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偉源 彭 放袁 敏 徐 佳 孫 勇 徐 峰
浙江省紹興市人民醫(yī)院 浙江 紹興 312000
擴張型心肌病(DCM)是一類以左心室或雙心室擴大伴收縮功能障礙為特征的心肌病。確診后5年生存率約50%,是除冠心病、高血壓以外導致心力衰竭的第3大病因,是心臟移植的最常見病因[1]。臨床上常用的西藥治療,除少量有適應癥的患者予心臟再同步化治療,大部分患者預后不佳,仍反復心衰發(fā)作,發(fā)生惡性心律失常、猝死等,本研究采用參麥注射液聯(lián)合西藥治療,旨在觀察其對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漿腦鈉肽(BNP)、血管緊張素Ⅱ(Ang-Ⅱ)、金屬蛋白酶-2(MMP-2)等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9月在本院住院治療的擴張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的患者87例作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參照WHO/ISFC心肌病診斷標準診斷為擴張型心肌病并伴心力衰竭患者;參照美國紐約心臟學會(NYHA)心功能Ⅱ~Ⅳ級;且未行心臟再同步化治療。隨機分為治療組41例,對照組46例。治療組41例中,男29例,女12例;年齡42~75歲,平均52.3±12.1歲;NYHA心功能分級:Ⅱ級5例,Ⅲ級22例,Ⅳ級14例。對照組46例中,男35例,女11例;年齡40~76歲,平均51.9±15.4歲;NYHA心功能分級:Ⅱ級7例,Ⅲ級29例,Ⅳ級10例。兩組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吸氧、利尿劑、地高辛、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硝酸酯類、β受體阻滯劑等西藥治療。治療組在上述治療基礎上,加用參麥注射液50ml(浙江正大青春寶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靜脈滴注,每日1次,2周為1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左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LVEDD)、左室收縮末期內(nèi)徑(LVESD)、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B型腦鈉肽(BNP)、血管緊張素Ⅱ(Ang-Ⅱ)、血漿基質(zhì)金屬蛋白酶-2(MMP-2),6分鐘步行試驗(6-MWT)的變化。超聲心動圖采用美國惠普公司生產(chǎn)HP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由同一醫(yī)師進行操作。血漿BNP濃度測定采用美國BIOSITE測試儀和試劑盒,采用免疫熒光定量法。Ang-Ⅱ測定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劑盒,試劑購自上海博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產(chǎn)品。血漿MMP-2檢測采用酶聯(lián)免疫法,試劑購自加拿大BIOWIN公司,均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操作。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LVEDD、LVESD、LVEF變化情況比較: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NP、Ang-II、MMP-2、6-MWT變化情況比較:見表2。
表1 兩組治療前后LVEDD、LVESD、LVEF變化比較(±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LVEDD、LVESD、LVEF變化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對照組治療組LVEF(%)40.1±6.3 44.5±5.6*39.6±7.1 48.3±5.8*#例數(shù)46 41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LVEDD(mm)61.1±3.8 58.4±2.7*59.8±4.6 57.6±3.1*LVESD(mm)49.5±4.1 45.7±6.3*48.3±2.5 44.6±5.9*
表2 兩組治療前后BNP、Ang-II、MMP-2、6-MWT變化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BNP、Ang-II、MMP-2、6-MWT變化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對照組治療組6-MWT(m)246.45±31 338.37±45*242.39±34 295.86±53*#例數(shù)46 41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BNP(pg/ml)982.45±67 740.89±38*978.56±71 513.42±55*#Ang-II(ng/L)165.43±23.42 132.16±18.36*162.38±22.87 108.34±17.65*#MMP-2(ng/ml)268.62±53.24 212.34±37.32*269.58±48.67 158.48±39.56*#
心室重構(gòu)是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礎,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RAS)的過度激活不僅是慢性心衰的啟動環(huán)節(jié),而且促進心衰發(fā)展,導致心功能的進一步惡化。RAS中最關鍵的效應因子Ang-Ⅱ可導致心肌細胞肥大、心肌間質(zhì)纖維化,血管功能紊亂,誘發(fā)心肌重構(gòu),參與心力衰竭的發(fā)生和發(fā)展[2]。基質(zhì)金屬蛋白酶家族(MMPS)對心肌細胞外基質(zhì)(ECM)具有很強的降解作用,其中MMP-2是血管壁細胞表達和分泌的最主要的MMPS,可直接降解細胞外基質(zhì)組分,形成基質(zhì)素,并促使細胞外基質(zhì)釋放胰島素樣生長因子、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等生物活性因子,參與纖維化和重塑的過程,最終發(fā)展為心臟泵功能衰竭[3]。B型腦鈉肽(BNP)是在心室壁受到擴張或牽拉時由心臟合成的一種肽類激素。研究發(fā)現(xiàn),心力衰竭患者血漿BNP水平明顯升高,且與紐約心臟學會(NYHA)心功能分級、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及左室舒張功能密切相關[4]。潘琪宏等[5]對慢性心衰患者應用參麥注射液治療1周后,觀察到臨床療效明顯,并可降低BNP水平,與本觀察結(jié)果一致。王巖等[6]研究顯示參麥等能使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的MMP-2水平顯著降低,提示參麥注射液可能通過抑制氧化應激損傷而減輕糖尿病心肌病心肌纖維化程度。
充血性心力衰竭可歸屬于中醫(yī)學“心悸”“胸痹”“喘證”“水腫”等范疇,其基本病機為本虛標實,主要以氣陰兩虛兼夾血瘀為主。因此治法宜益氣養(yǎng)陰兼活血化瘀。所用參麥注射液,是由紅參和麥冬組成,主要功效為大補元氣、益氣固脫、養(yǎng)陰生津、補心復脈。這與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氣陰兩虛病機十分契合,能明顯提高臨床療效。本研究表明,擴張型心肌病患者在西藥基礎上聯(lián)合應用參麥注射液后,治療組的LVEDD、LVESD較對照組改變尚不明顯,可能與觀察時間較短有關。治療組的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6分鐘步行距離均較對照組明顯提高,BNP水平較對照組明顯下降,提示參麥注射液能夠提高患者心臟的收縮功能,改善心功能,提高運動耐量。治療組血管緊張素Ⅱ(Ang-Ⅱ)、血漿基質(zhì)金屬蛋白酶-2(MMP-2)水平下降較對照組更明顯,提示抑制Ang-Ⅱ、MMP-2水平可能是參麥注射液抑制心室重構(gòu),改善擴張型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的機制之一。
[1]Merlo M,Pjvetta A,Pinamonti B,el al.Long-term prognostic impact of herapeutic strategies in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dilated cardiomyopathy:changing mortality over the last 30 years[J].Eur J Heart Fail,2014,16(3):317-324.
[2]韓凌,唐朝樞.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3,34(2):177-181.
[3]Li CJ,Lv L,Li H,et al.Cardiac fibrosis and dysfunction in experimental diabetic cardiomyopathy are ameliorated by alphalipoic acid[J].Cardiovasc Diabetol,2012,11(1):1-10.
[4]Bayes GA,Pascual FD,Januzzi JL,et al.Soluble ST2 monitoring provides additional risk strati fieation for outpatients with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J].Rev Esp Cardiol,2010,63(10):1171-1178.
[5]潘琪宏,儲水星,鄭晨雄,等.參麥注射液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療效及血漿BNP的影響[J].浙江中醫(yī)雜志,2014,49(6):422.
[6]王巖,郭永川,梁前壘,等.參麥注射液對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纖維化的干預作用及相關機制探討[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14,30(3):449-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