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毅
(上海宋慶齡學校)
如何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教育者密切關注且不懈探索的方向。我認為,要想解決復雜問題就應該讓學生從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入手,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總目標里提到了“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增強應用意識,提高實踐能力”。在現行的小學數學課本中就有許多這樣的知識點,既可以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探究數學知識,又可以利用課堂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我以上教版數學課本三年級第一學期的“單價、數量、總價”一課為例,探索如何帶領學生探究生活中的數學奧秘。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連環(huán)答題,被抽到學號的同學與周圍的同學合作將乘除法算式相互轉換。以游戲的形式帶領學生進入數學的情景,激活由乘法和除法算式相互推導的知識,與本課的內容做鏈接。1.為學生提供兩種不同背景的材料:(1)數量相同,總價不同兩種鉛筆:第一種2支4元,第二種2支6元。哪一種便宜?(2)數量不同,總價相同兩種紙巾:第一種3包6元,第二種2包6元。哪一種便宜?引導學生交流、對比、歸納、總結?!駥W生感知背景材料,并獨立解決問題?!窠涣?、對比不同的解答方法?!駳w納、總結基本的比較方法。在購物的情境中引導學生感悟各種不同的價格比較方法。2.通過材料引出“單價”的概念:(1)兩種蘋果:第一種3千克9元,第二種2千克8元,哪種蘋果貴?引導學生進行溝通,使學生整體感悟所提供的背景材料的相同之處。(2)通過材料中求得的一支鉛筆多少錢,一包紙巾多少錢,每千克蘋果多少錢來引出“單價”的定義——單位數量的價格。引導學生感知不同背景材料中的共同特點,初步感知“單價”的內涵。●比較第二小題的方法與前面方法的差異,感悟求單位物品的價格的簡捷性與必要性?!耦惐惹蟪銮懊鎺讉€材料中的一個數量單位物品的價格并進行比較,歸納提煉出一支鉛筆多少錢,一包紙巾多少錢,每千克蘋果多少錢。3.教師示范列舉生活中“一個數量單位物品的價格的例子,引導學生概括,辨析單價的含義?!駥W生舉例并交流?!襁x擇題辨析。在“單價、數量、總價”這三個概念中,“單價”是核心概念,如果理解了“單價”的內涵,學生就可以在實際情景中很輕松地理解“總價”與“數量”這兩個概念,并總結出它們之間的數量關系。一、熱身練習 抽學生學號提問,復習乘法和除法算式相互推導的知識。二、整體感悟“單價”的意義
本課從導入環(huán)節(jié)開始,就把學生帶入到了“購物”的生活情境中,在新授課、課堂練習、拓展一直到最后的梳理總結,課堂中除了“單價、數量、總價”外,還多次出現了“發(fā)票”“購物單”“社會實踐預算清單”等一系列與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物品,每一個物品都是一個模擬的生活情境,學生在這一個個情境中討論、探索解決問題,并在這個過程中也獲得了不少成就感以及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在本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對學生學習活動和學習路徑的引導、設計。不同于常規(guī)數學課“先學公式,再算題目”的設計,本課著力于讓學生發(fā)揮自己所學的數學知識,借由生活情境和常識來引導學生自己探究出“單價×數量=總價”“總價÷數量=單價”“總價÷單價=數量”這三個數量關系式,讓學生切實體驗到數學從生活中來,又回到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