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麗雯(安徽中醫(yī)藥高等專科學?!“不铡∈徍?41000)
快樂體育最早出現(xiàn)于日本,并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進入中國,隨著人們體育意識的不斷增強,目前高校已經(jīng)開展了以快樂體育為需求的體育教學改革活動。教學中將運動理論和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結合,以情感引導法帶給學生更多的情感體驗,這對高校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將快樂體育需求作為首要考慮,從而保證了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順利進行。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積極將快樂體育理念滲透在日常教學中,及時吸引學生注意力??鞓敷w育思想的運用對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產生了強烈沖擊,將快樂體育思想積極融入高校體育教學中,這不僅是激發(fā)學生體育欲望的主要方式,還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因此以快樂體育需求為核心思想,主要對目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作出具體分析。
高校體育教學中,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需要充分了解快樂體育的內涵。快樂體育是日本全國體育協(xié)會在1979年提出的體育思想,快樂體育是克服困難,感受學習快樂的集中體現(xiàn)。將運動作為體育教學的主要目標,它不僅是一種教學手段,還是豐富學生日常生活的主要方式。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體育知識,感受體育的力量,掌握更多的體育技能。
在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中,由于教學模式固定,因此學生的主動意識不強。新課改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從多方面引導學生,積極將快樂體育觀念在日常教學中得到了有效滲透,自覺遵循了素質教育基本要求。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及時喚醒學生的體育意識,讓學生對快樂體育教學觀念有一個全新的認識,不僅促進了學生認知能力的提升,還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素質等方面作出了正確引導,從而學生及時形成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快樂體育觀念與體育素質教育密不可分,將其進行及時有效的融合,共同促進了高校學生體育文化素質和體育心理素質的雙向提高。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我國高校體育教學得到了國家教育機構的密切關注,但從當前實際情況看來,我國部分高校的體育教學觀念落后,體育教學模式固定,不夠創(chuàng)新,給學生講解的主要是理論部分,強調的是一個動作反復訓練,時間一長,學生就產生了厭倦心理,這種灌輸式的思想影響到學生主體地位的發(fā)揮。高校體育教學內容跟不上時代發(fā)展步伐,部分內容脫離了現(xiàn)實,主要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從而學生不僅興趣不高,還有一部分學生出現(xiàn)了逃課的情況。
高校體育教學中,應該將快樂體育需求作為基礎,提倡快樂學習,心情愉悅,教學目標與實際情況相矛盾,未實現(xiàn)身體素質與快樂體育觀念的有效結合。在設定體育教學改革目標環(huán)節(jié)沒有從學生的身體狀況,心理素質,興趣愛好等方面出發(fā),因此導致設定的教學目標缺乏合理性,對系統(tǒng)學習掌握體育知識技能具有一定約束,不僅造成,學習時間延長,還影響到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活動的順利開展。
新課改背景下,仍舊有一部分高校采用灌輸方式來教育學生,學生體會不到學習體育技能的趣味,在日常學習中不注重創(chuàng)新,經(jīng)常使用大部分的時間來講解體育動作要領,這些動作難度較大。再加上體育場地有限,體育教學資源不完備,運動器材缺乏,因此直接影響到體育教學效果。
以快樂體育為需求,在足球教學中以基礎技術為主要內容,練好基礎技術,從而扎實基本功。將足球學習作為高校體育教學的重點,學生學好足球戰(zhàn)術,掌握踢足球的僅能和技術要領。在此過程中主要包括有球技術和無球技術這兩項,準確把握足球訓練的基本要素。在足球訓練中及時融入了一些快樂元素,將學生進行分組,六人一組,以合作的方式進行足球比賽,兩個小組進行比賽,注重合作,強調公平、友好,幫助學生找到了學習足球知識的樂趣,合作共贏,在比賽中不僅讓學生深刻意識到自身與他人的差距,還構建了和諧、友好的團隊關系。學生認清了學習足球知識的目的,同時體育意識也得到了有效增強,在足球訓練中,學生充分掌握足球技能,腿部,腰部等各個部位都得到了全面訓練,有質量的完成了此次學習任務。
有效教學是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核心,積極更新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體育教學模式,及時利用教學內容,教師,學生,訓練場地,體育器材等多方面因素來開展快樂體育教學活動。及時配備體育器材,購買體育教學設施,具有愛崗敬業(yè)的精神。積極引導學生,創(chuàng)新學生的活動方式和運動方法,注重對學生運動方法和學習態(tài)度的教育。積極采用自由組合方式來進行分組,大力提倡人文關懷,讓學生以小組合作方式來進行體育知識學習,營造輕松、和諧的體育學習環(huán)境,注重團隊之間的公平競爭,從而有效增強學生的主動意識和觀察能力。以技術動作練習的方式來進行指導,將教學內容及時制作成課件,積極采用微課形式進行體育指導,這對學生想象力,記憶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有效提升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促進作用。
精細設計體育教學目標,充分考慮教學任務是否得當,是否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jù)人體機能活動規(guī)律的主要特征,保證休息和練習合理交替。將教學任務按照一定順序展開,關注側重點,強調高校體育教學內容的連貫性與科學性。例如在體育訓練環(huán)節(jié)及時融入了時尚元素,如:拳擊,沙灘排球,花式籃球,體育舞蹈,定向運動,瑜伽,臺球等運動項目,將其時代感,流行性和健身性得到最佳體現(xiàn)。學生在練習瑜伽和街舞過程中更深刻的體會了學習體育知識的快樂,發(fā)自內心的愉悅。
良好的教學氛圍對學生學習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在和諧的氛圍中,學生興趣高漲,有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及時對體育課堂環(huán)境進行優(yōu)化,從而形成了積極、健康的體育學習氛圍,在互動的環(huán)境中,學生受到了啟發(fā),這對人際關系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的體育老師要及時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以和諧、互助的體育課堂氛圍來吸引學生注意力,積極優(yōu)化課堂心理環(huán)境,建設良好的師生關系,使體育課堂呈現(xiàn)出濃厚的情感色彩。重視人際關系的構建。在練習足球環(huán)節(jié),及時引導學生加強訓練,采用網(wǎng)式足球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進球能力,在此次訓練中,學生的足球技能得到了提升,同時心理素質,應變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保證裁判的公正性,從而激發(fā)學生的競爭精神和主動意識,有效避免了不公平競爭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在訓練中,學生的耐心和心理承受能力得到了集中體現(xiàn),以游戲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體育意識,在快樂的氛圍中,真正達到了主動學習、愛學習的目的。
教學形式對整體教學質量起到了決定性影響,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及其形式,做好統(tǒng)籌安排。為了將學生的體育水平得到最好發(fā)揮,根據(jù)現(xiàn)有學生的體育水平,將其及時分為普通組和優(yōu)秀組,確保小組成員能力相當。將教學重點放在普通組,對普通組內的成員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和教育,強化普通組教學,給予能力一般的學生更多的關懷,以優(yōu)秀帶普通的方式來進行體育教學。兼顧優(yōu)秀組的學生,對該小組成員提出更高要求,使其在原來基礎上得到重大的進步。鼓勵普通組學生加倍學習,將優(yōu)秀組以榜樣的作用來啟發(fā)普通組,及時形成互相激勵的競爭機制。
在練習瑜伽的過程中首先做一些暖身動作,講究循序漸進,身體向前傾,安撫神經(jīng)系統(tǒng),保持大腦鎮(zhèn)定,掌握平衡。在前傾式練習中還包括單腿交換伸展式、背部伸展式、船式、射箭式、牛面式、跨騎式等多個動作。在后仰練習中要求身體強而有力,有效舒展了腿部,臀部肌肉,增強脊椎骨的柔韌性和靈活性,認真練習好站姿和坐姿,從而使神經(jīng)系統(tǒng)受益。腹部伸展環(huán)節(jié),消化器官和腹部肌肉得到了很好的調理,當身體向后仰時,胸部得到了很好的舒展,與此同時,大腦也進入了平靜狀態(tài)。練習花式籃球時,右腳往左踏出一步;左手往地運球,雙腳同時張開挑起;右腳往右快速跨出,右手把球從地運起,右臂緊夾在身體腰部;右腳跨進同時踩“剎車”,屈膝成投籃姿勢;后撤跳投,按照:運球-假跳投-再運球的順序進行練習,在此過程中需要遵循花式籃球的規(guī)則:接球后只能有一次運球,一旦停球不能再運。
如上所述,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需要及時良好和諧的體育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受到啟發(fā),這對學生學習體育知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根據(jù)當前教學現(xiàn)狀出發(fā),積極更新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體育教學模式,有效增強學生的主動意識和觀察能力,從快樂體育的需求出發(fā),促進高校學生體育技能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吳友華.談快樂體育教學視域下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J].當代體育科技,2015,5(33).
[2]李默.大學體育教學改革中終身體育和快樂體育的融合[J].信息化建設,2016(2).
[3]王海深.基于快樂體育教學需求的中職體育教學改革研究[J].淮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7(6).
[4]陳平.探究小學體育教學改革中的快樂體育[J].中外交流,2017(35).
[5]王斐.以“快樂體育”視角探討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策略[J].讀天下,2016(22).
[6]何春明,寶坤蘭.高等學校健康快樂體育教學改革對策初探[J].當代體育科技,2014(13).
[7]孫家平.淺談當前快樂體育教學改革的誤區(qū)及對策[J].中學時代:理論版,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