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志剛
在減負增效的教育大背景下,學案教學如何回歸語文本真?如何用學語文的視角去解讀文本?如何用學案的方式學出濃濃的語文味?我們語文教師應注意以下方面:
一、設計有語文味的學案
(一)學習目標盡顯語文味
課文歸根結底是我們用來教給學生聽、說、讀、寫方法,提高聽、說、讀、寫能力的工具。我們在拿到一篇課文后,應該想方設法尋找出課文中可以作為訓練的點,并把這些訓練點作為語文教學的目標和重點。
有的老師在教《看云識天氣》一文時,將教學重點放在對天氣知識的認識上,這就把語文課上成了地理課。其實,這篇課文語言優(yōu)美、形象,富有韻律美,極具畫面感,還運用了大量的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生動地說明了云的姿態(tài)萬千、變化無常。執(zhí)教老師應將學習重點放在對語言的感悟上,借助文本的語言材料,訓練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yǎng)語感,感知美趣;引導他們?nèi)ダ斫猓橄鬄榫呦螅⑦m時歸納這些語言的作用;讓學生自由朗讀文中生動形象的語言,在朗讀中體會出語文味;試著背誦、抄寫積累這些語句;把收集到的有關天氣的諺語進行交流,那語文教學的“語文味”已盡在其中了。
具體到一篇課文來說,以下內(nèi)容應是語文課的重點,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或精彩的段落,指導學生積累優(yōu)美詞句,指導學生學會概括文意,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揣摩課文表達方法。
(二)學習過程圍繞語文味
【預習導學】指導學生讀出語文味
預習導學部分是學案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對激發(fā)學生閱讀文本的興趣,對后面語文知識的學習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要通過自學自讀感知課文。學案的第一要務便是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作者初步交流,為后面內(nèi)化語言材料、涵養(yǎng)豐富內(nèi)涵做鋪墊。閱讀有默讀、朗讀、速讀、跳讀、聽錄音讀、配音配樂配畫面朗讀等多種方式,我們應根據(jù)學習的目的選擇不同的閱讀方式,才能有層次地訓練。這部分是學生自主學習完成的,因此學案上的學法指導必須明確。
如《記承天寺夜游》的讀課文環(huán)節(jié)可以這樣設計:
(1)初讀課文,一字一頓地讀,要求讀準字音,并摘出你所收獲的新字、生詞。
(2)再讀課文,在讀通句子、注意停頓的基礎上,讀得越快越好。
(3)三讀課文,試著讀出一點古文的韻味。
(4)讀的過程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這一導學流程設計,讓學生用自己的感受、想象去感知詞語的色彩,觸摸文字背后的情感,聆聽來自詞句深處的聲音,引領學生真正走進文本。書讀得有聲有色,心醉文中,文在口中,越讀越有味,這才是真正的語文閱讀。
【合作研討】
1.各抒己見,引導學生說出語文味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學生在自讀感知的基礎上,跟著學案深入研討課文的過程。本環(huán)節(jié)設計的問題均有一定的難度,一般需要學生群策群力、合作探究方能有所收獲。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訓練學生想說、敢說、會說、說好。課堂氣氛輕松快樂,學生進入預設情境了,自然就想說、敢說了,會說、說好就是說出“語文味”。我們對學生課堂上的語言的要求不外乎十二個字:正確、響亮、流利、完整、達意、創(chuàng)意。
2.咬文嚼字,引導學生品出語文味
語文需要“品”,要品出其中的苦澀甘甜,要品出其中的熱情豪邁,要品出其中的平坦坎坷。品出滋,品出味,語文只有在“品”中才能見“真味”。學案教學也注意到了這一點,每課總有一個賞析句子的環(huán)節(jié)。那如何品?筆者認為,首先要品字詞,課標中“理解詞語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恰當意義,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就是要我們從字詞中品出語文味了;其次是品語句,所謂關鍵詞句,就是指課文中能反映主題、概括主要內(nèi)容、暗示課文的思路、標示句段之間的關系、對課文表情達意至關重要的詞句。我想,古人說的“品詞析句”就是這個意思了。
例如楊絳作品《老王》的學案中有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
“開門看見老王直僵僵地鑲嵌在門框里。”什么叫“鑲嵌”?這里為什么用“鑲嵌”?你讀出了什么?作者為何這樣寫?具有這種魅力的詞語還有哪些?請找出一處試做分析。
這樣的品析,引導學生深入文本的內(nèi)核,領略到文本中獨特的情感與思想,并且由點到面,遷移到其他有生命力的詞句上,由淺入深、由簡到繁,逐步培養(yǎng)學生“品味語言”的讀書習慣。
二、營造有語文味的課堂
語文味就是教師精心的導入。有人說:“語文課猶如一支動聽的樂曲。”實踐證明,恰當?shù)挠姓T導藝術的導語有助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有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這與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不違背。
語文味就是教師巧妙的課件。多媒體的特點是圖聲結合,圖畫美音樂美并存,這樣可以給予學生美的享受。但必須注意,教師一定要根據(jù)教學的需要,精心選擇有利于教學目標達成的各種閱讀材料,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特點選用合適的媒體,并選擇適當?shù)慕虒W時機一一呈現(xiàn),這樣一定能使多媒體課件溢出濃濃的語文味。
語文味,就是老師精彩、精致的課堂語言。美的語言,會把課堂演繹成一幅幅動人的畫卷,它傳遞給學生的不僅僅是課文本身的信息,更重要的是,散文詩一樣的語言,會給學生營造一個美的氛圍,營造一個怡人的讀書的場;可以為文本和學生之間架設起一座橋梁,引起學生的共鳴,深深打動他們,幫助學生入情入境。
蘇霍姆林斯基說:“我一千次地確信,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學生的全面智力的發(fā)展?!币虼?,語文課就應該旗幟鮮明地追求“語文味”。理想的語文課堂應該是讀者與作者、老師與學生心與心的融通,情與情的交流,思維與思維的碰撞。學案教學模式就為文本(代表作者)、老師、學生搭建了一個平等的對話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師生彼此浸潤在書聲瑯瑯、墨韻醇厚、唇芳齒香的美好境界中,享受著語文帶給我們的無限快樂,品味著語文味的余香陣陣。用好學案,會讓語文教學的語文味依舊濃郁、依舊芳醇。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