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汕頭市濠江區(qū)河東文華學校 黃映香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在總目標中明確指出:培養(yǎng)學生“具有日??谡Z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fā)展合作精神?!?《語文課程標準》把原大綱中的“聽話、說話”修改為“口語交際”,這不僅是提法上的改變,更是教學觀念的改變。那么,我們又該怎樣在語文教學中開展“口語交際”教學,教給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呢?
口語交際是母語教學中的重要內容,長期以來在語文教學中,口語交際一直處在被忽視的地位?,F在口語交際作為一種重要的語文素養(yǎng)被提了出來,同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語文綜合能力一起在每個學段的目標中都有明確的要求。廣大教師已經逐漸認識到口語交際能力是公民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是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對于推行新課程標準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無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特點進行教學。而許多老師對這方面的了解不夠,教學的隨意性、盲目性大,不能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設計不同的語言訓練。在教學中缺乏教師的必要的引導,存在低水平的簡單問答或低層次聊天現象,致使學生語言表達缺乏條理性,語意不連貫,缺乏快速組織語言的能力。
長期以來,各類語文考試只有讀寫,沒有聽說,對口語交際能力的評價只偶見于課堂上隨意的、模糊的、憑整體印象的評價。而現今考試的指揮棒的作用依然很大,因為不考試,不評價,老師不愿教,學生不愿學。因此,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是扎實有效地進行口語交際教學的必要前提,但這無疑給我們每一位教師提出了艱難的抉擇。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
作為教師,應密切與家長的聯系,有效開發(fā)、利用家庭與社會的學習資源,充分認識到“生活無處不課堂”。家庭中,社會上,如雙休日、節(jié)假日的外出,家庭的來訪接待、聚會等,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主動地多去接觸人,主動地交際。過后,也可以到課堂上搞一次“真實再現”,教師借機給予指導。
教師可以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挖掘教材內涵,創(chuàng)設形式多樣的交際情境。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及時引導學生如何開始自己的發(fā)言,如何傾聽,如何評價別人的發(fā)言,如何提出自己的建議,如何指出別人的不足等。如教學《田忌賽馬》一課時可以讓學生用馬的模型演示比賽的場面,邊演示邊解說。首先各小組輪流進行,然后推選代表上講臺演示,按演示過程將兩次賽馬經過有順序地講述。通過演示活動,增強學生口頭表達的條理性,而且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同時,口語交際還是現實生活的需要,口語交際的環(huán)境必須是現實生活的呈現或再現。生活化的交際環(huán)境,才具有真實性。一定的情境是學生增強生活體驗,激發(fā)思維與表達的環(huán)境條件和動力源,和諧民主的氛圍則是學生大膽進行口語交際的前提。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符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適學生的認知水平,密切聯系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新精神。因此,教師應該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特點,制訂不同的口語交際訓練的要求,降低難度,循序漸進,提高學習興趣。
兒童的語言、思維、個性發(fā)展在不同年齡階段有著不同的特點,這是兒童心理發(fā)展所具有的一種客觀規(guī)律。因此,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了解不同學段的孩子心理特點及口語交際能力發(fā)展的規(guī)律,制訂不同層次的口語交際訓的要求。
如何改進口語教學,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和水平,可按年級段由低到高采取如下對策:
要引導小學生“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周圍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結合課外閱讀,共同討論”。
(1)在活動中培養(yǎng)口語交際能力。教師要根據兒童的心理特征,精心設計和組織各種有趣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鍛煉口語交際能力。
(2)在情景中培養(yǎng)口語交際能力。利用幻燈片創(chuàng)設一個故事的開頭,然后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編童話故事。
(3)在操作中培養(yǎng)口語交際能力。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更應注意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增強口語交際的操作性,以強化訓練效果。
(1)以讀學說。朗讀是學生口頭表達的基礎,重視朗讀的訓練。
(2)以說帶學。素質教育的課堂教學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模式。
(3)以聽導說。小學生最感興趣的是聽故事,根據學生這個心理特點,可以組織學生收聽有較強趣味的錄音故事,并要求學生說出重點,交互設疑、解惑,復述故事。
口語交際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在教學中,教師要處處留心,有效開發(fā)、利用各類學習資源,努力營造和諧、互動的交際氛圍,創(chuàng)設真實的生活化的交際情境,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教學的實踐活動,努力拓寬口語交際的訓練途徑,落實有效的評價機制,讓學生在實際的體驗、操作中,積累經驗,培養(yǎng)口語交際能力,為他們成功地進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