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紅
【摘要】 目的 分析瑞舒伐他汀與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療中的臨床療效。方法 120例冠心病患者, 依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60例。對照組患者治療藥物選擇阿托伐他汀, 觀察組治療藥物選擇瑞舒伐他汀。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治療后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和治療前后左心射血分數(shù)。結(jié)果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95.00%(57/6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00%(48/6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1714, P<0.05)。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TC為(2.1±1.2)mmol/L, TG為(1.3±0.3)mmol/L, LDL-C為(1.9±0.2)mmol/L,HDL-C為(1.8±0.3)mmol/L;對照組患者TC為(3.8±1.6)mmol/L, TG為(1.9±0.6)mmol/L, LDL-C為(1.3±0.4)mmol/L, HDL-C為(1.1±0.2)mmol/L, 兩組患者的TC、TG、LDL-C、HDL-C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6.5841、6.9282、10.3923、15.0384, 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左心射血分數(shù)分別為(49.16±4.05)%和(61.16±3.33)%, 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左心射血分數(shù)分別為(49.20±4.16)%和(53.87±3.18)%。兩組患者治療前左心射血分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0534, P>0.05);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數(shù)高于對照組(t=12.2637, P<0.05)。結(jié)論 冠心病患者選擇瑞舒伐他汀進行治療療效顯著, 降脂水平良好。
【關(guān)鍵詞】 瑞舒伐他?。话⑼蟹ニ?;冠心病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5.057
冠心病在臨床心腦血管疾病中具有較高的患病率, 主要引發(fā)因素為冠狀動脈狹窄、心肌收縮功能降低等, 病情發(fā)展速度較快, 同時可引發(fā)心肌梗死等一系列并發(fā)癥, 威脅了患者的生命健康[1]。曾有文獻報道他汀類藥物可以改善患者癥狀表現(xiàn), 本次研究則分析瑞舒伐他汀與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療中的臨床療效, 現(xiàn)將研究過程以及結(jié)果進行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本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 依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方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60例。對照組中男32例, 女28例, 年齡51~75歲, 平均年齡(62.2±4.3)歲。觀察組中男34例, 女26例, 年齡53~78歲, 平均年齡(64.4±4.8)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基礎(chǔ)治療, 其中包含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抗血小板藥物以及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對照組患者治療藥物選擇阿托伐他汀, 1次/d, 10 mg/次。觀察組治療藥物選擇瑞舒伐他汀, 1次/d, 10 mg/次。兩組患者持續(xù)用藥時間均為3個月。
1. 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治療后TC、TG、LDL-C、HDL-C和治療前后左心射血分數(shù)。
1. 4 療效評定標準[2] 顯效:心絞痛癥狀不見, 心絞痛分數(shù)≤2級;有效:心絞痛發(fā)作頻率降低, 心絞痛分數(shù)<1級;無效:治療前后無顯著變化??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1. 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 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經(jīng)藥物治療后37例(61.67%)患者為顯效, 20例(33.33%)患者為有效, 3例(5.00%)患者為無效, 總有效率為95.00%(57/60)。對照組患者經(jīng)藥物治療后30例(50.00%)患者為顯效, 18例(30.00%)患者為有效, 12例(20.00%)患者為無效, 總有效率為80.00%(48/60)。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1714, P<0.05)。
2. 2 兩組血脂水平比較 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TC為(2.1±1.2)mmol/L, TG為(1.3±0.3)mmol/L, LDL-C為(1.9±0.2)mmol/L, HDL-C為(1.8±0.3)mmol/L;對照組患者TC為(3.8±1.6)mmol/L, TG為(1.9±0.6)mmol/L, LDL-C為(1.3±0.4)mmol/L, HDL-C為(1.1±0.2)mmol/L, 兩組患者的TC、TG、LDL-C、HDL-C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6.5841、6.9282、10.3923、15.0384, P<0.05)。
2. 3 兩組左心射血分數(shù)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左心射血分數(shù)分別為(49.16±4.05)%和(61.16±3.33)%, 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左心射血分數(shù)分別為(49.20±4.16)%和(53.87±3.18)%。兩組患者治療前左心射血分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0534, P>0.05);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數(shù)高于對照組(t=12.2637, P<0.05)。
3 討論
冠心病主要病理特征為脂質(zhì)代謝異常, 心臟血管出現(xiàn)粥樣硬化性變化。本病患者其病情發(fā)展速度較快, 具有較高的猝死率。而臨床研究后發(fā)現(xiàn)引發(fā)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包含血脂異常、肥胖、吸煙以及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等[3]。
他汀類藥物對于血脂調(diào)節(jié)方面具有顯著的效果, 并且可以對血小板聚集進行抑制, 對內(nèi)皮功能予以改善, 對人體中羥甲基戊二酰輔酶A還原酶(HMG-CoA)進行抑制, 將細胞中的膽固醇合成予以有效減少, 將受體活性以及數(shù)量予以增加, 進而將膽固醇水平降低[4, 5]。而臨床中常用的主要藥物為瑞舒伐他汀與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藥物的肝選擇性較強, 同時無較高的親油性, 對患者機體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吸收以及分解代謝具有促進作用, 同時可對低密度脂蛋白肝合成起到抑制效果, 從而實現(xiàn)降低血脂水平的目的[6, 7]。瑞舒伐他汀藥物在服用后其主要作用位置在肝臟, 可將人體膽固醇水平的靶器官進行有效降低, 具有顯著的調(diào)血脂效果, 此外其生物利用率較高, 血清半衰期時間較長, 效果更佳明顯。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相比, 雖然可以對羥甲基戊二酰輔酶A還原酶進行抑制, 并調(diào)節(jié)低密度脂蛋白攝取和代謝, 但臨床應(yīng)用無顯著的效果。然而在同等條件之下采用瑞舒伐他汀, 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超敏C反應(yīng)蛋白指標, 說明瑞舒伐他汀效果更佳顯著。
綜上所述, 冠心病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進行治療療效顯著, 其治療效果好于阿托伐他汀, 同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 安全可靠, 可將其在臨床中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盧志怡. 瑞舒伐他汀與阿托伐他汀對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肪因子Vaspin的影響. 實用醫(yī)學雜志, 2015, 47(2):415-417.
[2] 陳懿, 徐世鄂.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對冠心病患者的調(diào)脂作用和安全性比較. 中國老年學, 2014, 34(9):2389-2390.
[3] 趙洪君.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對冠心病伴高脂血癥病人降脂效果的對比研究. 中西醫(yī)結(jié)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6, 14(6):622-624.
[4] 靳春琳, 王利俊, 韓清華. 國產(chǎn)瑞舒伐他汀與國產(chǎn)阿托伐他汀治療高脂血癥療效的對比研究. 中西醫(yī)結(jié)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2, 10(3):291-293.
[5] 馬書紅, 陳冬梅. 瑞舒伐他汀鈣片與阿托伐他汀鈣片對冠心病患者的降脂效果對比研究. 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6, 3(15):3043.
[6] 周敏, 馮亞新, 劉忠志, 等.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患者治療中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4, 18(19):151-152
[7] 齊曉東. 瑞舒伐他汀與阿托伐他汀對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觀察. 醫(yī)學信息, 2016, 29(28):138-139.
[收稿日期:2017-1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