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市第四十二中學 田麗霞
有人說,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我一直認為,如果用這個標準來衡量中國的教師,應該有一大批可以位列仙班,他們全心全意、無微不至地愛著學生,真正做到了愛生如子,無私奉獻。但是,我們也經(jīng)常聽到老師們抱怨:我愛學生,學生不愛我;學生不知好歹,沒有良心;對他越好,他越叛逆……為何如此呢?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我的建議是:教師要講究愛的方法,調整愛的方式,走出愛的誤區(qū)。
有一幅漫畫,畫上有兩個人在河邊釣魚,一個人用雞腿做誘餌,一個人用蚯蚓做誘餌。水面下,一條魚看著肥大的雞腿,露出奇怪和不屑的表情,準備游走;另一條魚看著蚯蚓,笑逐顏開,準備沖上去。每次看到這幅漫畫,我都會想,那個人為什么用雞腿做誘餌呢?因為他自己愛吃雞腿。于是,他推己及“魚”,就認為魚也愛吃雞腿。用這樣的方式釣魚,投入不可謂不大,態(tài)度不可謂不誠,結果如何,可想而知。
其實,在現(xiàn)實生活中,諸如此類的事情很多。有的人就像這個用雞腿釣魚的人,總愛自以為是,推己及人;以自己的標準、好惡去評判別人,要求別人,甚至去幫助別人,結果總是事與愿違,好心辦壞事,助人的結果是“人我皆苦”。
飯桌旁,孩子在快樂躲避,媽媽端著碗追趕:“寶貝再吃一口,吃完飯再玩?!焙⒆右豢谝膊怀浴S谑敲咳毡噩F(xiàn)的吃飯大戰(zhàn)準時開演。為何如此?因為有一種餓叫“媽媽餓”。天氣預報說要降溫了,媽媽拿出羽絨服要兒子穿,兒子堅決不穿,于是本該溫情脈脈的畫面變得毫無暖意。為何如此?因為有一種冷叫“媽媽冷”。微風拂面,春雨如絲,孩子快樂地在雨中奔跑,媽媽著急地拿著雨傘追趕:“不要淋雨,當心感冒?!睘楹稳绱??因為有一種擔心叫媽媽擔心。
媽媽的愛是無私的,偉大的,無微不至的,但是孩子不接受,不領情。為什么?因為這是“自以為是”的愛——我餓你吃飯,我冷你穿衣,我擔心你就要多加小心,這和我生病你吃藥有什么區(qū)別呢?這樣的愛是糊涂的愛,霸道的愛。這種愛付出越多,收獲越少,愛得愈深,遇到的反抗就愈強烈。
在學校里,很多教師奉獻給學生的也是這糊涂、霸道、沒有成效的愛。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放學的鈴聲響過了,學生已經(jīng)饑腸轆轆,老師還在滔滔不絕。因為還有一個重要的知識點沒有講,老師想抓緊時間把它講完。自己多付出一點,學生就能多學一點,老師的精神令人感佩。老師不累嗎?當然累。老師不餓嗎?當然餓。但是老師就是這么偉大,這么無私。可是,學生的表現(xiàn)如何呢?東張西望,心不在焉,個別人臉上還露出不耐煩的表情,課堂效果接近于零。
寫到這里,我想到了有人調侃教師的幾句歌詞:你總是心太軟,心太軟,獨自一個人講課到鈴響,你任勞任怨地分析那篇課文,可知道學生心里非常勉強。你總是心太軟,心太軟,把所有問題都自己講,教學總是簡單,交流太難,不是你的,就不要多講。鈴響了,你還不想停,你還要講幾分鐘,你這樣講解到底累不累?噢,算了吧,就這樣下課吧,該放就放,再講也沒有用……
我也曾是一個愛拖堂的教師,總覺得時光寶貴,知識無價,為了學生我愿意犧牲自己的時間。但當我在教室的電腦上聽到學生下載的這首歌時,我明白了,我那自以為是的奉獻,占用了學生的休息時間,學生根本不喜歡!
俗話說,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飯,量體裁衣。教師熱愛學生,也要做到以生為本,因人而異,愛學生所愛,想學生所想,否則就會陷入“自以為是”的誤區(qū),遭遇“我愛學生,學生不愛我”的難題,使師愛的種子開不出美麗的花,也結出甘甜的果。
“響鼓需用重錘”“愛之深責之切”“恨鐵不成鋼”,這是很多人掛在嘴邊的幾句話,這也是很多人“愛”的宣言。
因為你是我最喜歡的徒弟,所以對你懲罰最重,這是武俠小說中常見的情節(jié);因為你是我最看好的兒子,所以,給你的呵斥最多,這是在影視作品中常見的橋段。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這樣的戲碼也很多,因為我愛你,所以我要狠狠地教訓你,家長這樣說;因為我愛你,所以我要嚴肅地批評你,老師這樣說。
朋友的兒子三十多歲,生活得很落魄,婚姻失敗、一無所長、牢騷滿腹。在諸多牢騷中,對父親的抱怨最多。他說父親很偏心,只喜歡妹妹。妹妹做什么都對,即使犯了錯都不聞不問;自己有一點小錯,父親就會大動肝火,非打即罵。而他的父親卻說:“他是兒子,天資聰明,全家都很喜歡他,對他寄予厚望,要求也特別嚴格。沒想到他從小叛逆,不思進取,結果一事無成?!眱鹤诱f父親最不喜歡自己,父親說自己最喜歡兒子,誰說得對呢?都對。因為父親的愛用嚴厲的外殼包裹著,兒子感受不到父親的愛,自然也體會不到父親的良苦用心,于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結果沒有出現(xiàn),出現(xiàn)的是“嚴父逆子”尖銳對立的局面。這對父子的故事,讓我明白了一點:咬牙切齒不是愛!
小A是一名遵守紀律、學習努力、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是班級的領頭雁。老師們都很喜歡他,尤其是班主任,更是把他看作一號種子選手,重點培養(yǎng)。每次考試之后,班主任都會主動找他談話,幫助他分析成績,尋找問題,督促他制定下一個階段的學習目標。但他的成績卻不盡如人意,雖然在班級名列前茅,在年級卻節(jié)節(jié)敗退。班主任很著急,抱怨他是扶不起的劉阿斗。小A很郁悶,自感壓力山大。
老師給小A的愛就是“咬牙切齒的愛”。班主任每次找他談話,地點都是在教室門外,開場白都是“你怎么又退步了”,結束語大都是“好好反思一下”。在老師看來,談話推心置腹,情真意切;在小A看來,老師疾言厲色,毫不留情;在學生看來,老師又生氣了,小A又挨批了,槍打出頭鳥。優(yōu)秀儼然是一種負擔,甚至是一種錯誤。
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班主任要改變自己的工作方法,改變談話的地點、內容和方式。談話的地點要改,可以到辦公室坐下談,也可以到操場邊散步邊談。這會使談話氣氛變得和諧,讓小A不再有挨批示眾的感覺,也不會干擾其他同學的學習。談話的內容也要改,由尋找退步的原因改為尋找領先的理由,由總結失敗的教訓改成總結成功的經(jīng)驗。這可以幫助小A重樹自信,放下包袱輕裝前進。談話的方式也要改,變指責批評為鼓勵欣賞,讓他感受到老師的關心;變公開批評為公開表揚,在全班表揚小A,讓學生知道優(yōu)秀是一種光榮,領先是一種能力,借此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進而激活整個班級。
愛的方式改變了,愛的結果也隨之改變。當老師把“咬牙切齒”的指責變成真誠親切的鼓勵之后,小A揚起了自信的頭顱,停下了后退的腳步,重新帶領班級的雁陣開始飛翔了。
寫到這里,我想到了很久以前讀過的一篇微型小說。幾個同學小聚,談起了中學時的班主任。一個同學說:“聽說老師身患癌癥,不久于人世了。咱們回去看看吧。”另一個同學說:“我不去。你們還記得他當年羞辱我的話嗎?他說‘天下人都考上大學你也考不上,你要考上大學,我的名字倒過來寫’。為了這句話,我拼命努力,雖然我考上了大學,但是我恨他……”其他幾個同學去看望老師的時候,老師主動問起那個學生的情況。得知他已博士畢業(yè),事業(yè)有成,生活幸福的時候,老師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學生不解:老師當年不是很不看好他嗎?老師說:“你們錯了,我很看好他,但是響鼓需要重錘。如果當年我不那樣嚴格要求他,他就不會努力,不會有今天的成績?!碑斖瑢W們把這個信息帶給他、當他帶著感恩和愧悔的心情來看老師的時候,老師已經(jīng)故去。這是學生的遺憾,還是老師的遺憾,還是師愛之遺憾呢?我給這篇小說起個名字叫“愛之殤”。
響鼓需要重錘。有時候,特別之人、特別之時就需要用特別之法,愛之深需要責之切,恨鐵不成鋼的確是一種愛的表達,愛的巖漿也需要用理智的外殼去約束、容納。但怎樣才能不留遺憾,不為愛所傷呢?最好在演奏告一段落之后,給學生一個合理的解答。否則,愛也許會變成一把雙刃劍!
行文至此,我的腦海里響起了熟悉的旋律:“愛是love,愛是amour,愛是rak,愛是愛心,愛是人類最美好的語言……”
老師們,愛是教育最美的語言!請收起那自以為是、咬牙切齒的愛吧,用愛心、愛語去播撒愛的種子,溫暖、快樂、健康和幸福就會洋溢在你的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