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皓霖,石立鵬,杜旭勤,楊德錢,杜怡雯,余 韜,趙鳳林
(1. 湖南中醫(yī)藥大學,湖南 長沙 410208;2. 重慶市墊江縣中醫(yī)院,重慶 408300)
冠心病穩(wěn)定型心絞痛(SCAD)是多種因素引起的冠狀動脈血管相對或絕對狹窄,冠脈供血不足,發(fā)生心肌缺氧、缺血,以胸痛、胸悶為主要特征的臨床常見疾病,隨著病程進展,患者心絞痛發(fā)作頻率遞增,導致病死率增高,因此,對冠心病的防治一直是我國乃至世界醫(yī)療衛(wèi)生組織的重點[1-2]。臨床上對于冠心病的防治主要包括控制患者危險因素、藥物治療、血運重建治療等。藥物治療在基層醫(yī)院使用率偏低[3],而血運重建雖然可以解決部分冠心病患者的問題,但增加了晚期支架內血栓的發(fā)生風險[4],且后續(xù)費用高昂,增加了患者的經(jīng)濟壓力。近年來研究顯示,中醫(yī)藥具有明顯改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癥狀、降低血脂、穩(wěn)定斑塊、改善血液流變學等優(yōu)勢[5-6]。冠心病屬于中醫(yī)“胸痹”范疇,其中痰、瘀作為臨床常見的致病因素,從痰、瘀辨治冠心病心絞痛具有重要意義。2016年2月—2017年3月,筆者觀察了在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結合化痰祛瘀湯治療痰瘀互結證冠心病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的療效及對血脂及血液流變學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共納入上述時期在墊江縣中醫(yī)院心病科門診或住院部治療痰瘀互結證冠心病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100例,西醫(yī)診斷參照2007年《慢性穩(wěn)定型心絞痛診斷與治療指南》[7],加拿大心臟病學會(CCS)心絞痛分級Ⅰ~Ⅲ級:Ⅰ級為日?;顒?例如步行、上樓梯、爬坡等)能夠耐受,高強度、快速、劇烈或持續(xù)勞力的工作或娛樂活動時可誘發(fā)心絞痛;Ⅱ級為日?;顒由晕⑹芟蓿诟邚姸?、快速、持久的活動時受限更明顯,正常情況及步速下,步行可超過1~2個街區(qū)(100~200 m)并且至少可以上1層樓;Ⅲ級為日?;顒语@著受限,正常情況及步速下步行1~2個街區(qū)(100~200 m)以內或上1層樓即可發(fā)生心絞痛。中醫(yī)辨證分型診斷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8],符合主要癥狀(胸悶、胸痛)1項、次要癥狀(心悸、痰多、納呆、肢體倦怠)2項或及以上,參考舌象(舌質暗淡或有瘀點、瘀斑,舌下絡脈迂曲,苔濁膩)、脈象(脈滑或細澀)即能診斷。受試者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急性心肌梗死、主動脈夾層、胸膜病變及其他疾病導致的胸痛者;心絞痛Ⅳ級、嚴重心律失常、高血壓3級、糖尿病血糖未達到控制標準者;嚴重心、肝、肺、腎功能不全及血液系統(tǒng)疾病患者;有嚴重精神疾病、藥物禁忌、體質過敏者;年齡<50周歲,或>70周歲者;依從性差,不能配合治療者。隨機將患者分為2組:對照組48例,男23例,女25例;年齡50~70(58.56±4.68)歲;病程(4.89±1.56)年(6個月~10年);合并高血壓20例,血脂異常18例,糖尿病2例。治療組52例,男26例,女26例;年齡52~70(60.24±5.12)歲;病程(5.68±1.27)年(8個月~11年);合并高血壓23例,血脂異常20例,糖尿病4例。2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及合并疾病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予以冠心病二級預防規(guī)范化治療,包括抗血小板聚集、ACEI或ARB、β受體阻滯劑、他汀類、硝酸酯類等藥物,合并高血壓、糖尿病者根據(jù)病情適當調整治療方案。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化痰祛瘀湯治療,組方:法半夏10 g、薤白10 g、瓜蔞20 g、桃仁9 g、紅花12 g、丹參20 g、柴胡10 g、川芎15 g、牛膝10 g、炙甘草3 g。每日1劑,水煎分2次溫服。2組均以治療4周為1個療程,1個療程后觀察療效。
1.3觀察指標
1.3.1心絞痛療效 觀察2組患者心絞痛發(fā)作的頻率、持續(xù)時間、疼痛程度等,根據(jù)以下標準評定療效:顯效為心絞痛分級降低2級,原為Ⅲ級者降為Ⅰ級,較強體力活動不出現(xiàn)心絞痛;有效為心絞痛分級降低1級,一般活動不出現(xiàn)心絞痛,較強活動時發(fā)生心絞痛;無效為心絞痛癥狀無明顯改善,一般活動即出現(xiàn)心絞痛。
1.3.2中醫(yī)證候療效 治療前后對2組患者主要中醫(yī)癥狀(胸悶、胸痛,按無、輕度、中度、重度依次記0,2,4,6分)和次癥(心悸、痰多、納呆、肢體倦怠,按不同程度分別記0,1,2,3分)進行評分,根據(jù)評分制定療效評定標準:患者證候積分降低≥70%為顯效,患者證候積分降低≥30%為有效,患者證候積分降低<30%為無效。
1.3.3心電圖療效 根據(jù)心電圖檢查結果評估療效。顯效:心電圖缺血改變基本恢復正?;蜻_到正常標準;有效:心電圖ST段回升>0.05 mV且恢復正常,倒置T波變淺且恢復幅度達25%以上,T波由平坦變?yōu)橹绷?,P—R間期或QRS波時間明顯改善;無效:心電圖缺血征象無明顯改善。
1.3.4血脂及血液流變學指標水平 分別于治療前后檢測2組血漿中三酰甘油(TG)、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和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漿黏度、纖維蛋白原水平。
1.3.5安全性 治療前后查肝腎功能,隨時記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2.12組心絞痛療效比較 治療1個療程后,治療組心絞痛療效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心絞痛療效比較 例(%)
注:①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2組中醫(yī)證候療效比較 治療1個療程后,治療組中醫(yī)證候療效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中醫(yī)證候療效比較 例(%)
注:①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2組心電圖療效比較 治療1個療程后,治療組心電圖療效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心電圖療效比較 例(%)
注:①與對照組比較,P<0.05。
2.42組血脂水平比較 治療1個療程后,2組TG、TC、LDL-C水平均明顯低于治療前(P均<0.05),且治療組治療后TG、TC、LDL-C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4。
表4 2組血脂水平比較
注:①與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比較,P<0.05。
2.52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1個療程后,2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漿黏度、纖維蛋白原水平均明顯低于治療前(P均<0.05),且治療組治療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漿黏度、纖維蛋白原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5。
2.62組不良反應情況 治療期間,2組患者肝腎功能指標均未見明顯異常。治療組2例出現(xiàn)輕微眩暈不適,對照組1例出現(xiàn)惡心,經(jīng)對癥治療后均緩解,余無特殊不良反應發(fā)生。
表5 2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注:①與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比較,P<0.05。
中醫(yī)認為冠心病病位主要在心,與肝、脾、腎等關系密切。病機為心脈痹阻,屬本虛標實之證,本虛主要是指臟腑功能失調導致的氣血陰陽虧虛,標實包括瘀、痰、寒等[9]。目前各家對于本病治療不盡相同,葛婷等[10]認為氣血病變是導致心絞痛發(fā)作的直接原因,氣虛血瘀證為胸痹的常見證型,主張以補氣活血法治療。張久亮等[11]則認為本病病機主要是痰瘀痹阻心包,擾亂氣血運行而致病,非獨心脈痹阻,故治療應用補氣、化瘀、滌痰之法。
本研究所選病例為痰瘀互結證型,主要由痰瘀阻滯胸中,心脈不暢所致。胸中痰瘀阻滯,不通則痛,則見胸悶痛;痰擾心神,則見心悸;痰瘀累及脾胃,脾胃運化功能失司,則見食少納呆、肢體倦怠?,F(xiàn)代中醫(yī)認為“痰”“瘀”與血脂代謝異常、血液流變學水平關系密切。袁肇凱等[12]發(fā)現(xiàn)冠心病痰濁體質者血清TC、TG、LDL-C水平均高于健康人,提示血脂增高是血中痰濁的物質基礎。痰濁阻于脈道釀為瘀,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甚至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實驗室檢查表現(xiàn)為血液流變學異常等。而血液流變學異常引起血流緩慢、血液黏稠度增高,進而導致細胞膜的脂質代謝紊亂,正如古代醫(yī)家認為“血積亦能化為痰水”,從而加重血中痰濁。故本病治療應以化痰降濁、活血祛瘀為基本原則,自擬化痰祛瘀湯即根據(jù)此原則而設。方中瓜蔞滌痰散結,具有降低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保護血管內皮、擴張冠狀動脈、抑菌等作用[13];桃仁破血化瘀,具有降低血管阻力、抗凝血、抗血栓、抗炎等作用;二藥配伍化上焦痰濁,祛胸中血瘀,同為君藥。薤白溫通胸陽,祛除痰濁,配伍瓜蔞降脂效果更好[14];法半夏助瓜蔞燥濕化痰;牛膝、紅花、丹參、川芎活血化瘀,消癥散結,同為臣藥,其中牛膝具有調節(jié)血壓、擴張下肢動脈、降脂、抗炎等作用[15],丹參、紅花均具有增加冠脈血流量、改善心肌微循環(huán)、抗血栓、降低血液黏稠度等作用。柴胡疏肝理氣,升清陽,具有抗炎、調脂、抗氧化,間接保護血管的作用[16],為佐藥。炙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藥。諸藥合用,痰濁化,陽氣升,瘀積祛,氣血行,則胸痹自愈。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心絞痛療效、中醫(yī)證候療效、心電圖療效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治療后TG、TC、LDL-C水平及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漿黏度、纖維蛋白原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2組均無明顯不良反應發(fā)生。提示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基礎上給予化痰祛瘀湯治療可明顯改善痰瘀互結證冠心病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癥狀、體征,降低血脂、血液流變學水平,且安全性好。但本研究的病例數(shù)有限,研究時間短,未長期隨訪,且局限于本地,尚需要更大規(guī)模的研究證實。
[1] 陳偉偉,高潤霖,劉力生,等. 《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4》概要[J]. 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15,30(7):617-622
[2] Villano A,Franco AD,Nerla R,et al. Effects of ivabradine and ranolazine in patients with microvascular angina pectoris[J]. Am J Cardiol,2013,112(1):8-13
[3] 王新剛,蔣捷,賈佳,等. 中國15省慢性穩(wěn)定性心絞痛患者抗心絞痛治療現(xiàn)狀調查[J]. 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5,35(1):48-52
[4] 鄧嬋翠,石蓓,劉志江. 冠狀動脈支架內再狹窄的治療現(xiàn)狀及進展[J]. 心血管病學進展,2015,36(6):747-751
[5] 王師菡,王階,李霽,等. 丹蔞片治療痰瘀互阻型冠心病心絞痛的療效評價[J].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32(8):1051-1055
[6] 占甘偉,汪宏良,李艷. 益氣養(yǎng)陰活血湯聯(lián)合西藥對冠心病心絞痛血清C反應蛋白、腫瘤壞死因子-α、血脂水平、血液流變學水平的影響[J]. 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6,37(7):934-937
[7] 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 慢性穩(wěn)定性心絞痛診斷與治療指南[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3):195-206
[8]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 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69
[9] 謝昂,王鳳榮. 胸痹心痛病名與病機[J]. 實用中醫(yī)內科雜志,2013,27(6): 160-165
[10] 葛婷,顧寧. 冠心病與中醫(yī)氣虛血瘀相關性初探[J]. 中國中醫(yī)急癥,2013,22(12):2074-2075
[11] 張久亮,柳翼,陳旺,等. 冠心病中醫(yī)病機及治療原則分析[J]. 中醫(yī)雜志,2012,53(19):1645-1647
[12] 袁肇凱,黃獻平,王麗萍,等. 冠心病“痰瘀”證素特征的臨床研究[J]. 云南中醫(yī)學院學報,2011,34(1):3-7
[13] 盧鵬飛,施偉麗,王志國. 瓜蔞皮的臨床應用及作用機制[J]. 中醫(yī)雜志,2013,54(16):1428-1431
[14] 劉鍔,韓林濤,薛大權. 瓜蔞薤白藥對的研究進展[J]. 湖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4,16(6):111-114
[15] 張杰,楊旭東,詹必勛. 懷牛膝對糖尿病大鼠腎臟保護作用及其機制研究[J]. 中醫(yī)研究,2010,23(4):16-18
[16] 呂曉慧,孫宗喜,蘇瑞強,等. 柴胡及其活性成分藥理研究進展[J]. 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12,19(12):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