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臨汾市鄉(xiāng)寧縣雙鶴鄉(xiāng)中心校 劉萬敏
通常備課不僅要備教材、備重點、備難點、備學生、備教法等這些常規(guī)的東西,還應當備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寓教書育人于教學過程中?!跋壬粦搶=虝呢熑问墙倘俗鋈?;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陶行知)。
在教材中每個單元都安排了相關的知識點,通過配以各種形式的習題,從而落實知識。當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習的主體掌握了知識點,就是突出了教材中的重點。
教科書中,單元知識點一個或幾個都匯聚于一個基礎性的知識點,當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能夠充分地認識基礎性的知識點,進而認識和它相關知識點的聯(lián)系,了解它的應用范圍,理解它在生活實踐中解決實際問題的作用,這樣,我們說學生掌握了知識。我們知道,往往在一個班集體中,一般情況下,總是在學習知識點的過程中,一部分學生只能邁出第一步,一部分學生能邁出第二步,還有一部分學生能跨越第三步,所以,做為教學過程中教的主體重要的任務就是如何引導學生,使只能走一步的學生走進第二步,使只能走進第二步的學生走進第三步,使跨越第三步的學生能夠跳起來摘果子,使教學過程中學生這個學習的主體通過了解、理解、掌握和運用知識點,整體性地從一個基礎性的平臺飛躍到另一個理想的平臺上。
那么,什么是了解、理解、掌握和跳起來摘果子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里就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案例來討論。如果某個學生在學習了“7”的乘法口訣只能對關于“7”的乘法算式進行運算,他就只是了解了知識點;如果某個學生學習了“7”的乘法口訣,即能對關于“7”的乘法算式進行運算,還能用“7”的乘法口訣完成相關“7”的除法運算,他就是理解了知識點;如果某個學生學習了“7”的乘法口訣,即能對關于“7”的乘法算式進行運算,還能把“7”的乘法口訣應用到加、減、乘、除混合運算、順逆運算和解決生活實踐中的應用案例中,那么他就是掌握了知識點;如果某個學生同樣是學習了“7”的乘法口訣,卻能夠發(fā)現(xiàn)乘法口訣表中的規(guī)律,甚至還做出了一份更完美的具有從“一一得一”到“十十一百”的乘法口訣表,那么這個學生就是可以跳起來摘果子的。記得有一次在小學二年級的課堂上提出“一個正方形桌面,若鋸掉一個角,還剩幾個角?”的問題,結果有的學生回答“三個角”,有的學生回答“是五個角”,有的學生在思考。老師說:“再想想,還有嗎?”就在所有的學生都靜下來時,有一個學生站起來說:“有”。結果這位學生在黑板上畫出了幾種不同情況答案的圖形。像這樣的學生就是能夠跳起來摘果子的。正是這樣,我們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只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勢,一切奇跡都可以發(fā)生。因為“世界上沒有才能的人是沒有的。問題在于教育者要去發(fā)現(xiàn)每一個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他們的表現(xiàn)和發(fā)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引導”(蘇霍姆斯基)??梢?,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和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zhì),培養(yǎng)學生的人格,培養(yǎng)學生的品行,使學生受到良好的教育,都在教學過程中。
陶行知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告訴我們:“教師的職務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學生的職務是‘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也就是說教學一線講臺上的老師工作的職責,不只是授業(yè)解惑還有傳道,通過教學活動,“教人求真”,使學生在耳聞目睹、示范模仿、言傳身教、試題案例中得以熏陶,“學做真人”,又專又紅,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棟梁之材。
課堂教學是教育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所以他除了本學科教學也很重要地承載著德育、美育、體育、勞動教育的職責。數(shù)學教學課堂與德育課、語文課一樣。有一次學生在課堂做題,當出現(xiàn)分歧時,老師的鼓勵潛移默化地使學生受到了很大的啟迪。在做練習時,針對“小明和班里的9個同學參加賽跑,其中1個同學跌倒受傷不能繼續(xù)參加比賽了,還有幾個同學繼續(xù)賽跑?”這道題,大部分學生回答“還有9個同學繼續(xù)參加賽跑”,其中有一個學生卻堅持“還有8個同學繼續(xù)參加賽跑”,老師讓這位學生說說看,這位學生說:“有一次,也是這樣的賽跑,也是一個同學受傷了,結果一個同學扶著他去了醫(yī)院,賽跑少了兩個同學?!卑嗬镉械膶W生點頭,有的學生疑惑。“很好!”老師接著說:“我們應該向他鼓掌”。掌聲后,“這是我們生活中的榜樣。我們每一個人遇到這樣的事情,都要想到獻愛心幫助他人!”老師的一席話,激起了全班學生的一片熱情。一道題,一段話,使學生插上了理想的翅膀。
學校是培養(yǎng)人的天堂,教育教學改革發(fā)展中,如何通過備課和課堂教學使學生掌握知識是一個方面,如何通過教學過程使學生受到理想和信念的教育又是一個方面,它們都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