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志碧
摘要:近年來由于我國的教學發(fā)生了一系列改革,所以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變得尤為重要,因此本文將從閱讀教學的優(yōu)化進行分析。
關鍵詞:閱讀教學;優(yōu)化
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社會的、發(fā)展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擁有較好的閱讀理解能力可以有效地提升市場競爭力。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以及思維力,對學生將來的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充分發(fā)揮朗讀教學的魅力,構(gòu)建和諧有效的語文課堂
首先,《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中,要加強學生的朗讀鍛煉,通過清晰響亮標準的感情朗讀,感知教材內(nèi)容,并且能夠有所體會,對于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帶領學生發(fā)展個性化朗讀,建立多樣化的朗讀形式,同時要重視學生的個性化體驗。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自我的直觀感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評價,以達到深層次的閱讀。
其次,要按照朗讀規(guī)范,字音準確、把握節(jié)奏,讓學生自由的閱讀,切不可過于模式化,抑制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另外,對于學生的朗讀,教師可以給予適當?shù)卦u價,并且提出相應的參考依據(jù),糾正學生的朗讀錯誤。
再次,在朗讀開始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朗讀結(jié)束之后,用自己的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引導學生學習鑒賞文章,鍛煉學生的語文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思維力等多方面的發(fā)展。
最后,在學生了解文章中心思想之后,讓學生再次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必要的課文需要全部背誦,從而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質(zhì)量。
二、從多個角度,鼓勵學生和“教材”進行平等對話
在眾多的古裝劇當中,私塾先生一般都是留著絡腮胡須,一只手向后背著,另一只手拿著書,帶領學生搖頭晃腦地進行閱讀教學[1]。所以足以證明閱讀教學的歷史比較悠久,而且是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在閱讀中應當注重以下幾點:一是與文本對話,找出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二是與作者對話,發(fā)現(xiàn)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意圖。三是與編者對話,了解設置這個問題的原因。
課堂教學最為理想的狀態(tài)是學生準備問題,通過與教師的互動交流,獲得理解。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由于灌輸式教學在我國普及的時間較長,所以導致多數(shù)學生都是被動式學習,缺乏主觀能動性,僅僅是依靠教師的單面輸出,沒有做到和教師的互動交流,嚴重影響教學質(zhì)量和效果。
三、從文本的演繹中,領悟文章蘊含的情感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本不應當多加干涉,提倡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發(fā)揮自身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情感,深切體會文章的寓意,產(chǎn)生感悟。為了能夠達到以上情況,教師最應該做的就是帶領學生回歸文本。所謂細讀,指的是即使是深度課文的一個小點,都需要去細心體會、品讀,逐漸獲得自身的感受體會。例如在《小小男子漢》這篇文章,其中有一個特寫鏡頭:他們幸運地抓住了一道柵欄,雖然柵欄的斷頭將海倫左臂上的一片肉戳了下來,可她死也不松手[2]。這需要學生細細品讀,才可了解其中的韻味。這句話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海倫當時的手一定特別疼,但是她依然不選擇松手,真切的表現(xiàn)出了海倫保護兒子的決心,歌頌了母愛的偉大。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身臨其境的體會文章思想和情感,從而達到與作者的情感共鳴。作為語文教師應當具有一定的責任意識,帶領學生用心觸摸文字和內(nèi)容,把握文字的脈象和氣息,即使是一個簡單的字,可能也會在文章中起到重要作用。所以,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有的放矢地進行文本閱讀。
四、引導學生制定閱讀計劃
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對于學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小學生,好的習慣一定要從小做起。教師可以規(guī)定學生在一段時間內(nèi),例如兩個星期閱讀兩篇文章,不要求問題,需要做到熟記和摘錄;每個月閱讀一本書,可以對書籍進行評語和標記,對于有疑惑的地方進行查找,及時解決;每學期要按照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規(guī)定作文的數(shù)量,而這些作文僅僅是學生的自主練習,不包括教師規(guī)定的寫作任務。通過以上方法的有效實施,可以幫助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有助于學生語文能力的發(fā)展。另外,也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進行閱讀心得體會交流,相互發(fā)表見解,鍛煉學生的文章鑒賞能力和增進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質(zhì)量,同時充實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教師的教學工作。
當學生不知道如何選擇閱讀文章或是書籍時,教師可以因材施教地幫助學生進行選擇,如果是缺乏自信的學生,老師就可以為他們選擇一些能夠提高學生自信心的書籍和文章,例如《你能行》和《毛遂自薦》,讓學生們在課文中提高自信,敢于展現(xiàn)自我和表達自我。而如果是比較淘氣的學生,可以選擇尊老愛幼或是團結(jié)友愛等主旨的文章或書籍,例如《愛是什么》、《父母心》、《寒夜的燈》,這幾篇課文能夠讓學生的心靈得到凈化,也能夠讓學生養(yǎng)成孝順的好品質(zhì)。
五、結(jié)語
總而言之,老師需要不斷對閱讀教學手段進行探究,并探索出適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讓閱讀教學能夠充分發(fā)揮其作用,不斷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充分帶動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左雪梅.閱讀教學中學生與文本深度對話研究[J].成才之路,2017(9):38-38.
[2]高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優(yōu)化探略[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