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德州市實驗中學 王淑芹
高效課堂改革在我校如火如荼的進行,老師們積極響應,并在實踐中進行孜孜不倦的探求,希望為學校發(fā)展,為學生成長提供更好的條件。我在實踐課堂改革的同時,把自己的教學許體會與感觸與教育理論研究放在一起,發(fā)現(xiàn)課堂改革要取得成效,除了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勇氣進一步完善課堂模式之外,還需要相當?shù)钠橇Υ蚱脐惻f的教學行為與觀念。
現(xiàn)將幾點感觸,結合具體案例與大家共享與思考。
在上一屆高一化學的教學中,我鑒于學生掌握化學方程式是難點,繼續(xù)采用加大檢查力度的方法,采取每節(jié)課聽寫的手段督促學生復習。同時,我也留心做了調查。結果并不讓我滿意。一是學生反映背誦化學方程式是學習化學的頭等難題,想起來就怵;其次是出現(xiàn)了令我意想不到的奇怪現(xiàn)象,有少數(shù)學生對方程式倒背如流,但在具體問題的解決中卻一籌莫展。問題在哪里?
對此,我和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了交流,發(fā)現(xiàn)了問題的癥結。因此,在本屆學生又面臨高一化學的學習內容時,我調整了思路:立足于必修1前兩章內容,發(fā)揮理論的指導作用,引領學生借助元素與物質的分類思想,發(fā)揮研究物質性質的基本方法和程序的指導作用,從微粒觀和學生一起探究了碳、硫、氮等元素單質及其化合物的性質。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掌握了研究物質性質及其化學反應規(guī)律的角度和方法,基本能夠從離子反應角度、氧化還原角度去分析具體化學物質的性質,并主動用方程式去表示化學反應。結果出現(xiàn)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極少聽寫檢查的情況下,學生的方程式書寫卻不再成為問題,相反,他們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卻有了極大提高。
這就證明,學習貴在方法,效果貴在興趣。當老師真正真正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怎樣才是最好的學習方法”的時候,才可能找到最佳的教學方法。
如今,大部分孩子都在相對優(yōu)越的環(huán)境中長大,自小受到家長和學校的過度保護,很少遭遇困境,因此他們也鮮有機會培養(yǎng)自己克服挫折的關鍵能力。而美國教育學界近幾年正被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所席卷,那就是Grit(堅毅)。正向心理學指出了預示孩子未來成功的“七大秘密武器”,它們分別是:Grit堅毅、Zest激情、Self-control自制力、Optimism樂觀態(tài)度、Gratitude感恩精神、Socialintelligence社交智力、Curiosity好奇心。
我?;瘜W教研組組長劉老師在講到這一問題時,說到了兩件事,我認為很有借鑒價值。
當他發(fā)現(xiàn)班里鄭某對化學學習極缺乏信心,放任自流的狀態(tài)時,就使用了激將法。課堂上對該生進行了提問,答不出,由另一名同學解答;劉老師又對她提出了第二個問題,依然由其他同學來解答;反復幾次,鄭某自己就笑了,說:“老師,您別問了,我對化學一竅不通!”劉老師也笑了,說:“我們找找,因為有‘竅’才通嘛,同學們說是不是?”大家以掌聲回應,好奇的瞪大了眼睛,看著這對師生怎樣收手。劉老師說:“你看,大家對你充滿信心和期望!這樣,你說一條最熟悉的化學知識點,如何?”鄭某在思考之后,說出了化學反應的四大基本類型。這一經歷之后,鄭某在化學學習上表現(xiàn)出了前所未有的激情與耐力,她頻繁往返于教室與辦公室之間,課堂上出現(xiàn)了她主動走上講臺的第一次、第二次,一顆小苗終于敢于面對自然界的風風雨雨。劉老師自己評價說,在她自我感覺很糟糕的時候給她創(chuàng)造了機會,是我這節(jié)課最成功的地方。
同班的雷某,是一個在別人眼中略顯遲鈍的男孩,突然在課堂上想說點什么。劉老師就果敢的將機會給了他,他竟然欣欣然走上了講臺。心懷詫異,但略顯激動的老師帶頭鼓起了掌。他小心的,逐字逐句的說著,錯了,重來,一次,兩次……同學們開始躁動,但老師卻更加鄭重的、專注的傾聽。雷某看了看老師,竟然對著同學們說:“傾聽是一種美德!我們都有的哦!”老師點了點頭,同學們也靜下來,雷同學在自己的努力下,終于完成了他歷史性的突破。他自己很滿意,同學們很佩服,而此時的老師心里確信,又一名化學勇士出現(xiàn)了。那節(jié)課,雖然基本教學任務沒有完成,但是,稍長的時間給了一個雷同學,卻帶動了整個班級。同學們相信,只要堅持,就沒有什么做不成。
這兩個案例讓我感受到,課堂中對學生而言,真正的探究、體驗過程或許比他們獲取答案更加重要。真正的體驗,在學生心里種下了自信的種子,這顆種子的結果,就是堅毅的性格品質,這將對學生以后的人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部分教師們屢屢提出課時與教學任務之間的矛盾,我們應怎樣解決呢?我反復思考了兒子對高一語文課的感受,并聽取了他的班主任對任教劉老師的評價。
在班主任的評語中,我了解到,這位劉老師雖說年紀不大,但教學相當有一套,對學生要求非常嚴格。她所任教的班級,語文平均成績通常要比平行班要高出15分左右。劉老師是怎么做到的呢?
兒子是這樣描述語文課的:只要是語文課,我們在上課前就開始忙碌。教室中所有的黑板,都被學生占領,他們抓緊時間板書各種問題,比如字詞、病句分析、美文賞析等等,甚至有時還抄課文。上課鈴一響,老師就開始聽我們講解黑板上所有的內容,我們一起聽、一起講,很享受。
當說到學習進度的時候,兒子笑了,“好像我們班比任何一個班都慢,但實際上,沒有誰能比我們班學習的范圍廣。他們想不到,其實我們把整本教材中的內容已經都學習到了?!?/p>
我感受到了這位劉老師在教學策略上的恢弘大氣,也由衷佩服她那種敢于打破陳規(guī)的勇氣。劉老師用事實告訴我們,教材中的某些部分是可以進行靈活整合的,如果我們進行了精心的設計和整合,可以將教材內容適當重組,這樣,我們必然能收獲另一種成果。
現(xiàn)在,我不再說每個學生都是一座金礦,這種論調會誤導教師想方設法去開掘,無形之中把自己置于教學的中心。我要說,每個學生都是一顆種子,教師應該做的事,就是給種子提供適應其成長的土壤,讓他們健康成長,開出自己最美的花。
教育,是最具挑戰(zhàn)性的事業(yè)。而課堂改革,需要教師的勇氣、智慧和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