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瑩
《小白兔和小灰兔》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26課課文。故事描述了小白兔和小灰兔都能主動幫老山羊收白菜??墒?,面對老山羊的答謝,小灰兔接受了白菜;小白兔不要白菜要菜子,自己種白菜,收了白菜,還給老山羊送去一擔,體現了勞動的意義——只有自己種,才有吃不完的菜。課文配有四幅生動的插圖,充滿童趣,巧妙地寓熱愛勞動的教育于生動形象的童話故事之中。
細細品讀發(fā)現,文本中有許多值得學習的語言文字運用的核心內容:課題的特點,“把”字句的運用,人物語言前提示語的留白等,都為學生開創(chuàng)了一片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天地。文中的小白兔懂得勞動的意義,自己動手勞動收獲了吃不完的白菜,收獲了美好的生活,而課文也并沒有批判小灰兔的懶惰,只因它沒有認識到勞動的真正意義。找準了這一文本基調,在教學中我通過觀察、朗讀、想象等多種教學手段,帶領學生走進故事中人物的生活,揣摩人物心理,激活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文本內容,以補充“說”前的提示語為語言訓練點,抓住文本核心主旨,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然后在反復朗讀中受到教育,愿意做一個愛勞動的好孩子。
語文課堂是充滿活力的“人性”課堂,是學生發(fā)展的“娛樂場”,更是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主陣地”。因此,課堂教學中我著重注意了以下幾點:
一、揭題激趣學語用
一年級學生喜歡色彩鮮艷、生動直觀的圖片。于是一上課,我就出示了兩張“小白兔”和“小灰兔”的圖片,激起了學生的興奮點,并以“要想把小白兔、小灰兔連起來,中間可以用什么字?”來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欲望,一個“和”字的出現使學生初步認識到語言文字運用的意義,開啟了學習語言文字運用之旅。
二、借“把”字句式學語用
“把”字句作為文本的核心內容,在文中出現了五次,且五個“把”字句貫穿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因此,認讀詞語之后,我羅列出五個“把”字句,先讓學生自由朗讀,了解文本內容的同時,說說這幾個句子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明確“把”字句的實踐規(guī)則,說的都是誰把什么怎么樣了。然后讓學生再讀句子,把句子中的“把”字讀響亮。在“讀—說—再讀”的過程中,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語言文字運用的巧妙之處,更為課文的朗讀和理解作了鋪墊。
三、圖文結合學語用
課文中配有四幅充滿童趣的插圖,每一幅插圖都蘊含著豐富的內涵,而文中的四句人物語言,其中有三句在“說”前沒有加提示語。針對這一核心內容,我引導學生觀察畫面,結合人物語言進行想象,揣摩人物心理。通過觀察人物的動作、表情,學生想到了“高興、快樂、開心、有禮貌、自豪、驕傲”等詞語來表現人物特點,于是我趁熱打鐵,讓孩子把詞語放到句子中來朗讀課文,學生說著說著、讀著讀著就理解了課文。這樣圖文結合的方式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促進了語言文字的運用。
四、講故事中學語用
當老山羊把白菜送給小灰兔和小白兔時,小灰兔收下了白菜,而小白兔卻要了菜子。此時,面對它們不同的表現,讓學生看著畫面,講一講小灰兔和小白兔的這段故事。
當小灰兔把白菜拉回家,小白兔把菜子帶回家后,面對它們再次不同的表現,讓學生用“當小灰兔 時,小白兔 ?!眮磉M行說話練習。
當小灰兔吃完了白菜,又到老山羊家里要白菜時,小白兔卻來送白菜,面對它們又一次的不同表現,出示課本中后三幅畫面讓學生講一講這三幅畫面的故事。
三次層層遞進的講故事過程,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豐富了故事的內容。有的孩子甚至加入了自己的想象,進行了“二度創(chuàng)作”。我想,家庭作業(yè)“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孩子們也一定會完成得更出色。這也進一步促進了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而故事結尾處,小白兔說:“是我自己種的。只有自己種,才有吃不完的菜。”我引導學生進行想象說話:小灰兔聽了小白兔的話后,它會怎么樣?學生興趣大增,“它會向老山羊要一包菜子,自己回家種白菜”“它會像小白兔那樣自己回家種白菜,也會收獲吃不完的白菜?!备鞣N充滿想象力的話語從學生的口中“流出”,此時,學生不僅理解了課文的主旨,更在說話練習中增強了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學生的思維在語言交流中得到延伸,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得到提高。
識記生字也是本課學習的重點,對于生字的認讀方面,我做到了找準發(fā)展點,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相信學生的能力,放手讓學生從自我出發(fā),在句子中認字,并鼓勵他們選自己認識的字介紹識記,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認字、記字。并以“餓”字為契機,學習“饣字旁”,結合語文園地中三個帶有“饣字旁”的字了解偏旁特點及意義。
整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注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為學生較好地進行語言文字運用及暢所欲言表達情感搭建了交流平臺。今后將在課堂教學中,進一步磨煉自己,提高教學效率,讓課堂變得更充實、更有效,讓學生真正學語文、用語文,徜徉語言之途,收獲快樂人生!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