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玲嬌,裴娟
(浙江省天臺縣始豐街道中心小學,浙江臺州 317200)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只有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并強化教師對學生的主體意識,圍繞著學生開展教學活動,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及策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才能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經常是以教師為主體,教師根據(jù)教參、教材全解等工具書制定教學目標,針對教學目標對課文進行講解,并選擇課堂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講,學生被動接受,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造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教師的依賴性比較強,學習就像搬運工,整個學習過程沒有自主能力。由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教師的教學觀念陳舊,導致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不太理想。課改中,如果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就要求教師結合學生的學情做到因材施教,而且轉變教學觀念。如:我們學校現(xiàn)在的課改,每位語文教師在每一課教學前都設計一份適合學生課前預學的導學案,讓學生預學時有的放矢。對教師而言,要想精心設計出一份優(yōu)秀的導學案,這就要求教師對教材深入鉆研。所以教師在設計導學案的過程中,吃透教材,同時也提升了自身的語文專業(yè)水平。課中,學生在群學時,組長解決不了的問題,上臺展學肯定說不到位,這就要求教師課前做足功課,對學生的問題有預設,教師才能及時介入,結合學生的學情靈活做到因材施教,與此同時,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機制也會得到提升。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核心是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前提是認真鉆研教材,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自身的專業(yè)水平和綜合素質也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對于教師的成長也是十分有益的。
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不僅能在語文課堂上學習到知識,還能使其各方面的能力同時得到鍛煉,將學生的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也非常有利。以學生為主體,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并促使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自主學習中不斷創(chuàng)新,從而強化學生的創(chuàng)造和實踐能力。 比如,在《火燒云》的教學中,教師先讓學生根據(jù)導學案的要求,利用字典或詞語手冊等工具書,查詢文章中出現(xiàn)的生字、新的詞語等,了解其具體的含義。接下來,針對導學案提出的問題:課文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課文是通過幾件事具體引發(fā)讀者對大自然進行觀察的濃厚興趣的?作者為什么要描述云朵的變化過程?課文為什么要以“火燒云”作為題目?并根據(jù)導學案中提出的問題梳理出答案,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課中群學時,教師將學生分組,采用分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引導學生選取其中一個問題說出自己的理解。 群學時,教師也可讓學生以合作的方式朗讀課文,讓小組成員之間相互糾正沒有讀準的地方,并歸納出每段的大意。每個小組就導學案里的問題進行討論,在學生讀完課文以后,會對課文的結構、敘述的事件等有初步的了解。這樣,當學生上臺展學時,就有話可說,傾聽的學生也會及時提出質疑和補充。在展學過程中,教師可適時介入,讓學生注意去觀察生活中看到的云朵變化,從中發(fā)現(xiàn)更多與大自然有關的知識。整個學習過程 “獨學—群學—展學”,基本都是由學生自己完成的,學生在獨學和群學中碰到的疑問,在展學時,他們就會大膽質疑和補充,教師在此過程中起引導作用,很大程度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效率。在質疑和補充時,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將火燒云的變化想象成各種形狀的動物或植物,在學習中不斷創(chuàng)新,從而將學生的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出來,也提高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根據(jù)所教的內容適當創(chuàng)設情境,將學生帶入到文本情境中去,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也會使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極大的提高。并且,根據(jù)課文內容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并將教學內容融入情境中,可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章,達到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目的。在課前進入導入時,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能讓學生快速進入到學習狀態(tài)中,為接下來的感悟課文奠定基礎。以《桂林山水》的教學為例,在上課前,教師可將多媒體利用起來,展示一系列桂林山水的景觀圖,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并以短視頻的方式向學生介紹桂林山水,讓學生了解桂林山水是我國的重要景區(qū),也是亞洲著名的風景名勝,以“宏偉、壯觀”而名揚四海。在學生了解到這些信息后,不免想要一窺桂林山水的真容。在學生閱讀完課文以后,教師根據(jù)學生整理與回顧本課內容時,讓學生一起總結:桂林山水的形態(tài)和組成特色各有什么特點?課文圍繞桂林山水寫了哪些內容?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寫的?在這樣的總結學習中,學生會積極地思考,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從而使整個課堂變得更加活躍,有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此時,教師再次利用多媒體播放桂林山水,學生對最后一句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畫面就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加深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記憶和理解。再如《記金華的雙龍洞》,在教學第五自然段描寫孔隙部分時,學生的理解都只停留在文本中的文字里,只知道孔隙窄小,具體的感覺說不出名堂來,這時,教師適時創(chuàng)設情境,利用短視頻播放游人在雙龍洞怎樣從外洞經過孔隙進入內洞,讓學生直觀感同身受,他們馬上就能體會到山石的那種擠壓,感覺只要把頭稍微抬一點兒,就會有危險,仿佛置身其中。這樣,將書本內容融入情境中,有助于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本,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多媒體的合理使用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是簡單地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更重要的還要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技巧進行舉一反三,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所以,教師只有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通過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將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地發(fā)揮出來,這樣才有利于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例如,在《和我們一起享受春天》的教學中,學生根據(jù)導學案進行獨學,先通讀課文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勾畫出其中的生字、新詞,通過自己的方法解決學習中的簡單問題,理清文章脈絡。接著,學生群學,讓學生共同協(xié)作完成學習。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討論:春天在哪里?春天有什么特點一年有幾個季節(jié)?每個季節(jié)的特點是什么?春天是如何發(fā)生變化的?為什么叫“春暖花開”?為什么說“春雨貴如油”?在學生討論出這些問題的答案后,基本能對全文有比較詳細的理解,也能幫助學生理清學習思路。而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學生之間的團結意識可以得到增強,他們也可以根據(jù)課前預學,自己從網絡中查找相關資料,將自己的觀點融入答案中,從而使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鍛煉。因此,在課上展學時,學生躍躍欲試,踴躍質疑和補充,積極性高漲,都想把自己了解到的知識跟同學一起分享,在課堂上,積極地將學生的主體作用發(fā)揮出來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就提高了。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學評價不僅是對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情況進行總結,也能促進教師對自己在教學過程進行小結反思。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合理客觀的評價,能讓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在本堂課學習中的不足,也能讓教師發(fā)現(xiàn)自身在教學中的不足,從而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師課堂教學水平。因此,在教學評價環(huán)節(jié)中,要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師生評價和生生評價相結合,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實現(xiàn)課堂評價的實效性和教學評價的真實性。比如在《父親的菜園》的教學評價中,首先,教師根據(jù)預先批改的導學案,在導學案上對學生的獨學進行打分評價,課前匯總各小組的分數(shù)寫到黑板上的評分表里,讓學生知道獨學時,哪些小組分數(shù)領先,課中就有競爭意識,分數(shù)落后的小組就會奮勇直追,想方設法在群學和展學中表現(xiàn)優(yōu)秀。其次,教師讓學生在群學時相互評價,比如哪位同學朗讀有感情?哪位同學對問題的理解特別到位,說得有條理?也可由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給群學中表現(xiàn)突出的小組加分,記到群學欄里。最后,在學生展學時,讓學生對展學的同學進行評價。評價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如有學生評價“這篇課文寫了與父親相關的哪些事跡,主要寫了哪幾個具有典型的事例?”“面對各種環(huán)境變化,父親是怎樣做的?”等問題,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情況給予評分。也可以讓學生在學習完這篇課文后進行檢測,以檢驗學生是否真正理解文本。以書面考查的方式,讓學生做一些練習題,這樣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還能讓學生對課文進行鞏固復習。教師對導學案中的測學題批改后,適時進行反饋,讓組長給小組內做得優(yōu)秀的同學加分,幫助有困難的同學分析錯誤原因,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不斷改革的過程中,課前或課中適當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積極引導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獨學、群學、展學相結合,可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出來,從而調動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效率提高。在教學評價環(huán)節(jié)中,還要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師生評價和生生評價相結合,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所以,只有學生在自主積極的學習中,才能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
[1]孫長娣.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主體參與探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18):218.
[2]趙興旭.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J].中外交流,2017(44):138-139.
[3]李冬梅.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4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