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社會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小學生們一直生活在物質(zhì)生活相對富足的時代,在他們接受著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也有好多社會中的不良文化信息對他們造成負面影響。網(wǎng)絡文化對現(xiàn)代小學生的影響也非常大。同時,由于網(wǎng)絡的普及,使得課堂不再是小學生們獲得知識的唯一渠道,教師過于單調(diào)的教學方式甚至會讓小學生感到厭倦。所以,研究小學生的學習動機現(xiàn)狀,對小學生學習動機激發(fā)策略的研究非常重要。
一、 小學生學習動機的特點
學習動機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根據(jù)動機影響因素的不同可將學習動機分為不同的類型,比如內(nèi)部動機和外部動機、直接的具體動機和間接的抽象動機等。[2]小學階段學生學習動機尚未成熟,處于不斷發(fā)展變化之中。小學生學習動機的發(fā)展趨勢是從比較短近的逐步向比較遠大的、從具體的向比較抽象的、從不穩(wěn)定的向比較穩(wěn)定的學習動機發(fā)展。這個發(fā)展過程,反映了小學生學習動機的活動水平。整體上來看,小學生學習動機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直接動機逐步發(fā)展成為間接動機。直接動機是與小學生學習活動直接聯(lián)系的動機,作用較淺且不穩(wěn)定。間接動機是與小學生學習的長遠意義相聯(lián)系的動機,作用較長遠并且穩(wěn)定。小學生的學習動機逐漸由直接動機轉(zhuǎn)化為間接動機,可以讓學生對學習活動有一個長久的認識。
外部動機逐步發(fā)展成為內(nèi)部動機。小學低年級兒童的學習動機一般是以外部動機為主,其學習的動力主要來自于一些外在的目標產(chǎn)生的誘發(fā)力。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學生的自控能力增強,對于學習的求知欲望提高了,這樣,就由低年級的外部動機逐步發(fā)展成為了高年級的內(nèi)部動機。
二、 小學生學習動機的差異性
小學生的學習動機,也符合各種動機理論,同時,小學生的學習動機還存在如下的自身差異:
首先,年級差異。不同年級的小學生的學習動機存在著顯著的差異,。一年級的學生剛進入小學,剛接觸正規(guī)學校生活的他們,對學習充滿著興趣,所以他們的學習動機是比較高的;二三四年級的學生,因為適應了學校的生活,開始對學習產(chǎn)生了一種敷衍的情緒,學習動機也是相對較低的;五年級的小學生又因為面臨著升學的壓力,學習動機也相應的提高了。
其次,性別差異。通過觀察,我們發(fā)現(xiàn),不同性別的小學生在社交方面、技能方面、學習方面、運動方面上均存在著及其顯著的差異。在社交方面,女生比男生更善于表達自己,具有較強的語言交流能力,這使得女生更能適應與人交往的環(huán)境,使女生在學習生活中,更愿意請同學幫忙;在技能方面,女生比男生內(nèi)斂,更加擅長于完成精細的任務,而男生則比較擅長于完成理性較強的任務;在學習方面,女生的心理發(fā)展水平要比男生更為成熟,因而女生的自控能力更強,從而使得女生的學習動機更強;在運動方面,男生相對要比女生好動,所以在運動場上,男生更能展現(xiàn)自己。
最后,成績水平的差異。不同成績水平的小學生學習動機水平也是不同的。學習成績名列前茅的學生,對繼續(xù)名列前茅的動機更強,所以相對的,就會對學習的動機更強。而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對學習的動機就會相對較低。不過也存在特殊情況,所以現(xiàn)實中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三、 小學生學習動機的主要影響因素
(一)學校
學校是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主要場所,學校里的各種因素,都有可能會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到小學生的學習動機。
1、 1.教師
教師是在學校中對學生學習影響最大而且最持久的人。國內(nèi)有關研究發(fā)現(xiàn),教師的個人素質(zhì)、授課方式以及工作態(tài)度等等,都會對學生的學習動機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在研究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小學生的學習動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師的影響。
每一個小學生都希望被老師關注,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而教師通常傾向于表揚自己比較中意的學生。研究表明得到教師的額外關注或贊揚會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而得不到教師的關注或感受到被冷落則往往會降低學生的學習動機,甚至會導致消極情緒和對抗行為。
有的教師課堂教學死板、沒有新意,也會嚴重的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當代小學生要比過去的學生接觸的新鮮事物多很多,教師如果一直使用同一種教學方式,會使小學生越來越不喜歡聽講,從而導致學習動機的下降。
多年以來,教育界一直高揚以學生為主體的旗幟,其實這對提高小學生學習動機是非常重要的。以學生為主體不是一切圍著學生轉(zhuǎn),而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的考慮到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狀況,爭取用最適合小學生的方式來教學,以達到提高小學生學習動機的效果。
教師的衣著、舉止等,也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小學生的學習動機。
2.、班級氛圍
心理學中的“從眾效應”,不僅可以應用在心理學中,也可以很好的應用在小學教育中。雖然,當代小學生獨立意識比較強,但是,任何人都存在著一種從眾的心理,所以,班級氛圍對小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fā)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身處一個學習氛圍非常濃厚的班級里,學生看到身邊大部分同學都在學習,會想到如果自己不學習成績就會落后,所以就在大家的帶動下努力學習。相反,在一個學習氛圍較差的班級中,大家都在關注與學習無關的事情,自然就會使學生的學習動機降低。
(二) (二)家庭
現(xiàn)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小皇帝、小公主,在家長的溺愛之下,小學生變得蠻不講理、不聽老師和家長的話,因而導致小學生事事都只順應自己的心意去做,不想學習就不學習,學習動機就會降低。
其實雖然孩子可能表現(xiàn)得滿不在乎,但是他們還是會很期待得到父母的夸獎與肯定。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是別人都無法替代的。在調(diào)查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小學生都非常希望能夠得到父母的表揚,他們最討厭聽到父母說“你看某某,學習多好,再看看你!……”。父母說這些話的時候可能并沒有思考太多,但是這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父母在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很有可能一不小心就傷了孩子的自信心,從而導致孩子失去對學習的興趣。所以家庭對小學生學習動機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三) (三)社會
為了更好的發(fā)展我國的基礎教育事業(yè),教育部陸續(xù)出臺一系列新的政策。新課程改革、素質(zhì)教育以及最近在一些學校試行的探索式教學等等。國家出臺的這些教改方針、政策和推動的教改運動,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對小學生的學習動機水平產(chǎn)生重大影響。而社會上的不良風氣,以及網(wǎng)絡對小學生學習動機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社會就像是一個大染缸,包含著各種各樣的文化形態(tài)。小學生處于一個認知發(fā)展尚不完善的階段,很難獨立的正確判斷接觸到的事物是好是壞。例如花錢買文憑,在現(xiàn)代社會這種事情已經(jīng)是屢見不鮮,而買文憑這件事,就可能讓小學生認為,學習只是為了文憑,從而,導致小學生的學習動機水平有所降低。
網(wǎng)絡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小學生的好奇心極強,對各種未知的事物都感到好奇,而網(wǎng)絡就成為了使小學生的好奇心可以得到滿足的一個工具。各種網(wǎng)絡游戲占用了小學生大部分的時間,更是有部分小學生沉浸在網(wǎng)絡游戲中無法自拔。
偶像也是一個影響小學生學習動機的一個重要因素。身處信息時代,小學生接觸到的各種信息都很多,偶像崇拜也就理所當然的產(chǎn)生了。偶像之所以能夠成為偶像,是有一些內(nèi)在原因的,如果對小學生加以引導,讓他們理性的看待偶像,而不是去盲目的崇拜,就會起到很好的效果。例如韓國的偶像明星Rain,他經(jīng)過自己不懈的努力,終于成為了亞洲人氣小天王,他的這種不懈奮斗的精神,感動了韓國很多學校的校長,遂決定把Rain的事跡寫進教材,讓他成為大家學習的榜樣。
(四) (四)小學生自身因素
1、 1.認知因素
首先是小學生對學習的目的和意義的認識。小學生如果不能正確的認識學習的目的和意義,就不會明白自己為什么要學習,就不會對學習有著很強烈的動機,所以,讓小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和意義對提高小學生學習動機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是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為完成某一行為所進行的推測與判斷。小學生在進行某一學習任務之前,都會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這一學習任務進行判斷,這對小學生學習動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最后是小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最大的推動力,對于小學生,興趣對學習動機的影響尤為強大。
2、 2.情緒
良好的情緒可以提高人們的辦事效率,對小學生也并不例外,如果小學生對于學習有一個良好的情緒的話,就會有很高的學習動機,而相反的,如果小學生對學習沒有一個良好的情緒,就會降低學習動機。
很多家長都不會去關注小學生的情緒,考試成績不好的時候只會一味的劈頭蓋臉的批評、責備,其實家長沒有想到,孩子成績不好,自己心里也不會好受,如果一味的指責,只會使孩子越來越灰心。所以關注小學生的情緒,對提高小學生的學習動機是有很大幫助的。
3、 3.人際交往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際交往對小學生各方面的發(fā)展都具有很大的影響。如果小學生周圍的朋友都是一些整天迷戀網(wǎng)絡游戲或者是一些整天不寫作業(yè)無所事事不思進取的孩子,他們就會變得和這些朋友一樣,而如果小學生結(jié)交一些愛好學習,熱愛思考的朋友,就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他們的學習動機。
作者:付瑤
工作單位:山東省煙臺開發(fā)區(qū)古現(xià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