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敬華
(江蘇省新沂市第一中學,江蘇新沂 221416)
在語文教學中新課的導入是極其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于漪老師也說過這樣一句話:“課堂上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fā)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吸引住。”新課導入的好,可以很快吸引學生注意力,抓住學生的心靈,激發(fā)求知的欲望。反之,學生則遲遲進入不了學習角色,學習效果也就會大打折扣。
在語文教學中怎樣巧妙地導入新課呢?筆者就這個問題,結合自己的教學,簡要地介紹幾種導入新課的常用方法。
愛聽故事是學生的天性,如果在新課的學習中,先講一個小故事,不僅可以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還可以讓學生很快進入課文情境。教學《斑羚飛渡》一文,上課伊始,筆者就對同學們說:“老師先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個女孩名叫徐秀娟,從小她就特別喜歡丹頂鶴。大學畢業(yè)之后她回到了自己的家鄉(xiāng)做了一名丹頂鶴飼養(yǎng)員。徐秀娟愛鶴如命,整天為鶴避暑、降溫、驅蚊。這樣的生活她覺得很幸福快樂??墒怯幸惶欤瑸榱司纫恢皇軅牡ろ旡Q,她身陷沼澤,獻出了自己年僅26歲的年輕生命……”背景音樂《一個真實的故事》緩緩響起,同學們不知不覺已眼含淚花。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進入《斑羚飛渡》的學習就會明顯更投入,更動情。教學這課時也可以先講一講螞蟻團結一致沖出火海的故事,讓學生先感受那種集體無私奉獻的氛圍,對文本的學習就會很快進入情境。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成功的教學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動手操作最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索興趣,激發(fā)學習新知的欲望,促使學生進入最佳狀態(tài)。教學《落日的幻覺》一文,筆者準備了一根筷子、一個水杯。在上課時,先給他們做了一個實驗,展示筷子在水杯里彎曲的現(xiàn)象。由此引出“眼見不一定為實”的道理,繼而引入課文學習。有時候也可以讓學生親自參與某種實踐活動導入新課,例如教學《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時,筆者讓學生自己找來一張紙,用剪刀剪去一個角,看看可以有幾種剪法,學生們先自己做,隨后小組交流、總結,效果特別好。實驗能有效幫助學生在興趣盎然的操作中獲取知識、培養(yǎng)能力。學生親自去感受,學習起來注意力就會集中,進入學習的狀態(tài)會更快,學習的興趣會更加濃厚。
在導入時巧妙地設置懸念,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探索問題的積極性。教學《走一步,再走一步》,筆者利用作者莫頓亨特的故事,采用懸念法引入:1945年1月,在英格蘭的沃頓空軍基地,作為上尉飛行員的莫頓·亨特接受了一項任務——上級讓他駕駛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和防護設施的飛機深入到德軍本土去執(zhí)行偵察任務……就這樣,一程又一程,這位上尉終于完成了任務。當他接受盟軍的獎勵時,他說:“我之所以成為孤膽英雄,完全是因為我小時侯一段經(jīng)歷的啟示”。這個經(jīng)歷是什么呢?學生很想知道。筆者順勢說:“這個經(jīng)歷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于是學生不用多說,很自然地就開始到課文里去尋找答案了。在文本學習時,他們也能夠結合剛才筆者講的故事來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心理性格。這也算是一個寫作背景的助讀吧。
語文閱讀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想象的作用,可以使他們在有限的形象中獲得更豐富的感受。教學《春》一文時,筆者先讓學生閉著眼睛想象春天的情景,然后描述出來。有一個學生這樣說道:“春天來了!看著田里嫩綠的小草,河邊垂柳絲絲,聞著各種花的香味,我陶醉了!春天是充滿活力的少女,美麗清新。下雨的時候更是迷人的時候,家家戶戶像一副山水畫,淡雅迷蒙。我愛春天!”短短幾句話,說出了學生對春天這個季節(jié)的感知和喜歡。這樣,教師再自然地過渡到課文內(nèi)容的學習,就顯得水到渠成。
再如:教學《天上的街市》這首詩歌前,筆者設計了一個想象的環(huán)節(jié):“B像耳朵——是傾聽,T像臺階——是進步……同學們,你能把26個英文字母照著這樣的形式說一說嗎?”學生立刻爭先恐后的說了起來:“A像金字塔是攀登,H像梯子是向上,T像拐杖是沉穩(wěn),S像山路是曲折……”趁著孩子們思維擴展的這個機會導入到新課的想象之中,效果特別好。
古人云:“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蔽覀兊男抡n程標準也明確提出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習的興趣是教學的生命。巧用游戲,能激發(fā)學生的表現(xiàn)欲和想象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教學《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一文時,筆者采用了游戲導入。先讓一名學生走到講臺前來,用一塊布遮住他的眼睛,然后讓他轉三圈。再回到座位上。學生往往在這個過程中很難回到原來的位置。這個時候教師就采訪他:“剛才你的眼睛看不到東西是什么感覺?”學生會說出自己真切的感受:“暈、迷茫、害怕等等”。接著教師立刻把學生引入到本課的學習之中,帶著游戲的感受學習課文,學生的體驗會更深。
在新課的教學中,如果能引些或和教學內(nèi)容相關,或寫作風格相似的一些文章,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學《紫藤蘿瀑布》時,筆者先給學生讀了宗璞的《小狗魯魯》,這篇文章很感人,聽的時候很多孩子流淚了。這樣之后對作者的寫作風格有了一定的了解,再來讀課文時就會感覺親切得多。再如教學《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時,筆者先給學生讀了莫泊桑的《項鏈》,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深深吸引了學生,尤其不同尋常的結尾更是讓學生覺得意猶未盡。可以說,學生對課本以外的文章興趣要比課本上的文章大得多。教學一篇課文時,選擇作者有代表性的文章來讀一讀,不僅增加了學生的積累,還有利于學生更好的了解背景,熟悉課文,拓展知識面。
音樂導入法是指先讓學生聽音樂,再讓學生從音樂中感受到我們所要學習的有關內(nèi)容。如:《音樂巨人貝多芬》的導入,教師放一段《命運交響曲》的鋼琴曲,請學生閉上眼睛靜靜地聽。聽完后讓他們說說在聽這段音樂時感受到了什么,或者想到了什么?學生們一定會感受到貝多芬在這個曲子里的掙扎彷徨不屈頑強……筆者在自己班級試上了一下,有孩子說的感受特別好,她聽完后說:“我看過一本書介紹貝多芬的,他一生的遭遇是非常悲慘的。不僅生活貧困不堪,還飽受病魔的困擾,甚至遭到骨肉至親的捉弄,最后連他那兩支可以說是‘音樂的生命’的耳朵也失去了聽覺??墒牵麘{著驚人的精神和意志,征服了這些不幸,而且還創(chuàng)造了燦爛輝煌的藝術。今天聽了這個鋼琴曲,感受更深了……”教師在這個時候就可以適當?shù)匾虢裉煲獙W習的課文內(nèi)容了。聽音樂大家感受到的不盡相同,但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一旦沉浸于音樂,音樂便會牽動我們的心靈,激發(fā)我們的情感,對文本的理解會更深一層。
高爾基說過:“開頭第一句是最難的,好像音樂定調(diào)一樣,往往要費好長時間才能找到它?!笨茖W、合理、新穎、巧妙的導入,可以集中學生上課的注意力,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可以訓練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是對課內(nèi)知識必要的補充。好的導入可以使整個教學活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劉美娜.淺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導入藝術[J].新作文,2009(13):34.
[2]譚昶華.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導入設計初探[J].科學咨詢,2010(3):60.
[3]王學芹,羅建人.淺議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導入設計[J].新課程,2013(7):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