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勇
摘 要: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標準是為了適應信息技術迅猛發(fā)展的信息時代對人才培養(yǎng)提出的新要求而設置的必修課程,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和信息技術操作能力為主要目標,以操作性、實踐性、創(chuàng)新性為特征的指定學習領域。鄉(xiāng)鎮(zhèn)初中學校硬件設備落后,沒有能力像其他學校一樣配備機器人、開源硬件等設備,學生大部分為農村來的孩子,信息技術基礎薄弱。Scratch的出現,為編程教學帶來了機會,以Scratch為工具開展編程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他們的想象力,培養(yǎng)他們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
關鍵詞:編程;教學;情境
下面以《打地鼠》游戲的設計為例,談談我的課堂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主題
課前準備時間,通過多媒體教學軟件把設計好的打地鼠小游戲下發(fā)給所有學生,讓學生進入游戲時間,同學們玩得不亦樂乎!
師:同學們,這么好玩的小游戲,我們自己能夠做出來嗎?想想如果是我們自己制作出來的,玩著自己制作的游戲,是不是相當的有成就感啊!
這個一點也不難,只需要借助一個小軟件Scratch就可以完美實現。
二、游戲觀摩,設疑思考
讓我們把這個游戲當成一個電影來拍,我們都是大導演,大家仔細觀察這個小游戲,畫面上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呢?學生能夠回答出游戲是由背景、地鼠、錘子三部分組成。
那么大家再思考,游戲是由動的部分和靜止的兩部分組成。靜止的是背景,動的是地鼠和錘子。地鼠是兩個場景,一個是縮頭進洞,一個從洞里伸出來。錘子一個是揮的狀態(tài),一個是打擊的狀態(tài)。
三、師生協作,分析腳本
(1)游戲背景
游戲背景是一個綠色的草地,草地上有好多地鼠洞,地鼠可能隨機從洞里伸出頭來,游戲者要揮動錘子擊打伸出頭來的地鼠。
(2)素材準備
通過構思,我們需要準備森林草地、地洞、地鼠、錘子等素材,森林、草地、地鼠可以直接從素材庫中調用。
(3)造型準備
由分析可得出錘子這個角色在游戲中有兩個造型,一個是移動時的造型,一個是打擊時的造型。
在造型編輯器中畫出一個錘子的模型來,再復制一個,稍微旋轉一下,做出第二個造型。在實際上課時可以發(fā)現學生在這個地方,真是充分發(fā)揮了想象力,各種各樣的錘子造型啊!
(4)導入角色
在背景中先刪除Scratch中自帶的小貓角色,然后在背景中導入森林草地的背景,在草地上用橢圓工具畫上六個圓,然后用油漆筒涂黑。再從角色庫中導入六個動物放在地洞的上方。
四、編程設計
先對地鼠進行腳本設計,我們設計地鼠是隨機出現的,顯示幾秒后就消失。在整個游戲過程,顯示、消失循環(huán)進行。當碰到錘子時,就消失。地鼠腳本如右:
錘子腳本設計:游戲開始后,錘子隨鼠標移動而移動,當移動到地鼠上方時,按下鼠標左鍵,錘子造型切換成造型2,并播放聲音,等等0.3秒后恢復造型1。
錘子腳本如右:
五、動手操作,自由創(chuàng)作
經過如上分析后,學生可進入實際操作過程,大部分學生可當堂完成游戲設計,并成功運行。選取優(yōu)秀作品演示后,進一步啟發(fā)學生,繼續(xù)完善游戲。有的學生加入惡搞元素,不只是打地鼠了,各種想打擊的東西都可以。有學生提出在整個游戲中加入動聽的音樂,有學生提出在游戲中加入計分功能,并加入晉級功能。有的學生提出加入游戲倒計時功能,一局游戲兩分鐘。經過激烈的討論之后,學生又投入到自由創(chuàng)作中。這樣學生在活潑緊張的氣氛中,不斷思考、創(chuàng)新和完善腳本,鍛煉了動手能力,提高了創(chuàng)新能力。
六、課堂教學思考
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我總結出了實施Scrtach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1)入門簡單,形式多樣
圖形化的編程方式,使得學生省去記憶繁瑣代碼的時間,以直觀積木的形式,輕松完成編程過程,把精力放在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方法上。
(2)分層教學,分組教學,滿足個性化需求
學生基礎不同,學習能力有高低,我在教學實施中盡量把不同層次的學生編成一組,這樣,有能力強的同學帶著稍差的同學,共同學習,共同提高。
(3)啟發(fā)性思維,創(chuàng)新性思維培養(yǎng)
在課堂上,老師是主導,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在問題的分析上應多使用啟發(fā)性的語言,引導學生開拓思路,在問題的解決上應不設前提和條件,給學生充分發(fā)揮的空間,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欲望,鼓勵他們主動創(chuàng)新。
(4)及時總結,多進行形成性評價
課堂上要及時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正向負向的評價都是不可缺少的。讓學生能得到實時的反饋,形成性評價是學生進步的動力。
總之,Scratch圖形化編程以簡單易用的方式,讓學生能直接體會到編程解決問題的魅力,從而進入計算機算法的世界,為以后的編程學習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