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天斌 常江波
學生表演民族舞蹈
北城回民小學是湖北省棗陽市唯一一所回民小學。學校成立于1935年,位于該市順城社區(qū)回民聚居區(qū)。近年來,該校充分發(fā)揮民族文化底蕰深厚優(yōu)勢,舉民族旗、打民族牌、走特色路,因地制宜將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民族基本知識、民族歌舞、民族體育等內容引入校園,極大豐富了學校教育教學活動。學校先后獲得“湖北省民族文化進校園活動示范學?!薄昂笔∶褡鍒F結進步創(chuàng)建示范單位”“湖北省首屆‘民族文化進校園’十佳示范學?!钡葮s譽稱號。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努力成為建設偉大祖國、建設美麗家鄉(xiāng)的有用之才、棟梁之才,為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實現共同繁榮發(fā)展作出應有貢獻”的重要指示精神,棗陽市北城回民小學高度重視民族團結有關政策、法律法規(guī)的宣傳教育工作,著力培養(yǎng)學生民族團結意識和愛祖國、愛家鄉(xiāng)情懷,努力實現“宣傳教育育人”目標。
邀請當地民宗部門舉辦講座。每學期邀請當地民族宗教工作部門進學校舉辦講座,面向教師宣講民族團結政策,宣講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yè)取得的偉大成就和棗陽市在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巨大變化等方面內容,進一步幫助學生從小樹立起我國是一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觀念,理解“三個離不開”的內涵,以及56個民族和諧共處、共生共榮的重要性。
圍繞“建設偉大祖國,建設美麗家鄉(xiāng)”主題開展系列活動。學校各班級積極開展“建設偉大祖國,建設美麗家鄉(xiāng)”主題班會,以學生為活動主體,鼓勵組織學生制作以 “民族團結夢”為主題的手抄報,搜集古今民族團結故事和各民族團結發(fā)展事例。通過一系列活動和真實、鮮活的事例,不斷引導學生用實際行動正確地去表達愛國熱情,為祖國建設奉獻力量和智慧,從小把人生理想、幸福觀念融入到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偉業(yè)中。與此同時,引導激發(fā)學生更深刻地去感受理解“中國夢”的豐富內涵,對維護民族團結和建設社會主義事業(yè)形成更高的認識,激勵學生不斷刻苦學習,立志報效祖國,不辜負習近平總書記“建設偉大祖國,建設美麗家鄉(xiāng)”的熱切期望。
組織教師編寫民族鄉(xiāng)土教材,開設民族團結教育課程。讓民族傳統(tǒng)文化進課堂,在學生中間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激勵學生愛祖國、愛家鄉(xiāng)、愛校園。為此,學校教師合力編寫了民族鄉(xiāng)土教材,其課程內容包括5個模塊,分別介紹學校發(fā)展歷程,讓學生感知校史,熱愛學校;介紹我國56個民族概況,使學生理解各民族如何和睦共處,形成民族大團結大繁榮的思想意識;介紹回族民俗文化,使學生進一步感知回族風俗習慣;介紹回族基本禮儀,促進學生學會相互尊重;介紹回族名人故事,旨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及愛國情感。
開展民族文化進校園活動,傳承民族優(yōu)秀文化。學校在抓好日常教育教學的同時,充分發(fā)揮轄區(qū)民族底蘊深厚的優(yōu)勢,將黨的民族政策、民族基本知識、民族歌舞、民族體育等內容引入校園,極大地豐富了該校的教育和教學活動,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傳承民族優(yōu)秀文化。
通過宣傳教育活動,將民族團結的政策和法律法規(guī)根植入學生心中,學生更加清晰地理解了只有民族團結才有民族進步,只有民族進步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內涵和意義。
棗陽市北城回民小學提出“舉民族旗、打民族牌、走特色路”的辦學思路,打造校園文化新亮點。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和生源特點,適時將民族優(yōu)秀文化引入校園,努力實現“環(huán)境育人”目標。
編寫校訓、校歌。在學校的文化長廊上布置“回漢一心、和同共進”校訓,編寫錄制以“手拉手·民族團結”為主題的校歌 《我們都是向陽花》,編排以中國民族舞蹈《快樂的玩吧》為藍本的校操,設計了體現學校個性特征的?;?。同時,還從民族文化氛圍營造、民族知識傳授、民族歌舞挖掘、民族體育開展等方面弘揚民族優(yōu)秀文化。
辦好文化長廊。在文化長廊的兩個版面分別布置了以激發(fā)學生愛國熱情和培養(yǎng)良好道德情操為主題的回族名人簡介,以啟發(fā)學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和孝敬父母為主題的名人成語故事。
學校開展民族體育競技活動
辦好民族知識宣傳牌。在學校教學樓一樓走廊墻壁上布置了民族團結故事和回族風俗節(jié)日介紹。在教學樓二樓走廊墻壁上布置了以回民飲食禁忌、回族服飾和建筑等為內容的回族文化介紹圖片。在教學樓三樓走廊墻壁上布置了一系列回族格言。此外,還在操場圍墻上設置了以少數民族運動圖案為素材的文化墻。
走進棗陽市北城回民小學,處處散發(fā)著民族氣息,民族文化與校園文化以及自然景觀文化交相輝映,形成校園文化的新亮點,進一步扮靚了美麗校園。
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活動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棗陽市北城回民小學依托此項活動的開展,把民俗教育引入學校日常教育之中,豐富拓展了學校教育活動的新路徑,努力實現“活動實踐育人”目標。
將民族文化引入大課間活動。在大課間活動上,合唱以“手拉手·民族團結”為主題編寫的校歌《我們都是向陽花》,跳以中國民族舞蹈《快樂的玩吧》為藍本編排的具有濃郁民族風情的校操,并將校操與廣播體操、校園集體舞一同作為大課間活動的主要內容。
成立民族舞蹈興趣
小組。學校成立了民族舞蹈興趣小組,活動時間安排在每周二、周五下午,活動時長為40分鐘。每年慶“六一”等大型活動,興趣小組演出的民族舞蹈都是整場慶祝活動的亮點節(jié)目。開展民族特色體育運動。學校將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引入到體育教學中,購置押加、板鞋、陀螺、鐵環(huán)等多種民族體育器材,增加體育活動項目,大大地調動了師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開展“觀民族風俗,講名人故事”活動。根據回族風俗習慣,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同時多方調查搜集回族名人故事,通過“觀民族風俗,講名人故事”,培養(yǎng)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愛國情懷。
開展征文演講活動。學校組織“建設偉大祖國,建設美麗家鄉(xiāng)”征文和演講比賽活動。在征文和演講比賽中,同學們將了解到的民族團結名人故事融入作文或演講之中,力求懷著對祖國的滿腔熱情和對民族團結的認識理解,圍繞家鄉(xiāng)的變化和發(fā)展,用自己的真實感情表達對建設偉大祖國、建設美麗家鄉(xiāng)的切身感受,凝聚團結奮進的正能量。
開展“三同三互”主題教育活動?!叭奔椿貪h小朋友同唱一首歌,同讀一本書,同過一次生日?!叭ァ奔椿貪h小朋友互過一次傳統(tǒng)節(jié)日,互送一件小禮物,互辦一件好事。通過“三同三互”活動,使他們在思想上互相溝通,學習生活上互相幫助,人格風俗禮儀上互相尊重,手拉手共同團結進步。
如今,圍繞“民族文化進校園”開展的一系列活動,已成為北城回民小學師生喜愛的校園生活中的重要內容,不僅有效傳承了民族文化,夯實了民族團結的思想基礎,還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提高了學生素質,促進教育教學質量不斷上升,為構建和諧校園打下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