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璐,楊士芝,劉文亭
不穩(wěn)定心絞痛是臨床常見的冠脈綜合征類型,介于穩(wěn)定心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間,如不能早期識別和處理,易進展為急性心肌梗死而導致患者死亡。大量研究已經(jīng)證實,不穩(wěn)定心絞痛的發(fā)生與機體炎癥水平密切相關,患者機體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C-反應蛋白(CRP)、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tPA)、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均處于較高水平[1]。
國外有研究發(fā)現(xiàn)肺炎衣原體感染與不穩(wěn)定心絞痛的發(fā)生存在著密切的關系,通過檢測肺炎衣原體IgG、IgM可區(qū)分感染情況[2]。是否可將IgG、IgM作為判斷不穩(wěn)定心絞痛的輔助指標值得探討。本研究探討了IgG、IgM表達對不穩(wěn)定心絞痛的診斷價值,及其與TNF-α、CRP、tPA、PAI-1水平的相關性,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患者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2月~2017年4月于山東省萊蕪市人民醫(yī)院心內科接受治療的不穩(wěn)定心絞痛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年齡≥18周歲;②符合不穩(wěn)定心絞痛的診斷標準;③無其他系統(tǒng)嚴重疾病者。排除標準:①臨床資料不全者;②合并其他器質性心臟病者;③近期接受手術治療者。根據(jù)納入排除標準共納入病例數(shù)80例,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齡52~70歲,平均63.51±3.28歲,病程3~9年,平均(6.13±1.02)年。對照組納入排除標準:年齡≥18周歲,無其他系統(tǒng)嚴重疾病者,共納入80例,男性40例,女性40例,年齡54~72歲,平均(63.54±3.15)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差別,有可比性。本項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評審通過,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抽取研究對象清晨空腹靜脈血5 ml,置于無菌試管中離心10 min,轉速為3000 r/min。分離血清置于-20℃冰箱保存待測。采用雙抗體夾心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TNF-α,試劑盒購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采用散射免疫濁度法檢測CRP,試劑盒為美國Beckman公司產(chǎn)品;采用發(fā)色底物顯色方法檢測tPA、PAI-1,試劑盒購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取靜脈血2 ml,加入0.2%枸櫞酸鈉抗凝試管,離心后收集血漿200 μl,加入酸化液混勻,置于-20℃冰箱保存待測。采用微量熒光免疫法來檢測肺炎衣原體特性抗體的滴度。
1.3 評價指標 觀察兩組IgG、IgM陽性表達情況,比較兩組血清TNF-α、CRP、tPA、PAI-1和心功能指標[左心房內徑(LAD)、右心房內徑(RAD)、左心射血分數(shù)(LVEF)和腦鈉肽(BNP)]的差異,分析不穩(wěn)定心絞痛患者IgG、IgM表達與TNF-α、CRP、tPA、PAI-1和心功能指標的相關性。
1.4 統(tǒng)計分析 數(shù)據(jù)錄入后,采用SPSS 11.5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和計量資料分別采用例和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兩組IgG、IgM陽性表達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進行分析,兩組血清TNF-α、CRP、tPA、PAI-1和心功能指標的比較采用t檢驗進行統(tǒng)計處理,采用相關分析法分析不穩(wěn)定心絞痛患者IgG、IgM表達與TNF-α、CRP、tPA、PAI-1和心功能指標的相關性。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間IgG、IgM陽性表達率的比較 不穩(wěn)定心絞痛組患者的IgG陽性表達率高于對照組,兩組的IgM陽性表達率無差別,表1。
2.2 兩組間血清TNF-α、CRP、tPA、PAI-1水平的比較 不穩(wěn)定心絞痛組患者血清TNF-α、CRP、PAI-1水平高于對照組,兩組的tPA水平無明顯差別,表2。
2.3 兩組心功能指標的比較 不穩(wěn)定心絞痛組患者的LAD、RAD和BNP水平高于對照組,LVEF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表3。
2.4 IgG、IgM表達與TNF-α、CRP、tPA、PAI-1和心功能指標的相關性 不穩(wěn)定心絞痛組患者的IgG陽性表達率與TNF-α、CRP、PAI-1、LAD、RAD和BNP水平正相關,與LVEF水平負相關(P均<0.05);而IgM陽性表達率與TNF-α、CRP、tPA、PAI-1和心功能指標等無明顯相關關系,表4。
表1 兩組間IgG、IgM陽性表達率的比較
表2 兩組間血清TNF-α、CRP、tPA、PAI-1水平的比較
表3 兩組心功能指標的比較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高鹽、高脂、高糖食物占據(jù)了日常飲食的絕大部分,攝入的大量脂質沉積于血管壁,易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3]。在外界誘因的刺激下,粥樣硬化斑塊脫落,阻塞冠狀動脈,影響局部血液供應,進而引起心前區(qū)壓榨性疼痛[4]。減少患者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緩解疼痛程度是臨床治療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的關鍵[5]。
表4 IgG、IgM表達與TNF-α、CRP、tPA、PAI-1和心功能指標的相關性
由于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起病急驟、進展迅速,如治療不及時可進展為急性心肌梗死,導致患者死亡。早期發(fā)現(xiàn)、正確處理對患者的預后具有重要的意義[6]。大量研究證實,冠心病患者機體處于微炎癥狀態(tài)[7]。TNF-α是炎癥反應的始動因子,可促進其他炎癥因子釋放,并參與機體免疫反應[8]。TNF-α可增加內皮細胞黏附因子的表達,促使血小板活化,并促進間質性膠原酶、基質金屬蛋白酶釋放,增加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不穩(wěn)定性,進一步加重病情[9]。CRP是人體急性時相反應蛋白,主要由肝臟合成,CRP可促進白介素-1、白介素-6、TNF-α等炎癥因子的分泌,其濃度高低直接反映機體炎癥反應水平,目前臨床上常將其作為評估冠心病預后的指標[10]。本研究中不穩(wěn)定心絞痛組患者血清TNF-α、CRP等炎癥因子水平高于健康對照組。
tPA、PAI-1是纖溶系統(tǒng)中的活性物質,PAI-1可抑制tPA的活性,使二者之間處于相對平衡的狀態(tài)。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程度嚴重,血管內皮細胞結構和功能均遭到破壞,產(chǎn)生大量的tPA釋放入血,促使纖溶酶原轉變?yōu)槔w溶酶,使纖溶系統(tǒng)激活,進一步加重血管內皮受損程度,使冠心病病情更加嚴重[11]。tPA、PAI-1活性的改變與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的發(fā)生有關[12]。本研究結果也證實,不穩(wěn)定心絞痛組患者血清PAI-1水平高于健康對照組。
肺炎衣原體是介于病毒和細菌之間的一種致病微生物。近年來國外有研究表明,肺炎衣原體感染與不穩(wěn)定心絞痛的發(fā)生有著密切的關系[13]。肺炎衣原體感染后可促進大量炎性細胞因子合成,促進炎性介質的表達,使機體炎癥反應程度進一步加重[14,15]。目前,國內對此的相關研究較少。本研究發(fā)現(xiàn),不穩(wěn)定心絞痛組患者的IgG陽性表達率高于健康對照組,兩組的IgM陽性表達率無差別。這是由于IgM抗體在支原體感染后出現(xiàn)較早,隨著病程進展逐漸降低,雖然IgM陽性可作為急性期感染的診斷指標,但IgM陰性者也不能武斷的否定肺炎衣原體感染,需要聯(lián)合檢測IgG。IgG比IgM出現(xiàn)得晚,持續(xù)時間較長,其陽性表達可準確提示發(fā)生過感染。
研究還發(fā)現(xiàn),不穩(wěn)定心絞痛組患者的IgG陽性表達率與TNF-α、CRP、PAI-1、LAD、RAD和BNP水平正相關,與LVEF水平負相關;而IgM陽性表達率與TNF-α、CRP、tPA、PAI-1和心功能指標等無明顯相關關系。這一結果提示,隨著病情的加重,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炎癥指標越高,心功能指標越差,IgG陽性表達率也越高。其可能的機制是肺炎衣原體感染后通過破壞血管內皮細胞結構和功能,產(chǎn)生大量的纖溶活性物質釋放入血,促使纖溶酶原轉變?yōu)槔w溶酶,使纖溶系統(tǒng)激活。肺炎衣原體感染后患者機體處于微炎癥狀態(tài),纖溶系統(tǒng)激活后機體炎癥水平進一步加重,同時影響機體的脂質代謝等途徑,使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不穩(wěn)定,進而導致不穩(wěn)定心絞痛的發(fā)生和進展。炎癥指標、IgG陽性表達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的心功能情況。
本研究結果表明:不穩(wěn)定心絞痛患者的IgG陽性表達較高,且與TNF-α、CRP、PAI-1水平密切相關。由于IgG陽性表達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的心功能情況,因此在今后的臨床工作中,可將IgG作為不穩(wěn)定心絞痛早期診斷和預后評估的輔助指標之一。
[1]劉云寶,侯晉,李馨. 抗血小板治療藥物氯吡格雷對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炎癥因子hs-CRP及slCAM-1的影響[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2015,13(7):921-2.
[2]Murray LG,Colombo J. Ranolazine Therapy reduces 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unstable angina in coronary disease patients with angina[J]. Int J Angiol,2016,25(3):159-64.
[3]宋麗薇,沈小梅. 非杓型高血壓患者尿酸、超敏C反應蛋白與動態(tài)動脈硬化指數(shù)的關系[J]. 解放軍醫(yī)學院學報,2015,36(2):112-4,154.
[4]劉冬梅,謝艷鳳,馬麗,等. 中青年高血壓合并不穩(wěn)定心絞痛患者動態(tài)脈壓、脈壓指數(shù)與 MMP-9、Hs-CRP的相關性[J]. 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6,32(3):607-9.
[5]韓全樂,劉曉堃,張琦,等. 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動態(tài)動脈僵硬度指數(shù)、動態(tài)脈壓指數(shù)與 hs-CRP、MMP-9的相關性[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13):3577-9.
[6]蘇偉,龔少愚,高楓,等. 蓮子心對不穩(wěn)定心絞痛患者生活質量及基質金屬蛋白酶-9和基質金屬蛋白酶抑制因子-1mRNA表達水平的影響[J]. 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4,29(8):2640-4.
[7]Du FM, Yong CW,Ping J,et al. 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 inversely correlated with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J]. Int Heart J,2016,57(3):292-8.
[8]劉波,程波,朱磊,等. 不穩(wěn)定心絞痛患者肺炎衣原體抗體IgG和IgM表達狀況及感染相關性分析[J].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7,27(6):1244-6.
[9]鄧艷云. 冠心病患者血清中抗肺炎衣原體抗體、細胞間黏附分子-1及C反應蛋白的水平及其臨床意義探討[J]. 中國醫(yī)藥導刊,2015,17(10):987-8.
[10]劉紅,趙敏,劉一寧,等. 肺炎衣原體感染和老年急性腦梗死患者血脂及C反應蛋白的關系研究[J]. 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5,9(5):740-3.
[11]周敏,胥學偉,楊蘭菊,等. 肺炎衣原體感染對老年冠心病患者疾病進展影響的研究[J].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4, 24(23):5794-6.
[12]程琳,王利宏,夏淑東,等. 肺炎衣原體感染與不穩(wěn)定心絞痛的關系研究[J].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20):4639-41.
[13]Tok D,Turak O,Yayla C,et al. Monocyte to HDL ratio in prediction of BMS restenosis in subjects with stable and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J]. Biomark Med,2016,10(8):853-60.
[14]趙春明,趙巖峰,崔詩涵. 2880例血清肺炎衣原體抗體IgM分析[J].中國醫(yī)學工程,2014,22(2):87.
[15]滕賢麟,翁巍,戚建鋒. 肺炎衣原體感染與老年冠心病的相關性研究[J]. 全科醫(yī)學臨床與教育,2015,13(3):2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