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淑微
(浙江省杭州市聞濤中學)
復習課是科學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課型,它從“橫”“縱”角度將已學過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加以分類、合并、歸納,使之形成知識網(wǎng)絡,形成新的認識結構,從而達到查漏補缺、系統(tǒng)梳理、夯實“雙基”、提高能力的作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但現(xiàn)在,復習課往往成為新課的重現(xiàn),舊課的大雜燴,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科學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內(nèi)容繁雜,知識點繁多。傳統(tǒng)的復習模式:教師整理基礎知識—學生識記基礎知識—學生解題鞏固知識,復習課變成了知識的整理課。而大部分知識學生已經(jīng)掌握,沒有新鮮感,枯燥乏味,復習效率低下。
“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边@是流傳多年的一句順口溜。為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不少教師把復習課變成了考試課,以考代練,以考代復習,沉重的考試負擔不僅壓得學生喘不過氣來,同時也加重了老師的工作量,減少了備課的時間。
傳統(tǒng)的復習課是教師“一言堂”的“填鴨式”教學,不少教師總習慣于把學生活躍的思維納入自己預定的軌跡中——教師講解學生聽,教師提問學生答,教師出題學生做?!耙陨鸀楸荆瑢W為中心”的理念完全得不到體現(xiàn),學生漸漸失去了學習科學的熱情和興趣。
因此讓學生學會有效的復習方法,運用思維導圖構建良好的知識體系迫在眉睫。
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將信息圖像化,有利于提高學習者的學習效率和記憶力。思維導圖就是這樣一個革命性的思維工具。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圖,它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或相關的層級圖表現(xiàn)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利用思維導圖,為學生提供一種新的復習方法,提高復習課的效率。
科學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對學習的系統(tǒng)性、邏輯性以及發(fā)散性都有著相當?shù)囊?。盡管在教材的編排上采用了同學科集中的形式,但學生仍感到科學知識是零散的、繁雜的、難記的。就像珍珠斷了線,缺少連接各知識點的一根線。由于缺乏應有的結構體系,這種無序狀態(tài)的、星羅棋布的科學知識只能在大腦里瞬時貯存,時間一長就會遺忘?;诳茖W學科知識的特性,必須強調(diào)“理解性記憶”和“結構化思考”。在復習課中,若能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將知識概念繪制成思維導圖,形成層次化的知識網(wǎng)絡,理清新舊知識間的關系,可以幫助我們從繁雜的信息中迅速找出重點,查漏補缺、理順思路、看清本質(zhì)。如下圖就是學生在學習了《代代相傳的生命》這一章內(nèi)容后畫的思維導圖,小小的一張圖,把人體、動物、植物三方面的基礎知識形成知識網(wǎng)絡,脈絡清晰,一目了然。
融入了思維導圖的教學讓學生從散雜的、片段的、機械的學習提升為注重關系、充滿探究的有意義的學習。而且思維導圖實現(xiàn)了可視化學習,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引領思維走向,促進概念建構,有助于學生理清新舊知識的關系。
在科學的復習中,教師發(fā)現(xiàn)對某一知識點學生還能掌握,但是如果是對多個相似知識點進行整合、對比、辨析,學生就會混淆,不知所措,歸根結底是學生知識的橫向聯(lián)系差,知識間的邏輯關系不清晰,知識的框架結構不清晰。傳統(tǒng)上,對相似知識點教師經(jīng)常運用表格進行梳理對比,但是效果一般。若在復習課中引入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將相似知識點繪制成思維導圖,辨析相似知識點間的聯(lián)系,發(fā)現(xiàn)其內(nèi)在邏輯關系,就能引發(fā)學生的“頭腦風暴”,給科學復習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加一幅電學重點實驗思維導圖(研究電流與電壓,電流與電阻,伏安法測電阻,測小燈泡電功率的四個實驗思維導圖的)
復習課的教學重在知識重新回顧、梳理綜合、結構重組,而思維導圖將信息圖像化,將過程顯性化,幫助學生優(yōu)化知識結構,掌握內(nèi)在規(guī)律,提高復習效率。
新課程理念認為,課程不是教材,教學也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或是“知識移植”的過程。新課程理念下,更多地鼓勵教師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提倡教師對教材的重新理解和建構,細致整理和整合。特別是科學課程,同一塊知識點有時會分布在不同年級的教材中,這樣安排一方面照顧了學生智力發(fā)展水平和接受能力,但同時也打亂了科學知識應有的結構體系。如果能在科學復習課中大膽地整合教材,對同類知識點進行拓寬和重組,引導學生畫出思維導圖,加強同類知識點的關聯(lián),會使復習效率事半功倍。
如有關壓強的知識點。七下第三章學習了固體壓強和液體壓強,八上第二章學習了大氣壓強和流體壓強,教師復習時可對這塊內(nèi)容進行整合。如下圖學生整理的有關壓強的思維導圖。學生在整理的過程中,自然而然會思考固體、液體氣體和流體壓強的異同點,分析歸納、整理,找到它們的關聯(lián),一幅圖勝似千言萬語,方便了學生的記憶和理解。
在科學復習課中,教師利用思維導圖大膽整合教材,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教材,融入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對教材知識進行教學重組和整合,關鍵是通過圖形技術,引導我們?nèi)X思考,充分有效地將教材中的知識激活,而不是一味拿著書本在那記憶公式,做推敲,做題目。
將思維導圖應用于初中科學復習課教學中,改善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的眾多不足,能夠?qū)崿F(xiàn)更加理想的教學效果,應用成效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思維導圖中的圖形、色彩、線條等,可以組成一幅便于記憶且結構清晰的圖,符合人的大腦思維特性,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性思維,強化學生的記憶能力,在潛移默化中掌握高效的記憶學習方法,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得到了提升。
學生在創(chuàng)作思維導圖時,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探索適合自己的構圖方法,形成獨一無二的風格。在探索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到科學的魅力,并在取得成果時樹立學習自信心,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加強對知識的記憶、理解、應用,提高了復習效率。
思維導圖可以更加直觀、形象地將知識點的層級關系,以及彼此之間的關聯(lián)性呈現(xiàn)出來,其中的矛盾與差異一目了然,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更為清晰的學習思路,在腦海中構建完善、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結構,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提高了學習效率。
總之,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新的思維模式和教學工具,它可以把枯燥的知識變成有層次的發(fā)散思維圖,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把思維導圖應用到初中科學復習教學中,可以改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不足,優(yōu)化學生的知識結構,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一個龐大的知識體系,使新舊知識更容易被消化和吸收,不僅增強師生之間的上課交流,提高復習課的上課效率,而且學生通過思維導圖的訓練,突破習慣性的橫向、縱向思考,培養(yǎng)了學生發(fā)散性的思維方式,讓科學課堂“活”起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1]李平.論思維導圖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7(2):234.
[2]楊軍.初中化學教學中思維導圖的運用實踐[J].教育界(基礎教育研究),2015(1):157.
[3]惠為標.思維導圖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4(20):99.
[4]胡惠芝.初中科學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研究[J].神州,2016(7):60.
[5]肖俊.思維導圖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南昌師范學院學報,2014(6):27-31.
[6]陳佳勝.思維導圖在初中科學學科教學中的應用[J].青年時代,2016(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