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靈
摘要: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fā)展,教育事業(yè)也在不斷進步。將互聯網技術融入到課堂教學中成為了必然。該文著重介紹了微信輔助教學平臺的總體設計,并將《中國詩詞大會》的組織形式通過微信平臺再現到課堂教學中。
關鍵詞:互聯網+;微信輔助教學平臺;C語言
中圖分類號:TP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8)04-0116-01
1 概述
“互聯網+”是創(chuàng)新2.0下的互聯網發(fā)展新形態(tài)、新業(yè)態(tài),代表一種新的思維模式,在教育領域,可充分發(fā)揮互聯網在教育要素配置中的優(yōu)化和集成作用,提升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力, 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教育發(fā)展新形態(tài)[1]。為此,如何將互聯網新技術融入到課堂教學中成為了工作在一線教學的教師們首要的研究課題。筆者通過對微信公眾號的優(yōu)勢、《中國詩詞大會》組織模式的創(chuàng)新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開發(fā)了基于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微信輔助教學平臺。下面將對微信輔助教學平臺構建的必要性和總體設計分別進行介紹。
2 微信輔助教學平臺構建的必要性
隨著微信用戶的不斷增加,它在人們學習和生活中的教育價值逐漸體現,對促進學習者合理利用碎片化時間,提高學習效率,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2]。
目前,借助于微信輔助教學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基于微信群設置的在線課堂,二是基于微信公眾號開發(fā)的教學平臺。由于微信群開發(fā)的初衷在于聊天交流,所以利用微信群做在線課堂主要存在課程不連貫性、重復檢索困難、播放困難、多個授課對象在群里留言或發(fā)信息需要浪費時間逐條翻閱等問題[3]。為此,筆者選擇了基于微信公眾號開發(fā)輔助教學平臺。
3 微信輔助教學平臺總體設計
微信輔助教學平臺主要分為教學資源、任務發(fā)布、評價查詢、輔助教學和模擬測試五大模塊,其中每一個模塊下又包含多個子模塊,總體設計圖如圖1所示。
圖1 微信輔助教學平臺總體設計圖
1) 教學資源模塊。
主要用來發(fā)布一些教學資源,包括課件資源、微課資源、素材資源和課外資源四個子模塊。學生可以借助這些教學資源預習課程,借助素材資源實際操作,借助課外資源增強見識。
2) 任務發(fā)布。
包括課前準備和課后任務兩部分內容。課前準備主要是發(fā)布每次課都需要學生掌握哪些基本知識,方便學生掌握預習的方向和課前應當由學生準備的一些素材等。課后任務主要是發(fā)布課后作業(yè)和一些要求同學們重點復習的內容。
3) 評價查詢。
包括平時成績查詢,任務成績查詢和模擬測試查詢三個子模塊。學生成績的評定應當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這樣就需要教師將學生平時的成績,上課或課后完成任務的成績和課堂上模擬測試的成績等實時公布,這樣學生就會發(fā)現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一點一點提高自己的成績,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
4) 輔助教學。
包括擂臺賽,對戰(zhàn)賽和團隊賽三個子模塊。筆者在觀看綜藝節(jié)目《中國詩詞大會》的時候,發(fā)現這檔節(jié)目有很多平時不喜歡詩詞的朋友都很喜歡看。通過分析研究,將《中國詩詞大會》中比較吸引觀眾的擂臺賽,對戰(zhàn)賽的組織形式通過借助微信平臺再現到課堂上,這在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學生的一致認可。對于在完成一些有難度的任務上,為同學們劃分了團隊,以團隊賽的形式鍛煉同學們的團隊合作能力。
5) 模擬測試。
包括單元練習、單元測試、隨機抽題和模擬試卷四個子模塊。為同學們提供按單元的練習和測試,促使學生多做練習,扎實理論基礎。隨機抽提和模擬試卷是針對整門課程設置的,試題內容涵蓋了課程所涉及的各個知識點,促使同學們融會貫通所學內容。
4 結束語
微信公眾號的優(yōu)勢主要在于不用安裝APP,只需關注即可
使用,是同學們非常樂于接受的一種方式。借助于微信公眾號開發(fā)的輔助教學平臺,將《中國詩詞大會》的組織形式模擬到平臺中。通過在C語言程序設計課堂上進行實踐,得到了學生的一致好評。
參考文獻:
[1] 陳雷, 蘇澤庭. 基于“互聯網+”的成人教育微信平臺的管理與研究[J]. 成人教育, 2016(11).
[2] 郝連科, 唐吉平. “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微信學習平臺構建研究——以Photoshop圖像處理課程為例[J]. 情報科學, 2016(8).
[3] 劉琦, 丁萍莉.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互聯網+教育學習平臺的研究與設計[J]. 內江科技, 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