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洋 張 慶
(1.吉林財經大學 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吉林 長春 130117;2.吉林建筑大學 土木工程學院, 吉林 長春 130118)
過去 20 多年來,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速,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發(fā)展,當今世界日漸成為一個“地球村”,國與國間的貿易形成了巨大的網[1]。中國作為本輪貿易自由化的主要受益者,自 2001 年加入 WTO 以后的很多年,年均 GDP 增速保持在 9% 以上,目前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美之間的差距正在不斷縮小。中國崛起引起了美國的強烈不安,隨著特朗普總統(tǒng)的上臺,美國不斷強化對中國的戰(zhàn)略遏制,并將中國視為主要的戰(zhàn)略競爭對手加以應對[2]。2018年1月特朗普從大型洗衣機與光伏產品開始對中國進口商品逐步加收高額關稅,想通過該途徑改變對于中國的貿易逆差,中國商務部也做出了相應的回應,對于美國的行為采取反制的方法。
美國的文化貿易一直處于全球領先地位,而中國的文化貿易起步較晚[3],隨著我國綜合國力和軟實力的不斷提升,文化貿易取得了較快發(fā)展,文化貿易額不斷擴大[4]。中美兩國作為全球的貿易大國,中美兩國的貿易摩擦影響著兩國各個領域的貿易發(fā)展,也包括文化貿易。關于文化貿易的定義,我國基本參照文化產業(yè)的相關定義,文化貿易主要指文化產業(yè)范疇內的文化產品及服務的對外貿易,是國際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包括紙質及電子出版物(圖書、期刊、雜志)、工藝品(藝術品)、音像多媒體產品等有形產品,也包括版稅、關稅、電視節(jié)目、藝術表演、娛樂等無形服務的國際貿易[5]。而一國文化貿易,主要指有形、無形的文化產品傳遞文化的進出口行為[6]。近些年,文化貿易的發(fā)展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文化貿易的發(fā)展推動國家間傳統(tǒng)文化交流與合作,推動著本國文化產業(yè)的不斷發(fā)展。
根據海關數據統(tǒng)計,中美兩國文化貿易主要包括出版類商品和收藏類商品兩個方面,具體數據見表1與表2,具體羅列了2018年1月至10月間每類商品的進出口貿易額,可以看出出口貿易額大于進口貿易額,并且通過出口貿易額與進口貿易額計算出商品的貿易差額。結合10個月間的貿易額繪制貿易額趨勢如圖1與圖2。
表1 2018年1-10月中美出版類商品進出口貿易額 單位:元
數據來源:中國海關統(tǒng)計數據在線查詢平臺網站。
通過2018年中美出版類商品進出口貿易額走勢分析可知,由于美國1月份開始的貿易政策與其他因素的影響,出版類商品1月份的出口貿易額是5.68億元,到了2月份的出口貿易額出現了明顯下滑,中國的出口額較1月份減少了64.2%,并且在2、3月份出現了短暫的貿易逆差,但是在4月份開始中國出版類商品出口額逐漸增加,美國的進口額逐漸減少,出版類商品的貿易順差從5月份到6月份由1.27億元提高了2.93億元,貿易差額到6月份開始恢復1月份的水平。從圖1可知,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中國出版類商品出口出現了短暫的貿易逆差,但是長遠發(fā)展未受到影響,貿易差額很快恢復到順差水平,貿易順差比較明顯,中美貿易摩擦與美國相關政策尚未對出版類商品出口產生影響。
圖1 2018年中美出版類商品進出口貿易額走勢數據來源:中國海關統(tǒng)計數據在線查詢平臺網站。
表2 2018年1-10月中美收藏類商品進出口貿易額 單位:元
數據來源:中國海關統(tǒng)計數據在線查詢平臺網站。
通過圖2分析可知,受美國2018年1月份開始實行的貿易政策與其他因素影響,收藏類商品1月份的進口貿易額是621萬元,到了2月份進口貿易額出現明顯下滑,美國的出口額較1月份減少了85.1%,在1月到5月份貿易差額保持正常水平,中國收藏類商品貿易順差情況比較平穩(wěn),6月與7月出口貿易額逐漸加大,貿易差額逐漸擴大,美國的進口額逐漸減少,中國收藏品貿易出口增加與中國文化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有直接關系,10月的出口額達到了1.12億元,未來還會不斷增加。從圖2可知,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中國收藏類商品出口貿易額基本未受到影響,并且美國出口貿易額出現了下降,貿易差額呈逐漸擴大趨勢,貿易順差比較明顯,今后的收藏類商品貿易差額還會逐漸加大,中美貿易摩擦未對收藏類商品貿易產生任何影響。
圖2 2018年1-10月中美收藏類商品進出口貿易額走勢數據來源:中國海關統(tǒng)計數據在線查詢平臺網站。
通過對2018年1—10月中美出版類商品與收藏類商品進出口貿易現狀進行分析,雖然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雙邊文化貿易出現了短暫回落,長期發(fā)展并未受到實質影響,仍朝著健康方面發(fā)展。我國的文化產品出口前景將越來越好,文化影響力也將不斷提高[7]。中美兩國應該盡快消除分歧、達成共識,促進兩國貿易朝著良性方向發(fā)展,以造福兩國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