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兼重釋南宋名宦潛說友的“名節(jié)”問題"/>

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新發(fā)現(xiàn)縉云《茶川潛氏宗譜》及其中的宋人資料
        —— 兼重釋南宋名宦潛說友的“名節(jié)”問題

        2018-03-05 19:50:06黃軍杰

        黃軍杰

        (中共縉云縣委黨校教研室,浙江麗水 321400)

        宋代名宦潛說友以修《咸淳臨安志》名聞后世,而有關(guān)縉云潛氏這個獨特姓氏的家族源流一直不為人所知。另外,對于潛說友其人名節(jié)問題的認識,后世也仍存在著不同看法,這些隨著《茶川潛氏宗譜》(以下簡稱《潛譜》)的發(fā)現(xiàn)疑云漸逝。

        一、潛氏源流及《潛譜》真?zhèn)螁栴}

        《中國家譜綜合目錄》(北京:中華書局,1997)未收“潛姓”家譜。這次新發(fā)現(xiàn)縉云《茶川潛氏家譜》也實屬偶然。從這新發(fā)現(xiàn)幾套宗譜序文來看,《潛譜》始修于元貞二年(1296年),明清間多有遞修,今存有清乾隆癸卯本(2015年制成影印電子版,藏于縉云縣圖書館)、清道光癸未本、清同治丁卯本、清光緒本(2015年制成影印電子版,藏于縉云縣圖書館)以及民國辛酉本、1998年重修本六種,皆藏于浙江省縉云縣茶源村民戶潛子生老人家中。本文以清乾隆本為依據(jù),其內(nèi)容為:卷一,言歷代譜序、修譜體例、誥命、特傳、祠記等信息;卷二是世系圖表,使知身之所出,長幼之序;卷三至卷五,是族人行第,即人物小傳,是該譜的主體部分。

        有關(guān)潛氏源流,明萬歷庚辰年(1580年)縉云居士陳懷陽所撰《潛氏重修譜序》,以及無名氏所撰《五云十六都茶川重修譜序》(時間未署)中有記載。限于篇幅,茲分別截錄:

        ……五代時,則有佶公,為梁大司馬。斯時也,四海鼎沸,英雄齊起。北有契丹、劉筠、李筠,東有李重進,西有孟昶,南有李煜,廣有劉鋹,浙有錢俶。公獨識英主,奮勇從錢,強弩射潮,江海為東,殺宏誅昌庵,有吳越效忠王事,班班可考也……

        邑人陳懷陽撰

        ……其潛之姓者,初有錢而未有潛也。唯尚書諱佶,字正臣,號墅翁,行昌一,仕梁,官至兵部尚書,銀青光祿大夫致仕。原居彭城,后遨游常豐,見山水清奇,遂遷居焉……

        無名氏撰

        又有后梁主朱溫曾于梁開平二年(908年)遣錢佶差守湖南道的敕書一道:

        皇帝敕曰:朕以自古明王圣主,以勵精圖治為先,然治不獨成,必有胎天德、順天道者侍之,以忠信食之,以重祿慎而輔之,以致國家其成之事。惟以爾兵部尚書錢佶,勛德隆重,春荷殊越,差守湖南道,掌軍民事,親賜錄敕一道,準(zhǔn)備前往,撫綏而調(diào)度之,賦軍養(yǎng)民而民使之不懟,整軍衛(wèi)民而民使之不怨,進得治禮。

        毋替

        朕命汝往 欽承

        右敕下功臣尚書錢佶準(zhǔn)此敕命 梁開平二年戊辰之寶

        據(jù)上述序文及敕書記載,縉云潛氏始祖潛佶原名錢佶,為五代朱溫所建后梁(907–923年)大臣,官至兵部尚書,銀青光祿大夫(高階散官,從三品)致仕。后梁建國以后,南方諸割據(jù)勢力表示歸順,其中包括割據(jù)湖南的馬殷以及占據(jù)兩浙的錢镠。梁太祖朱溫派遣錢佶去差守湖南道,用意難以推測,但錢佶離開開封,到湖南不久,后梁就處內(nèi)憂外患之境,不久為后唐所滅。仕主國已亡,錢佶無奈“遨游常豐”①常豐(地名):五代乾祐三年,楚馬希廣置常豐縣.宋建隆四年,改曰長豐。開寶六年,省入長沙。詳見:讀史方輿紀要:卷80:湖廣六[M].北京:中華書局,2015:3414。又《太平寰宇記》(北京:中華書局,2007:1984)載:“縉云縣,舊五鄉(xiāng),今六鄉(xiāng)?!边@“今六鄉(xiāng)”,就是常豐鄉(xiāng)。臚膛《田氏宗譜》載:后晉天福年間(936–943年)金陵田寧官處州戶曹,愛五云山水。其子田達以學(xué)究入仕,因秉性耿直,“不能與時俯仰,遂養(yǎng)德自晦”,父子退居縉云常豐鄉(xiāng)。從史事地理推論,這里所述“常豐”,應(yīng)為縉云常豐鄉(xiāng)。,舉家遷居吳越國屬地,來到縉云常豐鄉(xiāng)定居下來,并避吳越國主錢氏之諱,改姓潛氏。陳懷陽所撰涉及潛佶又仕于吳越國事跡,難與正史印證,又與《潛譜》所載潛佶小傳有別,有偽飾夸耀之嫌,但其所述潛氏來源與五代末年史事,與信史相合②需要指出的是《茶川潛氏宗譜》中也存在夸大先世史跡等問題,此為族譜通病,不影響其輯佚價值。。至此,潛氏先祖離開祖居彭城,轉(zhuǎn)遷吳越國屬地縉云常豐鄉(xiāng)的主因大略如下:一是后梁主朱溫下敕命,令錢佶前往“差守”湖南道,錢佶遂舉家去往湖南;二是朱溫被弒殺后,后梁內(nèi)憂外患,迫使錢佶離開湖南,遷往曾名義上歸順后梁,又相對安定的吳越錢氏領(lǐng)地,并轉(zhuǎn)徙到較為偏僻的縉云常豐定居下來,以躲亂世,遂有縉云潛氏。

        據(jù)乾隆本,明嘉靖丁酉年(1537年)臺州人魯學(xué)周《五云十六都潛氏茶川應(yīng)介二派重修宗譜序》中有一段潛氏族人名宦的記載,鑒于篇幅較長,茲截錄部分:

        五云茶川潛氏,自慶歷中諱有成者,貫開封,至宣和,子時舉登進士。父有減,似為兄弟,為中興南鼎湖弓箭③弓箭:宋階官名。詳見:龔延明.宋代官制辭典[M].北京:中華書局,2007:588。,暫駐稽山巘坒 旻者。潛氏三人曰 、杲、鼎,錫官不受,代蠲丁役,弗克其詳,姑述其大略如此。唐憲宗時諱佶,字正臣,號墅翁,行昌一,府君仕梁兵部尚書,贈銀青光祿大夫,二子,長朝散大夫,知文州,次宣德大夫太保,墓及廟在縣東,相去六十里之余,地曰潛溪,至九世諱雷,仕州判,十二世諱說友,字君高,行順一,淳祐九年進士,歷官知南康軍,浙東按撫使,兩浙運使,知臨安府,官至戶部侍郎,升尚書,端明殿學(xué)士,封縉云郡伯,知平江府,居貞溪塘頭胡典基是也。從友①這里的“友”字疑為“兄”字訛誤。另外,文中兩處“浙東按撫使”應(yīng)為“浙東安撫使”。尚友,字君敬,由進士仕,任湖州儒學(xué)教授,入為承直郎侍班②承直郎:文散官名。詳見:龔延明.宋代官制辭典[M].北京:中華書局,2007:561。,入元為美化書院山長。弟孝友,官至修職郎③修職郎:選人階官名。詳見:龔延明.宋代官制辭典[M].北京:中華書局,2007:576。,湖南師干孝基仕推官④推官:宋幕職官名。詳見:龔延明.宋代官制辭典[M].北京:中華書局,2007:544。,姪常二,為縣尉,后舉通判,歷代為官……我朝洪武間,行淳,諱鳳玉,字谷潤,以文才選任州推官,升江西道御史,自負其學(xué),以別名自戲。朝廷免死,降為主簿,不仕回家,郡縣逼迫催其上道。公即棄家,游于四方,潛入于杭,回文不舉,滯居新城。兄弟子姪不知幾許。以此觀之,則潛氏之顯達榮昌紛紜舛錯不可量也……

        這段宗譜序文記載了縉云潛氏始祖潛佶以及潛說友、潛尚友、潛孝友、潛鳳玉等五人仕宦事跡,其中潛說友仕宦之事《咸淳臨安志》也有簡要記載,兩者相互吻合,互為印證。其他幾人事跡,他書不見記載。由于該文并非通行史籍,但典制史實皆精準(zhǔn),其非偽作甚明,也因此可以認為新發(fā)現(xiàn)縉云《潛譜》較為可信,存有相當(dāng)?shù)氖妨蟽r值。

        二、《潛譜》所載佚文輯考

        《潛譜》收有五代潛佶、宋代潛說友等多篇人物行第(狀)小傳以及潛說友所撰《宋故于都縣朱公墓銘》,皆為《全宋文》未收之佚文,下面分別輯出所存重要人物佚文,且略加考證,并附清代以后潛氏族規(guī),今一并公諸于世,以饗同好。

        1.(始祖)潛佶行第,行第之首:

        尚書公,行昌一,諱佶,字正臣,號墅翁,其先姓錢氏,至五代時,公仕梁,官至兵部尚書,歷官銀青光祿大夫及致仕退閑。公原居彭城,喜游玩四方,見常豐山木清奇,遂徙居焉。未幾,闕子進、穎,遷居潛溪,因公子孫世居而得名焉。立廟祀,公生唐大中五年辛未,卒貞明五年己卯,配夫人黃氏。御葬常豐。生二子:進、穎。

        以上傳文所述與前述《潛譜》族譜序文基本相符。潛佶為縉云潛氏之始祖,錢佶避諱改姓潛佶一事或許是中國潛姓之緣來。

        2.(第二世)佶長子,潛進行第:

        行隆一,諱進,字孝鳥,號從前,尚書昌一公子。歷仕司徒至朝散大夫,出知文州,遂家于蜀,厥后,配夫人李氏,合葬下村。生一子:瞻。

        3.(第二世)佶次子,潛穎行第:

        行隆二,諱穎,字孝猛,號從悟,尚書昌一公幼子。生時,穎異,膂力武勇,征寇有功,官至太保,歷階至宣德大夫,歿后,精靈顯著,御災(zāi)捍患,扣之即有效驗。咸淳二年,封顯佑侯,配父廟。潛溪及下潛以后,子孫顯著,世居焉。 配夫人李氏。合葬螺師山。生二子:四、常。

        4.(第八世)潛雷行第:

        行寧六,諱雷,字崇震,康七公次子,仕州通判,生戊申十月二十四日,卒丙寅八月十八日。娶楊氏。生一子:清。

        5.(第九世)潛時中行第:

        行謙六,諱時中,字萬寶,號國珍。寧八公長子。公博覽經(jīng)書,長通經(jīng)史。仕為樂清縣尉,升睦州通判,官至朝散大夫。娶左庫夫人宋氏,繼娶應(yīng)氏。生二子:超、起。清康熙《縉云縣志》有簡要記載,可引印證為信史[1]59。

        6.(第九世)潛時可行第:

        行謙七,諱時可,字德昭,號國恩。寧八公次子,國子助教。配夫人沈氏。生子二:室、宥。

        7.(第十世)潛超行第:

        行遜一,諱超,字元辰,謙六公長子,仕睦州通判。配氏闕。

        8.(第十世)潛起行第:

        行遜二,諱起,字元星,謙六公次子,公明敏,讀書勸學(xué)過人。仕太常寺博士,管臺□崇道觀①文中所注“□”,為譜本中無法辨識的代號符。。娶左庫淑人宋氏。

        康熙《縉云縣志》卷之四《選舉》中記載為“嘉定庚辰(1210年)太常博士”[1]47。

        9.(第十世)潛室行第:

        行遜三,諱室,字光明。謙七公長子。勤學(xué)讀書,博覽過人。授從仕郎,歷鎮(zhèn)江溫州建寧三府教授。配安人何氏。生一子:祖盛。

        10.(第十世)潛松行第:

        行遜四,諱松,字元亨,號守真。謙八公長子。公讀書勤學(xué),善詩文,以子尚書公蒙朝廷封贈,公授太子少傅。生嘉定戊辰二月初五日,卒元貞丙申正月二十九日。公置產(chǎn)于十七都稠門嶺下,地名曰潛宅基,墓見所存,萬古不朽。娶趙氏,又娶夫人陶氏。生二子:說友、遜友,繼娶左庫夫人宋氏。

        潛松即潛說友之父,據(jù)1998年新修《潛氏》譜記載,潛松自其子說友被籍末之后,遷居(1275年)十七都稠門(村)潛宅莊,遺址完整尚存。又據(jù)《縉云縣志》記載,潛說友之父為潛復(fù),然同樣也有封贈之事[1]60。

        11.(第十一世)潛說友行第:

        尚書公,行順一,諱說友,字君高。遜四公長子。生紹定癸巳年五月初六日。公聰慧嗜學(xué)。淳祐辛丑進士,歷官知南康軍,浙東按撫使,兩浙轉(zhuǎn)運使,知臨安府。才器宏大,善剸繁治劇。時建都臨安,凡宮壸財用,廟堂意向,民訟之曲直,物價之低昂,皆囿于審度之內(nèi)。先任是官,多以曠職廢,公處之裕如,以戶部侍郎,轉(zhuǎn)尚書,至端明殿學(xué)士,封縉云郡伯。見宋鑒。寶 祐 元年后授福州按撫使,兼知宣撫使。景定二年辛酉,建寧部將李雄挾淮兵為亂,公遂被害卒。景定甲子九月十八日,蒙朝廷恩賜御葬十八都昌谷寺后山。配夫人王氏,又娶夫人陳氏,繼娶夫人黃氏,俱合葬昌谷寺后山,見墓四穴。生一子:祖昌。

        該行第所述潛說友生卒年月與信史多有出入。首先是潛說友出生時間問題,按照該傳文所述,潛說友7歲登進士第,19歲生子祖昌(生于1252年),且與同輩尚友(生于1206年)、孝友(生于1203年)相比晚生近30年,顯然不合常理。翻閱比對道光本、同治本、光緒本、民國本宗譜,發(fā)現(xiàn)同治丁卯本并未記載出生年,道光本、光緒本與乾隆本敘述相同,皆為癸巳年(1233年),唯獨民國本記潛說友為嘉定癸未(1223年)年生,比對《咸淳臨安志》《蘇州府志》(道光本)中所載潛說友仕宦歷程,嘉定癸末年生的說法似更為合理。關(guān)于潛說友卒年,《宋季三朝政要》中有明確記載,應(yīng)為宋景炎二年(1277年)①《宋季三朝政要》記載:“二月,大元國兵檄戊,改福安府為福州,置宣撫司,以潛越(說)友、王績(積)翁為副使,李雄統(tǒng)領(lǐng)諸部軍,后李雄作亂殺潛說友。大兵皆去,不留一騎?!眳⒁姡贺?宋季三朝政要[C]//王云武.叢書集成初編:附錄:卷六,北京:中華書局,1985:67。。該傳文中潛說友仕宦時間也相應(yīng)有所更改,《潛譜》因潛說友名節(jié)問題,特修改其生卒年歲,這是族譜中常用的隱晦手法,但潛說友其人名聞后世,其人生卒年月仕宦時間后世典籍多有記載。

        12.(第十一世)潛尚友行第:

        行順八,諱尚友,字君猶,遜十一公子,生丙寅九月十八日,由進士任州府儒學(xué)教授,入為承直郎侍班,入元為(美)化書院山長,卒壬午正月二十九日。娶安人朱氏。生二子:欽、承。

        歷代《縉云縣志》亦有簡要記載,可以兩相印證[1]59。

        13.(第十一世)潛孝友行第:

        行順九,諱孝友,字君謨。遜十二公子,生癸亥十月二十八日,官至修職郎湖州帥干,卒辛未十二月二十九日。配宜人胡氏。生二子:美、良。

        14.(第十二世)潛祖昌行第:

        行元一,諱祖昌,字奇祖,號秉特。尚書順一公子,生淳祐壬子九月二十四日,由進士官至中憲大夫,卒(元)大德辛丑二月十六日,葬十七都南坡。配夫人胡氏,又娶陳氏,合葬昌谷寺前普同院后山。生三子:悅、怡、慥 。

        康熙《縉云縣志》卷四《選舉》記載:“潛祖昌,咸淳甲戌(1274年),瑞安主簿?!盵1]47

        15.(第二十世)潛鳳玉行第:

        行淳十七,諱鳳玉,字谷潤,紹八公幼子,仕主簿,居杭州新城縣。娶俞氏。

        潛鳳玉為潛氏南宋以后少有仕宦經(jīng)歷的族人,其人資料在前文所述《五云十六都潛氏茶川應(yīng)介二派重修宗譜序》中有更為詳細的記載。

        16.潛說友撰《宋于都知縣朱公墓銘》,因存有明顯的史料價值,茲將原文抄錄:

        咸淳甲戌季冬,十有二日,贛州于都令朱公卒于家。明年十月四日,葬于龜形山。以夫人羊氏配焉。孤子咸曰:“先君不幸,至于大故。病革有言,知我無如潛公。吾志必公屬焉?!编?,公知我,我何敢辭。

        按公朱姓,諱端肅,更名夢得,字希伯,縉之金竹人。曾大父濤,進士。大父格,以六子俱仕,得贈宣教郎;贈妣葉氏、徐氏冠帔,封恭人。父慶邦,仕至通直郎;母沈氏,感告夢而生公。

        公生異于常兒,不與眾兒戲,靜默端坐。八九歲,諳誦經(jīng)書不滯。十二三能賦詩,諸弟皆不及。諸父叔咸曰:“是兒有祖風(fēng),必繼祖跡。”

        紹定間,果領(lǐng)鄉(xiāng)薦,授蘄州廣濟縣丞。有富民女奴亡失,其父訟富民殺死。令貪酷,民不勝棰楚,誣服。公至,疑無實跡,忍吏察之女奴所在,求得之,引示女奴父母,遂釋富民。其人號泣不忍去,一邑以為神。且屢平重案,因不得死者,眾部使者賢而薦之,轉(zhuǎn)承奉郎,知湖州德清縣。下車之日,召父老問民疾苦,諭以孝悌。獄不停囚,務(wù)修學(xué)校。令父老擇子弟有志者,遣詣學(xué)。暇日親為講大義、肆程課,不數(shù)年而人才鵲起。且性篤厚,聞人之善,喜見顏色。聽理冤獄,務(wù)得其情,矜而不喜,訟因以息,民俗一淳。

        改宣教郎,知贛州于都。至則下令,俾士人、鄉(xiāng)父老歲會集,教戒子弟,使修孝悌忠信、禮儀廉恥之行。入事父母、出事長上,篤親族、和鄉(xiāng)里,有無相通、患難相恤,以成風(fēng)俗之美。

        咸淳癸酉歲春,天祥文公知贛州,兼江西提刑。公往謁見。文公見公謹厚,有大才,輒與議恢復(fù)計,委以召募,刻期大舉,與共功名。公奮然自任,即募得壯士萬余,衣裝器仗具備,行伍整肅。時日秋操練,志圖報國。文以為前具,請約會起兵,朝廷嘉之。是歲秋,奉檄率部眾赴京,即時視師江淮,會疾發(fā),留數(shù)日,卒于軍。以軍屬一時共事,自文公以下,無不惜之。

        公生于嘉定庚午,至是蓋六十五矣。公生平寬厚嚴重,沉靜寡言。人不見有喜怒之色。俸祿所余,恒以均諸親朋及族人貧者。其居官也,吏咸服其威,民從其化。其去也,士思其教,民懷其惠,是皆所宜表出之者,因為之銘曰:

        猗欹于都,溫恭寬厚;居官清慎,廉勤是守。秉心以正,豪厘不茍。道之綏之,民庶財阜,訟息風(fēng)淳,棠陰草茂。俸祿恩賜,一非己有,菲于奉身,厚及親友。晚圖報國,忠藎不朽。功雖未成,名傳于后。哲人其萎,勒石以壽。

        時咸淳乙亥十月初四日

        該文所述史事也與信史相合,其中涉及人物朱端肅、文天祥與纂文者潛說友之間的人物關(guān)系、事跡為窺探南宋末年政治歷史及潛說友晚年心跡的重要資料。

        上述人物行實、墓志與南宋史實典制及縉云方志多可相互引證,是還原潛氏家族面貌,窺探南宋末年政治歷史的重要資料。另附光緒本《潛譜》計開規(guī)例十三條:

        祠鼓如有亂擊者,先罰豬羊后議其事。新丁生時,出利市錢一百文入常,如有隱瞞者議罰。送神主入祠者,出錢一百四十文。存宗譜如有殘壞失落者,議罰。有子逆父母,婦逆舅姑者,議責(zé)。子孫為奸盜者,議革。祠中賭博者,議罰。祠中喧鬧者,議罰。祠中飲酒醉亂者,議罰。祠內(nèi)除老耆有助外,余俱不許飲酒。祠中壽棺壽木,其余物概不許安歇。敕書一道,遺像一軸,縣志一冊,銅鼓一面,隨值祭者收存。常譜于冬至日送入祠內(nèi),以便查閱,后來續(xù)修,一照常譜刷印。

        三、潛說友“名節(jié)”問題再釋

        縉云《潛譜》中也存在著諸如世系錯亂、為族人隱晦劣跡等通病,尤其是在涉及到潛氏兩位“尚書公”時,《潛譜》修纂者使用夸飾功德、有意忽略劣跡等途徑,不同程度上作了偽飾。這其中有關(guān)南宋末年名宦潛說友的事跡,尤其是他晚年名節(jié)問題,存在著與《宋史》、《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以下稱《四庫提要》)、《咸淳臨安志》(以下稱《臨安志》)等官方史籍明顯不同的說法。茲借著《潛譜》新發(fā)現(xiàn)之契機,考輯相關(guān)史料,就其“名節(jié)”問題進行再釋。

        潛說友因編纂《臨安志》名聞后世,《四庫提要》評價“其人殊不足道,而其書頗有條理……故明人作《西湖志》諸書,多采用之。”[2]但同時也記載[2]:

        宋淳 祐 甲辰進士,咸淳庚午以中奉大夫權(quán)戶部尚書,知臨安府事,封縉云縣開國男。時賈似道方熾,說友曲意附和,故得進。越四年,以誤捕賈似道私秫罷。明年,起守平江,元兵至,棄城先遁。及宋亡,在福州降元,受其宣撫使之命。后以官軍支米不得,王積翁以言激眾,遂為李雄剖腹死。

        潛說友在《宋史》中無傳,但《宋史》卷四百五十《唐震傳》中附有其知臨安府時事跡[3]:

        ……咸淳中,由大理司通判臨安府,時潛說友尹京,恃賈似道勢,甚驕蹇,政事一切無所顧讓。會府有具獄,將置辟,震力辨其非,說友爭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議……

        另外與潛說友同時代的宋人周密撰有《癸辛雜識》,其中有一條記載[4]:

        潛說友,縉云人,甲辰得第,咸淳庚午尹京,凡四年。后因誤捕賈公私秫事去,語之同傳者吳元真,逾年起家守吳,聞北師至,計無所出。適時宰欲以金銀往舒城犒軍,會舒已下,不得進,寄吳門郡庫。潛因移為撒花用,偕表同往。北師既退,自以全城為功,未幾,朝廷知其事,遂罷去。文天祥實代之。后從二王入閩。二王入廣,留守閩中,更反覆,隨之向背,未乃,復(fù)為北守。所共事者王積翁,因眾軍支米不得,王以言激之曰:“潛意也?!彼祛酒矢怪?,王復(fù)作文以祭之。潛與趙裕庵(應(yīng)為“趙格庵”)同邑,初甚相好,后浸不相能。潛既南向,裕庵之子鞏與其子交惡,至聚眾角斗。鞏以女妻唆都,因拉裕庵入閩,以其常帥彼也。還至三衢而歿,鞏后得南劍同知云。

        目前筆者所能見到的有關(guān)潛說友史事資料主要為以上三則。另外,還可以從《臨安志跋》以及歷代《縉云縣志》中看到相關(guān)簡要介紹性史料。從以上三則史料寫成的順序來看,周密的《癸辛雜識》最早,然后是《宋史》,最后才是《四庫提要》,這一點毫無疑問。而從三則史料記載潛說友事跡的“詳略”程度而言,又以《癸辛雜識》最為詳細,甚至論及潛說友與同邑人曾任宋庭參知政事的趙順孫兩家私交細節(jié),而另外兩則就較為簡略,《四庫提要》以記載《臨安志》為主要目的,《宋史》也只是將潛說友事跡置于《唐震傳》中附帶評價。

        從三則史料來看:《四庫提要》評潛說友“其人殊不足道,而其書頗有條理”,簡而不詳;《宋史》論說友“恃賈似道勢,甚驕蹇,政事一切無所顧讓”,以個案論人,事略而論有偏頗。很明顯,前兩則史料成文晚,對于潛說友其人其事的評價逐漸產(chǎn)生“失真”,對于潛說友恃賈似道勢、棄平江城遁逃、降元之事簡單定論,實為不妥。后世其他類如《處州歷史人物評傳》中有《才高品低的潛說友》等文章又僅依托這兩段史料做出評價,使得對潛說友的負面評價幾成定形[5]23-25。

        周密《癸辛雜識》所載有關(guān)潛說友條目以及《潛譜》中潛說友小傳、潛說友所撰《宋于都知縣朱公墓銘》(見前文載錄)等是重新認識潛說友,客觀評價潛說友“名節(jié)”問題的關(guān)鍵史料。

        首先如何認識與賈似道之間的關(guān)系,對于評價潛說友來說相當(dāng)重要。后人普遍以《臨安志》跋中“時賈似道方柄國,志中遇似道銜名,皆提行或空格,未免滋后人之譏”[6],認定潛說友仗賈似道之勢,“官運亨通,平步青云”[5]23。然而,根據(jù)潛說友履歷,淳祐初年進士,歷官知南康軍(同知州)、浙東安撫使、兩浙轉(zhuǎn)運司判官①轉(zhuǎn)運司判官:以朝官或者曾任知州、通判有政績者差充。參見:龔延明.宋代官制辭典[M].北京:中華書局,1997:484。,升兩浙轉(zhuǎn)運副使②轉(zhuǎn)運副使:宋代設(shè)置(路)轉(zhuǎn)運使,總一路利權(quán)以歸上,兼糾察地方官吏;其副職為轉(zhuǎn)運副使,以朝官以上,或者曾任知州(軍),有政績有舉主者差充。參見:龔延明.宋代官制辭典[M].北京:中華書局,1997:483。,之后轉(zhuǎn)入朝內(nèi),任職樞密院編修官,兼刑部郎官,并于咸淳四年(1268年)閏正月,兼知臨安事,咸淳五年(1269年)升戶部侍郎,次年(1270年)以中奉大夫權(quán)戶部尚書,咸淳八年(1272年)罷官。由這段仕宦履歷來看,潛水說友在“漕臣”路線上為官經(jīng)驗豐富,善于處理財政、民政事務(wù),他在任臨安知府期間,更是充分發(fā)揮了其所具有的財政民政才能,《潛譜》說友小傳記其“……知臨安府,才器宏大,善剸繁治劇,時建都臨安,凡宮壸財用,廟堂意向,民訟之曲直,物價之低昂,皆囿于審度之內(nèi)。先任是官,多以曠職廢,公處之裕如,以戶部侍郎,轉(zhuǎn)尚書……”也與此相符。因此,說其以仗賈似道之勢,才得以官運亨通,頗為不妥。

        其次是重新看待潛說友“棄城逃遁”事件。對此,《癸辛雜識》中披露了諸多細節(jié)詳情。其文記載:“適時宰(賈似道)欲以金銀往舒城犒軍,會舒已下,不得進,寄吳門郡庫。潛因移為撒花用,偕表同往。北師既退,自以全城為功,未幾,朝廷知其事,遂罷去?!睆臐撜f友“自以全城為功”來看,與后世諸文所謂“棄城遁逃”之說截然不同。且參對潛說友所自撰《宋于都知縣朱公墓銘》中提到:“咸淳癸酉歲(1273年)春……(朱公)時日秋操練,志圖報國。文(天祥公)以為前具,請約會起兵,朝廷嘉之。是歲秋,奉檄率部眾赴京,即時視師江淮,會疾發(fā),留數(shù)日卒于軍。(說友)以軍屬一時共事,自文公以下,無不惜之……”由此文略見潛說友當(dāng)時心跡,圖強報國,應(yīng)仍是其當(dāng)時之志。然而,因他移犒軍費用以為撒花用,與賈似道一同向元求合之事,引起朝議不滿,并因此更認為他與后世罪人賈似道為“同黨”了。然而,歷經(jīng)此事,潛說友的人生仕宦之路遭遇大轉(zhuǎn)折,于咸淳乙亥(1275年)貶南安軍(江西大余)。由此可見,潛說友“棄城逃遁”之說非實,“移犒軍費用為撒花,自以為全城,因之罷官”才是實情。

        再次是再評潛說友降元之事。從各方史料記載來看,潛說友降元,應(yīng)屬事實。但說法略有不同。例如,《四庫提要》說他“及宋亡,在福州降元,受其宣撫使之命”;《癸辛雜識》記其“后從二王入閩。二王入廣,留守閩中,更(推測為“歷經(jīng)”之意)反覆,隨之向背,未乃,復(fù)為北(元)守”。兩段史料,皆記其降元,而又特注“及宋亡”與“從二王入閩,二王入廣,留守閩中”。則潛說友投降元朝是在早有大量宋屬州縣因臨安宋主獻璽降元開城投降,兩位南宋幼王又被迫逃亡兩廣,見南宋大勢已去的情況之下做出的決定。且《癸辛雜識》各處有關(guān)王積翁事之史料也記載,王積翁用八閩圖籍降元,以邀功,而潛說友則是只身投降于元,后來,受任元福州宣撫使。由此來看,潛說友降元事必為真。后世因之又說其與擅權(quán)誤國的賈似道為“同黨”。潛說友在士人文籍中的形象也因之向著“其人殊不足道,而其書頗有條理”成型固化。

        總之,由于原先史料的稀缺,潛說友及其家族事跡少為人知。對于潛說友的歷史形象,學(xué)者們的認識也頗有片面之處。可以認為,隨著縉云《茶川潛氏宗譜》的新發(fā)現(xiàn)與新考對,潛說友歷史形象得到重新浮現(xiàn),而其中相關(guān)事跡細節(jié),也使得其成為具備窺探南宋末年政治歷史極具價值的史料。

        美女脱了内裤张开腿让男人桶网站| av免费一区在线播放| 日本不卡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精品国产亚洲av久久| 论理视频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 欧美最猛黑人xxxxx猛交| 国产精品不卡无码AV在线播放| 黑丝美腿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网网址在线看| 高潮又爽又无遮挡又免费| 美日韩毛片| 18禁成人免费av大片一区| 久久精品免费视频亚洲| 挺进邻居丰满少妇的身体| 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 成人自拍视频国产一区| 国产tv不卡免费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免费在线亚洲视频| 91综合久久婷婷久久| 亚洲女同系列在线观看| 好男人社区影院www| 乱码一二区在线亚洲| 免费女同毛片在线不卡|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午夜玫瑰园| 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 国产成年无码aⅴ片在线观看| 高潮精品熟妇一区二区三区| 妇女bbbb插插插视频| 国产无线乱码一区二三区| 午夜亚洲精品一区二区| 男人添女人囗交做爰视频| 欧美精品免费观看二区| 亚洲愉拍自拍视频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9久久综合| 麻豆婷婷狠狠色18禁久久| 日本国产视频| 中文字幕丰满人妻被公强| 久久无码字幕中文久久无码| 精品国产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