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金蘋果愛彌兒幼稚園 袁 嬡
早操是幼兒徒手或借助器械而進行的一種集體性、全身性的身體鍛煉。它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計劃、按照一定要求而編排的綜合身體動作練習。早操的目的是發(fā)展幼兒的身體動作、促進幼兒身體均衡生長、形成幼兒良好的集體觀念的認識。但是長期的思維定勢,導致早操的動作單一,重視運動技能的單一目標,同時使得教師在大班幼兒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中,忽略了對幼兒有著重大作用的早操環(huán)節(jié)。
本學年,大班組結合幼稚園課題研究的方向,大膽地對早操做出了嘗試和改革,通過適度刪減徒手操,創(chuàng)新器械操的方式,將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整合進早操中的思路,梳理出大班合作式器械操的設計與組織的技巧。
“合作性器械操”從字面上可理解為:“合作性”+“器械’”=“合作性器械操”。而如何使兩者融洽的相結合變成合作性器械操呢?就需要我們思考如何選擇正確的合作性器械在兩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所以選擇怎樣的合作性器械成為了教師最先所要思考的,什么樣的器械才是適合于合作性的早操中使用呢?教師首先考慮到的便是器械的長度、大小能夠滿足于兩名幼兒共同使用。其次才是能夠在早操活動時體現(xiàn)“合作性”,能夠滿足于幼兒動作展示的變化需求。通過以上思考,最終我們將早操器械確定為了皮筋、竹梯、長椅子以及大號呼啦圈。這四類合作性早操器械長度、大小滿足兩名幼兒共同操作;另外皮筋的彈性具有多變性,竹梯、長板凳、呼啦圈的特殊造型具有更多的操作性能夠滿足于幼兒在早操活動時的合作性動作展示的需求。
合作是指二人或合作的方式是個人與個人、群體與群體之間為了達到共同的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種聯(lián)合行動,因而一致的目標是合作的前提。教師要考慮到如何讓兩名幼兒在同一空間有最佳配合距離,在同一時間能夠相互協(xié)調配合動作是最為基礎的條件,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在進行動作創(chuàng)編時,最先考慮的便是站位不同創(chuàng)編動作就有所改變。
因此在創(chuàng)編整套操時,找到了以下兩個規(guī)律:一是面對同一方向,相鄰面受限,動作固定始終朝著一個方向做。二是面對面或背對背時,為求整齊效果,兩人的動作是相反方向操作的。
在早操編排時,還要考慮如何讓幼兒身體每個部位都能得到鍛煉。這就需要將器械在“一物多用”的功能上充分體現(xiàn)。根據(jù)班級器械實際情況,不同的對象有針對性的創(chuàng)編具有代表性的創(chuàng)新動作使之器械在各操節(jié)中“大顯身手”。例如:呼啦圈操——教師更多的是利用空間,教師想到這點根據(jù)特性,創(chuàng)編的動作就與地面互動較為親密。長板凳操,較為重的長板凳,教師更多選擇在椅面上進行動作創(chuàng)編。皮筋的彈性在上肢以及跳躍運動上,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幼兒在操節(jié)中,共同開合皮筋,進行配合。竹梯操,班級教師充分利用竹梯的造型特點,中間高、矮不同的階梯,進行體轉以及下蹲動作創(chuàng)編。孩子可以根據(jù)竹梯上的隱形提示(竹梯的階梯)來展示出動作。
1.前期的動作設計相對掌握較容易,目的更多是在把握器械的使用特性上
在以前的早操活動中孩子們都是一人一個器械,各自玩各自的,如何讓孩子們從一個人獨立完成早操順利的過渡到兩人合作完成早操,我們采取了先易后難逐步過渡的方法。因此孩子們在剛開始學習合作式早操的時候我們從投放早操器械開始,先讓幼兒熟悉早操器械,在體育游戲、分散自選活動中嘗試合作玩器械,等幼兒熟悉了器械的特性后,我們降低合作式早操的動作難度,激發(fā)起參與合作早操的興趣,學習簡單的合作式早操動作,達到鍛煉幼兒身體,促進幼兒身體協(xié)調性發(fā)展以及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
2.后期的動作在原有的基礎上提升難度,讓器械的特點發(fā)揮得更加極致
在一段時間過后,孩子們已經(jīng)熟悉了操節(jié)動作,具備了初步的合作運動能力,對合作式早操也不再像前期那么興趣濃厚,原有的動作不能有效的促進幼兒動作發(fā)展及合作能力的提升時,我們調整部分操節(jié)動作,充分挖掘器械的特點在原有的基礎上提升難度,使器械操再次變的具有挑戰(zhàn)性和趣味性。例如:竹梯是幼兒喜歡的器械,他們喜歡在竹梯上爬上爬下,但是幼兒在大班上期的動作發(fā)展水平使幼兒不能在操節(jié)中完成這個動作,在下期的操節(jié)中我們將攀爬竹梯編進操節(jié)中,既帶給幼兒新的挑戰(zhàn),又促進幼兒動作協(xié)調性發(fā)展及合作能力的提升。
每一種器械在孩子們的眼中都會變幻出多種不同的玩法,有的可以兩人合作,有的可以三人合作,有的可以六人合作,因此我們在接下來的分散自選環(huán)節(jié)為幼兒提供充足的自由玩耍的空間,引導孩子們充分利用器械玩出多種合作玩法,達到鍛煉身體培養(yǎng)合作能力的目的。比如利用竹梯抬轎子、拉小車、爬高等,利用橡皮筋多人合作跳繩等,利用板凳滑雪橇、劃龍舟、蹺蹺板等,利用呼啦圈和其他輔助器械一起玩跳圈等等,這些玩法在操節(jié)中沒有辦法做到,但是在分散自選環(huán)節(jié)孩子們都可以和同伴合作完成。
以上便是我們在開展一學年的合作式早操后小結出的在動作設計與教師組織上的小技巧。在有了這樣的嘗試后,我們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這一屆孩子們在對“合作”概念的理解上較以前有了很大的進步,而老師的觀念也有了轉變,合作在早操中的體現(xiàn)不僅僅局限于器械操部分,隊列隊形乃至跑步環(huán)節(jié)都能融入,遵循文中所提及的循序漸進的原則,下一步我們會逐步嘗試,班級與班級間的合作,最終希望實現(xiàn)年級組之間的合作,這樣便能讓合作式早操的內容更加深化,讓早操的價值實現(xiàn)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