均呈現(xiàn)陽性,敏感度高,但特異性較低。D-dimer的升高或陽性多見于高凝狀態(tài)、DIC、腎臟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應等繼發(fā)性FIB溶解功能亢進中,只要機體血管內(nèi)有纖維溶解活動和活化的血栓形成,就可見其含量的升高。研究指出,妊娠婦女血漿中D-dimer含量相對于非妊娠期婦女明顯升高,機體處于一定程度的高凝狀態(tài),既表現(xiàn)出纖溶亢進,又有血栓形成傾向。妊高征患者血液中存在大量的由滋養(yǎng)葉碎片溶解而釋放出的組織凝血活酶.可引發(fā)血管內(nèi)凝血;與此同時,促使子宮內(nèi)膜修復和再生的纖溶活動也被啟動,從而表現(xiàn)出FIB和D-dimer含量的同時升高。該研究結果顯示妊高征組患者FIB及D-dimer含量明顯高于正常妊娠晚期孕婦及非妊娠期健康婦女,正常妊娠晚期婦女和非妊娠期健康婦女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與上述結論相一致。
綜上所述,正常妊娠晚期妊娠合并高血壓的婦女機體處于一定程度的高凝狀態(tài),后者更為明顯,處于血栓前狀態(tài),血液中FIB和各種凝血因子均明顯增多,這有可能導致機體纖溶和凝血系統(tǒng)動態(tài)平衡被打破,如果不及時采取干預措施,會進一步引起DIC的發(fā)生,嚴重危害母嬰的生命安全。因此,產(chǎn)前凝血功能的檢測對于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監(jiān)測和治療,以及減少妊娠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具有重要意義。
(收稿日期:2017-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