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東良
摘 要:現代教師的職業(yè)功能不僅是傳道、授業(yè)、解惑,更重要的幫助學生理解生命的意義和生活的價值。時代在發(fā)展,學生觀念在改變。教師必須放下傳統(tǒng)的“師道尊嚴”,關注學生的個性成長和學生的心理變化,用愛心與學生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才能陪伴中學生渡過美好的青春學習期。
關鍵詞:愛心;“師道尊嚴”;傳道、授業(yè)、解惑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01-089-1
傳道、授業(yè)、解惑是教師的教學行為,而開啟學生心靈的窗口,與學生心靈溝通是教師的教育行為。教師只有成為學生心理成長的導師,才能稱得上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只有熱愛教育事業(yè)、熱愛學生、熱愛生命才能用行為感染學生,才能與學生建立深厚的友誼,才能讓學生在和諧的環(huán)境中健康成長。
一、信心是成功的源泉
蕭伯納曾說過: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為偉大,化平庸為神奇。中學生可塑性很強,但面對沉重的學習負擔和升學壓力,往往會使學生產生厭學、考試焦慮等問題。如果教師缺乏對學習自覺性差、沒有吃苦精神或智商一般學生的關心和呵護,那么學生就會關閉心靈的大門,無形中就會扼殺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如果教師善于深入學生,與學生溝通,精心設計教學,給學生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并向學生傳輸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思想,就容易幫助學生找回自信,解除學習心理障礙。教學實踐證明:有信心的學生會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在學習上,不怕失?。辉谏钪?,不怕困難。他們不僅學習上成績優(yōu)異,思想上也積極上進,尤其在面對困難時,敢于接受挑戰(zhàn)、敢于實踐創(chuàng)新。信心能樹立人的毅力,鍛造人的意志,信心是學生獲得優(yōu)異成績的保障。有信心的學生無論在學習道路上,還是在人生道路上都能走得更高、更遠。
二、恒心是成功的基石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無論學生在獲取知識還是博弈人生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困難和挫折。在困難與挫折面前,眉毛上的汗水與眉毛下的淚水是我們的選擇。倘若我們只有堅守信念,選擇用汗水澆灌成功之苗,必將撥云見日,擁抱成功。世人都知道“天道酬勤”的道理,居里夫人為了學習知識,每天努力學習到深夜,但由于過度勞累和營養(yǎng)不良,她經常暈倒。但她沒有放棄努力、放棄學習,她最終站在了諾貝爾獎的領獎臺上,贏得了成功,獲得世人的尊敬。然而,能指物作詩、文理可觀的神童方仲永,在不勤奮學習后變得“泯然眾人矣”,世人都替他惋惜不已。因此,一個人無論是天賦稟異還是才智一般,倘若努力,必將功成名就;倘若不努力,終將默默無聞一輩子。在人生漫長的求學和人生道路上,恒心是成功的基石,努力是成功的階梯。一個人沒有恒心就沒有毅力,沒有志氣就不會努力,只有堅守信念,厚積薄發(fā),成功才會如期而遇。
三、耐心是成功的靈魂
耐心是一切聰明才智的基礎,耐心是一種成熟的表現。每個人在學習和人生道路上都會遇到艱難與坎坷,克服困難、踏平坎坷,耐心是不可缺少的。一個人失去耐心就如同失去靈魂:在學習的海洋中將會失去坐標,找不到成功的彼岸;在人生旅途中會迷失方向,找不到人生的價值。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成長期,每種花都有不同花開的季節(jié),教育需要有靜待花開的耐心,教育需要尋找成長的契機。在學生學習成長的道路上,教育既需要智慧,又需要耐心?!按笥碇嗡?,疏而不堵”這是教育智慧;“時光不語,靜待花開”這是教育的耐心。在學生心理成長過程中,教師要有耐心傾聽涵養(yǎng),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人生能有幾回搏?教師要能珍惜學生的拼搏機會,要能珍愛學生的生命價值;教師要能把握教育的契機,要能滲透學生的心靈。教師只有關心學生,關愛生命才是擁有最美靈魂的人。
四、愛心是成功的搖籃
生命是愛的結晶,有愛才有生命,生命的過程就是愛的過程。教育需要愛的種子,教育需要愛的土壤,教育是愛的傳遞,教育是愛的奉獻,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學生的成長過程是接受愛的過程,學生的學習過程是感受愛過程。小學生沉醉在愛的海洋里,有父母的愛,有教師的愛,有同學的愛,有長輩的愛。當孩子漸漸長大的時候,父母對孩子的愛變成了期待和希望,長輩們對孩子愛變成了嘮叨和思念,教師對學生的愛變成了嚴格與規(guī)范。愛的形式發(fā)生了變化,青春期的中學生極易對這種愛的變化產生誤解,形成情感無愛的空洞。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的學習壓力越來越大,學生往往會尋找情感的寄托。學生同性之間的交往、溝通不會被教師所關注,而異性間交往極易受到教師和家長的關注,常常被認為是“早戀”。也有學生缺乏同學間的交流、師生間溝通,對學習產生厭學情緒,對家長和教師的教育產生逆反心理,對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產生妒嫉心理,或自我封閉產生孤獨心理等。教師只有找到學生問題的根源,才能幫助學生去除病根。中學生心理問題的根本是缺乏對愛直觀感受和對愛的理解。教師要創(chuàng)造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通過開展活動來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通過師生交流,同學互動,讓學生感悟到愛的存在。相信每一個學生只要沐浴在愛的陽光下,所有的心理問題都能得到解決,所有的學生都能健康成長。
總之,教師的人格魅力有一種無形的榜樣力量,教師的“愛”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原動力。陶行知先生說得好,“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正是教師無私奉獻愛心的典范。熱愛教育事業(yè)、熱愛學生、熱愛生命是每個教師的投入教育事業(yè)的初心。在教育實踐中,教師不僅要把眼光聚焦在優(yōu)秀學生的身上,也要把更多的寬容和耐心放在問題學生身上。教育是公平的,教師的愛要撒向每一個學生。教師只有用真愛才能洗滌學生內心深處的塵埃,才能讓學生的靈魂得到洗禮,才能融化學生的心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