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利
(華北石油管理局總醫(yī)院,河北 任丘 062552)
慢性腎盂腎炎為臨床常見感染性腎病,好發(fā)于女性,病情易反復發(fā)作,遷延不愈,會逐漸演變成慢性腎衰竭[1]。近年來,臨床治療慢性腎盂腎炎多以病原菌敏感的抗生素為主,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和祛除體內(nèi)感染病灶,但存在細菌耐藥性、藥物腎毒性等問題,使其治療效果受到很大影響[2]。中醫(yī)藥治療本病日益受到人們重視,不僅在提高臨床治愈率、降低復發(fā)率方面具有顯著優(yōu)勢,而且不良反應少,無抗藥性[3]。本研究觀察了二丁二仙湯對脾腎兩虛型慢性腎盂腎炎患者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β2-微球蛋白(β2-MG)及免疫功能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5月—2016年7月我院診治的82例脾腎兩虛型慢性腎盂腎炎患者,均符合《腎臟病學》[4]中慢性腎盂腎炎相關(guān)診斷標準,尿路感染病史>6個月,頻繁發(fā)作,腎小管功能具有持續(xù)性損害,兩腎大小不等、且外形凹凸不平,靜脈腎盂造影證實腎盂腎盞變形、縮窄。中醫(yī)辨證分型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中脾腎兩虛型診斷標準,主癥見疲倦乏力、尿頻或夜尿多、腰膝酸痛、面浮肢腫、食少納呆或胃脘脹滿;次癥見舌質(zhì)淡紅、苔薄白、有齒痕、脈沉細或細弱?;颊呔鶠榕?,年齡25~65歲,且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慢性腎盂腎炎急性發(fā)作階段者;慢性腎小球腎炎或泌尿系結(jié)核者;因尿路畸形或梗阻而發(fā)病者;精神疾病者;合并有嚴重肝、腎、心血管和造血系統(tǒng)等原發(fā)性疾病者;由各種原因造成的慢性腎功能不全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將82例脾腎兩虛型慢性腎盂腎炎患者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41例,年齡26~65(48.68±6.37)歲;病程1~13(6.57±1.32)年;反復次數(shù)2~6(3.14±0.62)次/年。研究組41例,年齡27~65(49.24±6.81)歲;病程1~14(7.01±1.48)年;反復次數(shù)2~6(2.95±0.72)次/年。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包括適當休息、普通飲食、糾正酸堿平衡、降壓等對癥支持治療,睡前排尿后口服左氧氟沙星片(北京第一三共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655,規(guī)格:0.1 g/片),每次1片。研究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chǔ)上加用二丁二仙湯治療,組方:仙靈脾15 g、仙茅15 g、知母15 g、黃柏15 g、紫花地丁15 g、蒲公英15 g、當歸9 g、巴戟天9 g,每天1劑,水煎過濾,早晚2次飯后溫服。2組均以4周為1個療程,持續(xù)治療3個療程。
1.3觀察指標 ①對比2組治療后臨床療效,依據(jù)《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中相關(guān)標準評定。癥狀按嚴重程度從無、中、輕、重分別計0,1,2,3分,舌脈不計分,計算中醫(yī)癥狀積分。臨床痊愈:中醫(yī)臨床癥狀與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中醫(yī)癥狀積分下降≥95%;顯效:中醫(yī)臨床癥狀與體征顯著改善,70%≤中醫(yī)癥狀積分下降<95%;有效:中醫(yī)臨床癥狀與體征部分改善,30%≤中醫(yī)癥狀積分下降<70%;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總有效=臨床痊愈+顯效+有效之和。②收集2組治療前后晨起第一次尿的20 mL中段尿,應用比色法檢測尿NAG水平,應用時間分辨免疫熒光法檢測尿β2-MG水平。③采集2組治療前后清晨空腹靜脈血3 mL,應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雙抗體夾心法檢測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以及T淋巴細胞亞群CD3+、CD4+和CD8+水平。
2.12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注:①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2組NAG和β2-MG水平比較 治療前,2組NAG和β2-MG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治療后,2組NAG和β2-MG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均<0.05),且研究組NAG和β2-MG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NAG和β2-MG水平比較
注:①與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2組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較 治療前,2組IgG、IgA和IgM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治療后,2組IgG、IgA和IgM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升高(P均<0.05),且研究組上述指標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3。
表3 2組治療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較
注:①與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比較,P<0.05。
2.42組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 治療前,2組CD3+、CD4+和CD8+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治療后,2組CD3+和CD4+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升高(P均<0.05),CD8+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均<0.05),研究組CD3+和CD4+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均<0.05)、CD8+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慢性腎盂腎炎是導致慢性腎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其病理表現(xiàn):腎盂腎盞有慢性炎癥表現(xiàn)。光鏡檢查可見腎小管萎縮及瘢痕形成,間質(zhì)有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浸潤。腎小球正常或輕度小球周圍纖維化,如有長期高血壓,則可見腎小球毛細血管壁硬化[6]。NAG和β2-MG作為腎小管損傷標志物,是腎小管損害早期診斷的靈敏指標,可以直接反映出腎小管功能損傷程度[7]。NAG是廣泛存在于尿道上皮細胞和腎小管的溶解酶,在腎小管上皮細胞變性壞死時,NAG會由小管上皮細胞釋放到尿中,因此,其在慢性腎盂腎炎患者尿中水平明顯增高[8]。β2-MG是能自由通過腎小球濾過膜的小分子輕鏈蛋白,99.9%濾過的β2-MG會被近端腎小管重吸收,同時加以分解,正常情況下其合成和降解過程非常穩(wěn)定,故尿中β2-MG水平上升時說明腎小管重吸收功能不全[9]。目前普遍認為,局部或全身免疫反應參與到慢性腎盂腎炎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包括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表現(xiàn)為機體免疫功能低下,血清IgG、IgA和IgM水平下降,T淋巴細胞數(shù)目減少[10]。
表4 2組治療前后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
注:①與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比較,P<0.05。
祖國醫(yī)學認為慢性腎盂腎炎可歸屬于中醫(yī)學“勞淋”“淋證”等范疇,《諸病源候論·諸淋病候》曰:“若飲食不節(jié),喜怒不時,虛實不調(diào),臟腑不和,致腎虛膀胱熱,腎虛則小便數(shù),膀胱熱則水下澀……故謂之為淋?!睆娬{(diào)本病病機是以腎虛為本,《素問·玄機原式篇》曾記載:“熱甚客于腎部,干于足厥陰之經(jīng)庭孔,郁結(jié)極甚而氣血不能宣通?!敝赋霰静≈饕虏∫蛩貫楦腥緷駸嵝岸尽,F(xiàn)代中醫(yī)認為,本病多因素體腎氣不足,或房勞過度,或早婚多育,損傷腎陰,或嗜食厚味與辛辣,生濕生熱,或外陰不潔,濁邪內(nèi)淫,濕熱下注膀胱所致,日久不愈,引發(fā)勞淋[11]。本病以脾腎虧虛為本,以膀胱濕熱為標,故在臨床治療中應以補益腎精、清熱利濕為基本治療法則。本研究所用二丁二仙湯方中仙靈脾補腎壯陽、益精補氣、祛風除濕、強筋健骨,仙茅補腎助陽、行血消腫、益精血、強筋骨,二藥溫補腎陽,共為君藥;紫花地丁清熱解毒,蒲公英消腫散結(jié)、清熱解毒、利尿通淋,巴戟天補腎陽、祛風濕、強筋骨,三者合為臣藥;佐以知母滋陰潤燥、清熱瀉火,黃柏清熱燥濕、解毒療瘡、瀉火除蒸;當歸補血活血,溫潤調(diào)和,是為使藥;諸藥合用,共奏補益腎精、清熱利濕之功效[12]?,F(xiàn)代研究表明,仙靈脾中淫羊藿甙、淫羊藿總酮和多糖等能改善免疫力低下,增強血流量,擴張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改善微循環(huán)[13];仙茅含有仙茅甙成分能促進巨噬細胞增生并增強其吞噬功能;紫花地丁能增加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功能,還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和抗病毒作用[14];蒲公英可抑制巨噬細胞促炎因子的基因表達,提高機體免疫力;巴戟天能明顯促進淋巴細胞增殖,并提高其產(chǎn)生干擾素-γ和白細胞介素-2水平,調(diào)節(jié)體液免疫[15]。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NAG、β2-MG和CD8+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IgG、IgA、IgM、CD3+和CD4+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二丁二仙湯治療脾腎兩虛型慢性腎盂腎炎,可明顯提高治療總有效率,降低NAG和β2-MG水平,增強免疫功能。
[1] 呂冬寧,陶志虎,史偉. 黃芪注射液對慢性腎盂腎炎病人免疫應答干預作用的研究[J]. 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腎病雜志,2014,15(11):976-977
[2] 張海譜,梁霞,賈克然,等. 腎盂腎炎患者經(jīng)驗用抗菌藥物與藥敏結(jié)果符合率[J]. 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6,15(1):22-25
[3] 李玉芳. 益氣養(yǎng)陰通淋活血法治療慢性腎盂腎炎的臨床研究[J]. 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15,33(2):492-494
[4] 王海燕. 腎臟病學[M].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804-806
[5]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 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163-168
[6] 陳灝珠. 實用內(nèi)科學[M]. 11版.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2044
[7] Morozov D,Morozova O,Budnik I,et al. Urinary cytokines as m-arkers of latent inflammation in children with chronic pyelonephritis and anorectal malformations[J]. J Pediatr Urol,2016,12(3):153.e1-6
[8] 劉培培,馬飛,李興翠,等. 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β2微球蛋白對2至4期慢性腎病患者的臨床意義[J]. 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5,22(4):262-264
[9] Kangari G,Esteghamati M,Ghasemi K,et al. Predictive accuracy of urinary β2-microglobulin for kidney injury in children with acute pyelonephritis[J]. Iran J Kidney Dis,2015,9(1):19-24
[10] Becknell B,Schwaderer A,Hains DS,et al. Amplifying renal immunity: the role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s in pyelonephritis[J]. Nat Rev Nephrol,2015,11(11):642-655
[11] 王偉榮,羅靜,王韶軍. 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慢性腎盂腎炎45例臨床研究[J]. 江蘇中醫(yī)藥,2014,46(7):25-26
[12] 徐震宇,陳敏. 二丁二仙湯治療慢性尿路感染臨床療效評價及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研究[J].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3,27(1):30-33
[13] 紀昕. 淫羊藿苷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的研究進展[J]. 河北醫(yī)藥,2016,38(5):753-756
[14] 張智偉,蔡琨,于紅紅,等. 紫花地丁含藥血清對巨噬細胞炎癥因子分泌的影響[J]. 免疫學雜志,2014,30(1):53-56
[15] 鄭素玉,陳健. 巴戟天有效成分及其藥理作用實驗研究進展[J]. 世界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12,7(9):823-825
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18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