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泰芳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誰抓住了課堂,誰就抓住了教學。自學習杜郎口中學、洋思中學、東廬中學的先進經(jīng)驗,使我校物理課堂教學發(fā)生了可喜的變化。為繼續(xù)促進物理課堂教學改革,完善“有效課堂、高效課堂”構建,全面提升物理課堂教學的效率,撰寫了《淺議初中物理“四課型”單元教學》。
一、撰寫背景
課堂教學改革發(fā)展至今對當前課堂教學現(xiàn)狀的反思,我認為,新課程改革以來,現(xiàn)代的教育方式被應用于課堂教學,很多教師在教學方式上有了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也隨之改變。但在課堂教學變化后,有些教師對自己的角色定位產(chǎn)生了困惑。特別是在探究合作學習中,教師布置完任務,學生開始討論,有些教師往往在講臺一站就無事可干,似乎學生的討論或合作學習與己無關,而教師的課堂設計又沒有達到使學生“學會”“會學”的目的,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教學質量,總之,我們的課堂至今也沒有跳出“老師講,學生聽”接受式教學的基本范疇。那為什么我們的課堂仍然不盡如人意呢?
就在廣大學者對課堂教學研究感覺一籌莫展時,許多基層學校的“如何讓學生學”的教學探索引起了研究者的關注。很多教育研究者把研究的興奮點調整到“學生如何學”上,“讓學生會學”成為新一輪的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標。以學定教、先學后教、杜郎口中學合作學習、東廬中學講學稿學習等。這些研究都試圖要實現(xiàn)從“教師中心”到“學生中心”的轉變;從“知識中心”到“能力中心”的教育質量觀的轉變;從“教學生學會”到“教學生會學”的教學方法的轉變;從“課堂中心”到“活動中心”的學生發(fā)展觀的轉變。
二、物理四課型的模式
1.目標導學
目標導學它是指以明確的學習目標為導向,以學習評價為動力,以矯正、強化為活動核心,讓絕大多數(shù)學生掌握學習內(nèi)容的一種教學模式。該模式依據(jù)和教改的目的:第一,借鑒布盧姆的“目標分類學”理論,用不同水平的目標界定各知識點學生應達到的學習水平;第二,以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
2.實踐探究
教師的重要任務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科學調節(jié)學生的學習與其需要之間的關系,即善于創(chuàng)設和諧、寬松的“心理安全”環(huán)境和無拘無束的“心理自由”環(huán)境,以滿足學生的需求,促使學生懷著快樂的情感進行學習,從而感受學習探究的樂趣,產(chǎn)生學習探究的動力,自主地在克服各種學習障礙的過程中發(fā)揮自己的觀察力、想象力、思考力,提高學習的效率,促進學習的內(nèi)化,獲得學習成功的愉悅和滿足。
3.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有三個顯著的特征:一是突出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小組合作學習擴大了學生之間的交流,突破了單純的師生交流,使學生有較多的參與機會,二是照顧到學生的差異性。小組合作學習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了有利的學習條件,為學困生創(chuàng)造發(fā)問的機會,在優(yōu)生幫助下達到求知的目的,優(yōu)生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也是自己學到的知識條理化,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得到培養(yǎng)。中等生如魚得水,在他人啟發(fā)下,跳一跳摘到了“桃子”,從而達到一種“人人求進步,人人求發(fā)展、人人求成功”的境界。三是突出了學生學習的活動性。
4.評價反饋。
三、四課型給我們帶來的好處
1.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實施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等學習方式。
改變教學中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切實把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去。
2.改善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能夠徹底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和課堂教學結構,在課堂教學時間內(nèi)完成基本的學習目標,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生的效率意識,培養(yǎng)學生終生受益的良好學習習慣。
3.減輕課外負擔,提高教學質量,推進素質教育。
“物理‘四課型單元教學”能使學生在課內(nèi)基本達成學習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力地減輕學生的課外負擔,能夠大面積地提高教學質量;同時,有利于學生參加各種活動、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有效地實施素質教育。
4.著眼于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使他們具有主體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創(chuàng)造性人格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合作精神和社會交往能力的,具有豐富的知識、健康的情感、獨特的個性和良好行為習慣的一代新人,在未來社會中自尊、自信、自強,敢于迎接挑戰(zhàn)。
5.培養(yǎng)一批具有現(xiàn)代教育觀念、掌握現(xiàn)代教學的基本方法、具有教育科研能力的新型教師。
四、教師儲備的力量
1.自學研修。加強自學研修,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提高自身的課堂教學技能。
2.實踐反思。通過不斷地反饋調節(jié),不斷地總結經(jīng)驗、改進課堂教學,從而促使教師逐步形成獨特而鮮明的個性化教學風格。
3.有效指導。對教師的物理教學進行針對性的現(xiàn)場指導,幫助教師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在科學理念的指引下彰顯自己的教學個性,形成并提升自己的個性化教學風格。
4.專題研討。
5.經(jīng)驗升華。對教學改革經(jīng)驗及時總結、提煉和升華,并采取邊探索、邊總結、邊提升的方式,努力形成理論與實踐互動、過程與效果并重的良性循環(huán)研究機制。
(作者單位:山東省海陽市育才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