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瑤
近年來,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率逐漸提升,而頸動脈粥樣硬化是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基礎[1]。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病機制比較復雜[2],TXB2、6-K-PGF1α失衡是引起頸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因素,也是形成血栓的關鍵環(huán)節(jié)[3]。臨床上,治療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時,必須采用合理的治療方案[4],在研究中,采用軟堅通脈方對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進行治療,獲得良好效果,報道如下。
從我院2016年6月—2017年8月收治的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中選取56例進行統(tǒng)計學數據研究分析,隨機分為兩組,其中,觀察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齡為48~75歲,平均年齡(61.6±5.3)歲;病程為4~11年,平均病程(7.4±2.1)年;對照組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齡為47~74歲,平均年齡(61.1±5.1)歲;病程為4~10年,平均病程(6.9±2.0)年。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和病程等基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
表1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水平變化狀況(mmol/L)
表2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頸動脈內膜中膜厚度和斑塊積分變化狀況
1.2.1 對照組 阿托伐他汀鈣片,患者每日睡前口服1次,20 mg/次。
1.2.2 觀察組 軟堅通脈方,患者每日早晚各口服1次,200 ml/次,該藥劑的主要成分:葛根30 g、當歸30 g、三棱30 g、昆布30 g、生山楂30 g、制首烏20 g、山慈菇20 g、枸杞子20 g、全蝎10 g、人參10 g、黃連10 g、三七粉3 g。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水平(TC、TG、LDL-C、HDL-C)變化狀況、頸動脈內膜中膜厚度和斑塊積分變化狀況,抽取空腹靜脈血,離心分離后通過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TC、TG、LDL-C、HDL-C水平[5];通過飛利浦ie33超聲檢測儀對頸動脈內膜中膜厚度檢測,并計算斑塊積分。
兩組患者治療前血脂水平相比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血脂水平同治療前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治療前,兩組患者頸動脈內膜中膜厚度和斑塊積分相比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頸動脈內膜中膜厚度和斑塊積分均低于治療前,且兩組患者之間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當今社會中,心腦血管疾病是嚴重影響人類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其發(fā)病基礎是頸動脈粥樣硬化[6]。在中醫(yī)學領域中,沒有“頸動脈粥樣硬化”的名稱,將其歸屬于“中風、頭痛”等范疇,與氣滯、癱濁、瘀血等有極大關聯(lián)[7]。軟堅通脈方主要成分有制首烏、人參、枸杞子、葛根、當歸、全蝎、三棱、昆布、山慈菇、三七粉、生山楂、黃連等,具有活血化瘀、調節(jié)血脂[8],促進膽固醇逆向轉運,降低高脂血癥等作用[9],同時還可以防范動脈粥樣硬化及斑塊形成,可以用于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治療中[10]。
在研究中,治療后觀察患者的血脂水平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患者頸動脈內膜中膜厚度和斑塊積分治療前后相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且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頸動脈內膜中膜厚度和斑塊積分與對照組相比較,治療效果更好,治療后兩組相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將軟堅通脈方應用在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治療中,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改善患者病情,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率。
[1] 王文靖,郭海燕,耿萍. 中藥調理聯(lián)合降脂干預對頸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患者頸動脈支架植入術后并發(fā)癥及再次狹窄發(fā)生的影響[J]. 四川中醫(yī),2017,36(10):69-71.
[2] 鐘偉,王永剛,于遠望,等. 活血化瘀類中藥防治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臨床研究進展[J]. 中醫(yī)藥學報,2017,45(2):119-121.
[3] 申定珠,陳川,邢三麗,等. 基于AngⅡ、ApoE表達探討補腎中藥復方首參顆粒對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的影響[J]. 中國醫(yī)藥導報,2017,14(10):96-99,108.
[4] 郝媌,尹愛兵,丁元慶. 針刺人迎穴聯(lián)合中藥治療高血壓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臨床療效觀察[J]. 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7,15(5):526-529.
[5] 劉鵬業(yè),黃琛,婁翕翕,等. 活血化瘀利水中藥復方治療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臨床研究[J]. 廣西中醫(yī)藥,2012,35(6):9-12.
[6] 宋張杰. 活血化瘀中藥對頸動脈粥樣硬化及缺血性腦血管病的影響[J]. 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5,6(28):146-147.
[7] 商艷麗. 探究活血化瘀中藥對頸動脈粥樣硬化及缺血性腦血管事件的臨床影響[J]. 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10(19):34-36.
[8] 黃琛,錢海凌,李麗,等. 活血利水中藥復方對頸動脈粥樣硬化并血瘀證患者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J]. 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1,9(7):795-797.
[9] 耿連歧,張靜莎. 中藥干預頸動脈粥樣硬化及其斑塊的研究現狀[J]. 國醫(yī)論壇,2014,29(4):67-68.
[10] 魯喦,李濤. 活血化瘀中藥對頸動脈粥樣硬化及缺血性腦血管事件的影響[J].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4,34(3):303-307.
[11] 王宇光. 中藥當歸四逆湯治療頸動脈粥樣硬化癥40例[J]. 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2013,24(9):1130-1131.
[12] 高尚梅. 中藥輔治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臨床觀察[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1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