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思成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以及多媒體課程的飛速發(fā)展,教育方式也在潛移默化地發(fā)生改變,從傳統(tǒng)的集中教學逐漸涌現出眾多小微課堂,其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線下授課面臨的時間、場所、共享等諸多不足。但是,微課同時也有很多的不足,如何將微課更好地應用于普通教學中成為必要的教學輔助手段是當下急需解決的問題。故本文以高中歷史教學為研究對象,探討微課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的應用,讓微課更好地助力于國家教育事業(yè)。
關鍵詞:微課 高中歷史 應用 助力 教育事業(yè)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12(c)-0189-02
在互聯網廣泛應用于各大領域的過程中,其與多媒體學習的巧妙結合產生了“微課”,即運用信息技術,按照認知規(guī)律,呈現碎片化學習內容、過程及擴展素材的結構化數字資源?!拔⒄n”的核心組成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課例片段),同時還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及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輔助性教學資源,它們以一定的組織關系和呈現方式共同“創(chuàng)建”了一個半結構化、主題式的資源單元應用環(huán)境。因此,“微課”既有別于傳統(tǒng)單一資源類型的教學課例、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教學資源,又是在其基礎上繼承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
1 微課概述
1.1 微課的類型
根據李秉德教授對我國中小學教學活動中常用的教學方法的分類總結,同時也為便于一線教師對微課分類的理解和實踐開發(fā)的可操作性,筆者初步將微課劃分為11類,分別為講授類、問答類、啟發(fā)類、討論類、演示類、練習類、實驗類、表演類、自主學習類、合作學習類、探究學習類。值得注意的是,一節(jié)微課作品一般只對應于某一種微課類型,但也可以同時屬于2種或2種以上的微課類型的組合(如提問講授類、合作探究類等),其分類不是唯一的,應該保留一定的開放性。同時,由于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的不斷發(fā)展,教學方法和手段的不斷創(chuàng)新,微課類型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發(fā)展和完善,再發(fā)展再完善。
1.2 微課的特點
微課不同于傳統(tǒng)課堂,其主要的特點有如下幾方面:(1)教學時間由學生自己把握,因為微課一般均以視頻教學為主,它能夠長時間的儲存在硬盤等電子設備和網絡云中,尤其對于不能按時上課的學生,有了視頻微課的幫助,自己在家里生病休息時也可以通過觀看微課課件進行學習。(2)內容形象生動、容易喚醒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針對多媒體學習的諸多研究表明,學生個人能夠容易接受視頻、圖片等教學內容的課堂,并且在視頻內容生動形象的支持下,學生更容易吃透知識點。并且在制作微課課件過程中,對于課件中所使用的圖片、背景等均可以改變其顏色,通過合理色調搭配,可以幫助學生對當下的內容產生更好的學習動機和永久記憶細胞。(3)內容豐富但又不累贅。與傳統(tǒng)教育模式相比,微課使用的教學輔助手段更為多樣化,所以可以提供大量的學習資源供學生來選擇,經過精簡修改,豐富多樣的內容就不會給學生造成贅述感了。(4)課程及時共享性。這一點是所有傳統(tǒng)教育課程所不能相比的,微課可以實現多空間、多時間的同步學習,并且這些課程均可以隨時傳遞給其他有需要的學生,而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只能在教室這個空間領域內才可以進行學習。
1.3 教育部針對微課與翻轉課堂課題的支持
為深入貫徹落實《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扎實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探索微課在課堂教與學創(chuàng)新應用中的有效模式和方法,挖掘和推廣各地區(qū)的典型案例和先進經驗,推動教育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應用和促進教育均衡發(fā)展,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開展了“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應用研究”的課題,課題研究成果共建共享、引領示范。
2 微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價值
2.1 提升學習積極性
由于微課中采用圖片、視頻、語音等作為教學輔助工具,正與絕大部分中學生“視頻看不夠”相契合,所以剛好可以降低學生對于課程的接受閾限,從而更輕松容易地進入到課堂中。而對于高中歷史課程來說,里面擁有很多的歷史典故、事件原委,僅僅依靠老師的語言灌輸很難引起學生強烈的學習積極性,所以微課中提供的教學內容剛好可以彌補這一不足,進一步提升學生對于歷史學的求知欲望。
2.2 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一般而言,微課中多會用到很多的教學圖片、色彩等,根據心理學領域的研究發(fā)現,學生普遍會接受含有暖色調、高喚醒度顏色的教學材料,他們對于這部分的學習材料的注意力高達91%,并且如果在不增加教學額外視覺負荷的情況下,將多媒體與課程內容實現緊密結合,還可以很好的降低學生對該學科的認知難度,促使學生投入更多的精力、注意力到課程當中去。
2.3 教學資源的多范圍擴充
許多高中歷史教材知識點僅僅只是籠統(tǒng)的講述了歷史事件,學生們在進行學習的時候,是難以在課堂的四十五分鐘之內全部吸收這些知識點的?;诖?,現今高中歷史教師們應當要采用微課去進行歷史教材的補充、擴充。例如:在教授中國近現代史的過程中,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下載諸多關于該時代的電影、電視劇片段以及資料照片等,讓高中學生們可以從多個方面去感受當時面臨的囧境、時代背景等,從而讓他們充分吸收書本教材知識。
2.4 改善自主學習質量
現在很多學生都會在家里或多或少的進行自主學習,但是,往往缺乏對應的教學視頻資料。與答案解析的紙質材料相比,一定是具有教學視頻的資料更加能夠形象生動地給學生進行答疑解惑。微課的出現為當前我國高中歷史教師們提供了新的培養(yǎng)學生們自主學習能力的渠道,教師們可以將教學難點和教學重點錄制成微視頻,讓高中學生們通過通訊設備去觀看去吸收,讓學生們在課外擁有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進而提升高中學生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最終掌握歷史知識要點。
3 微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結合我國目前微課在歷史教學中的現狀,提出如下應用策略:(1)通過微課做課程導入。良好的開始是一切學習的重要基礎,因此,為了使歷史教學能夠具有良好地開始,就可以在歷史教學中,通過微課視頻導入課程,把學生帶入意境。(2)使歷史學科順應新課改。微課屬于一種創(chuàng)新的教學形式,其主要的教學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在歷史教學中為了全面落實新課改的要求,就要在實際教學中,開展多樣化的模式創(chuàng)新。(3)促使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傳統(tǒng)的學習方法均以死記硬背為主,缺少形象生動的內部同化,而微課恰好可以很好地彌補這一學習方法。
4 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積極地善于將信息技術發(fā)展的優(yōu)秀成果廣泛地應用于高中課程當中,但與此同時也不能太過于盲目跟風,一定要認識到微課的優(yōu)缺點,與我們的傳統(tǒng)課程形式做最大的互補性教學,切不可因小失大,無限放大微課作用。在認識到微課可以調動學習積極性、提升注意力等優(yōu)勢的同時,也要意識到微課缺乏監(jiān)督、易產生惰性的缺點,在實踐教學中要不斷改善教學策略,邊實踐邊提升,最終實現微課與傳統(tǒng)課堂的有機融合,形成最佳教育模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掌握歷史知識點。
參考文獻
[1] 蔡堅.微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 2017,3(2):162.
[2] 穆曉紅.微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策略初探[J].科技視界,2016(26):257.
[3] 馮明.微課促進高中歷史教與學的變革分析[J].教師, 2017(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