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平華+黃正華+謝樂輝+李漢城+楊克
【摘要】 目的 探討高齡(年齡70歲以上)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微創(chuàng)鎖孔手術效果, 以達到減少對患者的創(chuàng)傷及應激反應, 有利于患者康復。方法 30例高齡高血壓腦出血患者, 出血量≤40 ml, 腦干環(huán)池未出現(xiàn)明顯受壓患者, 在控制血壓穩(wěn)定的基礎下, 排除手術禁忌證。限期內行鉆孔外引流術, 輔助注射尿激酶溶解綜合治療。結果 30例患者中治療顯效3例(10.00%), 有效22例(73.33%);好轉4例(13.33%), 無效1例(3.33%), 治療總有效率為96.67%。結論 微創(chuàng)鎖孔手術在高齡高血壓腦出血的治療中, 能有效引流血腫, 創(chuàng)傷小, 效果肯定, 減輕患者經濟負擔, 能得到患者及其家屬的接受。
【關鍵詞】 高血壓腦出血;微創(chuàng)鎖孔手術;尿激酶;高齡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5.044
高血壓腦出血為老年人常見疾病, 隨著年齡增長, 腦血管的退行性變性, 血壓的反復被動。再加之老年人意識不高, 近年來逐年增加成為老年人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高齡患者其家屬存在消極一面, 且部分患者合并并發(fā)癥, 故開顱手術存在顧慮。本文選取30例高齡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行鎖孔手術輔以尿激酶溶解血腫, 取的較好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0年2月~2017年11月來收治的30例高齡高血壓腦出血患者, 男18例, 女12例, 年齡70~86歲, 平均年齡78.5歲, 術前均有高血壓病史多年, 術前結合病史及CT檢查結果確診為高血腦出血, 按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分級[1]Ⅱ級18例, Ⅲ級10例, Ⅳ級2例;出血量30~50 ml;其中基底節(jié)區(qū)出血22例, 皮層出血5例, 小腦出血3例, 患者均未出現(xiàn)腦疝現(xiàn)象, 排除合并免疫系統(tǒng)疾病患者、造血異?;颊?、心肺肝腎重大疾病患者。
1. 2 方法 30例高齡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手術時間在出血48 h后進行[2]。術前行CT輔助下立體定位, 基層醫(yī)院無立體定向儀, 術前以CT輔助, 根據CT成像結果將血腫面積最大的位置進行標示, 并對其中下方1/3位置處進行定位, 有效規(guī)避腦部重要功能區(qū)及大血管引流靜脈回流區(qū)域, 以中線為準, 垂直于中線并于顱骨表面交點為定位點, 并以電極標記, 術中以定位點作小切口, 在局部麻醉或復合麻醉下行微創(chuàng)鉆孔, 取14號硅膠引流管按照與中線垂直的方向進行血腫腔穿刺, 慢速對血腫進行抽吸。本次研究擇取的患者血腫大部分已液化, 均能引流, 因此術后可采取低位引流方式加以治療[3], 經由CT復查時觀察有無二次出血情況, 同時嚴密監(jiān)測患者的血壓, 在血壓控制平穩(wěn)狀態(tài)下, 混合2 ml生理鹽水與10000~20000 U尿激酶, 經由引流管置入血腫腔, 后進行2~3 h閉管。以患者的血壓變化為依據進行閉管時間調整, 同時引流時間一般處于3~5 d左右, 復查CT血腫基本能引流干凈, 血腫引流完后可拔除引流管。
1. 3 療效評定標準 術后復查CT血腫量減少情況評定, 術后血腫減少≥90%者為顯效;術后血腫減少≥50%經注入尿激酶溶解后血腫能引流干凈者為有效;如血腫引流后有少部分殘留≤20%為好轉;如果復查CT發(fā)現(xiàn)血腫增多再出血現(xiàn)象則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好轉率。
2 結果
30例患者中治療顯效3例(10.00%), 有效22例(73.33%);好轉4例(13.33%), 無效1例(3.33%), 治療總有效率為96.67%。高血壓腦出血治療前后CT圖像對比見圖1~3。
3 討論
自發(fā)性高血壓出血對于患者的生命安全有著極大的威脅, 在我國該疾病患者數量較多, 導致的殘疾和死亡患者數量也在不斷上升。該疾病多采取外科手術方法加以治療, 且清除顱內血腫, 減少血腫對神經的壓迫, 促進神經損傷恢復是該疾病的主要治療原則[4]有研究結果顯示, 腦出血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就是高血壓[5-7], 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愈發(fā)嚴重, 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數量不斷增加, 嚴重影響了患者的健康及生活, 因此該疾病的有效治療方案及理想治療效果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高血壓腦出血的發(fā)病原因為患者腦動脈末梢有微型動脈瘤產生, 導致腦血管彈性減弱, 或發(fā)生玻璃樣病變, 進而造成患者的腦動脈硬化易碎[6]?,F(xiàn)階段多采取手術方法治療該疾病, 原則是對患者顱內血腫進行有效清除以使得其異常顱內壓恢復至正常水平, 對已經受損的神經元進行補救, 進而減少患者發(fā)病后易發(fā)生的病理或生理改變。當前階段, 醫(yī)療界針對該疾病的最佳治療時機尚未有定論, 有專家認為手術治療應在患者腦組織出現(xiàn)無法逆轉損傷前進行[7], 以減少病灶對組織的損傷, 促進腦功能恢復, 然而也有其他學者認為, 過早進行手術可能會增加患者術后復發(fā)的風險, 降低臨床療效, 由此可見該疾病的最佳治療時機仍需進一步研究確定。有研究表明[8, 9], 該疾病的發(fā)病機制可能與高血壓所致血腫對附近腦組織造成壓迫有關, 以往經常采用開顱手術對血腫的清除率較高, 可有效減少血腫對附近組織和神經的壓迫, 但是該種手術方式對患者造成的創(chuàng)傷嚴重, 該術式的應用雖然能有效清除血腫, 但是創(chuàng)傷大、術中出血量多, 術后并發(fā)癥多的缺點對患者的術后康復造成了負面影響, 尤其該術式要求患者的耐受性更高, 因此難以在老年患者中廣泛開展, 而微創(chuàng)鉆孔引流術屬于現(xiàn)代醫(yī)學領域中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常用方法, 因其具備的創(chuàng)傷輕微、出血量少、手術用時短、術后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點受到廣大醫(yī)療人員及患者的青睞, 同時也易被老年患者及家屬所接受, 現(xiàn)已經成為該疾病的首選治療方案。這對患者的術后康復具有積極影響, 尤其適用于高齡患者或合并其他疾病患者的臨床治療。endprint
在基層醫(yī)院, 高齡患者家屬存在消極現(xiàn)象, 大部分不同意開顱手術, 要求保守治療甚至放棄治療, 故此, 采取微創(chuàng)鉆孔手術尤其重要, 患者及家屬愿意接受, 手術時間短、創(chuàng)傷小, 術后應用尿激酶溶解能達到理想效果。30例患者中治療顯效3例(10.00%), 有效22例(73.33%);好轉4例(13.33%), 無效1例(3.33%), 治療總有效率為96.67%。說明該方法更適應于基層醫(yī)院高齡患者高血壓腦出血未形成腦疝患者的治療。
綜上所述, 微創(chuàng)鎖孔手術在高齡高血壓腦出血的治療中, 能有效引流血腫, 創(chuàng)傷小, 效果肯定, 減輕患者經濟負擔, 能得到患者及其家屬的接受。
參考文獻
[1] 吳承遠, 劉玉光. 臨床神經外科學.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4:530-531.
[2] 劉超. 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手術方案探討.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7, 20(11):113-115.
[3] 李祥有. 超早期微創(chuàng)穿刺引流手術對于基底節(jié)區(qū)腦出血的臨床價值. 當代醫(yī)學, 2017, 23(3):30-31.
[4] 張錕, 尹曉亮, 劉磊, 等. 微創(chuàng)鉆孔引流手術治療80歲以上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療效分析. 中國醫(yī)刊, 2016, 51(5):97-99.
[5] 王琳英, 賀宇波. 鉆孔引流微創(chuàng)技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應用和療效分析. 中國藥物與臨床, 2017, 17(5):716-717.
[6] 謝樂輝, 邱平華, 李漢城, 等. 微創(chuàng)置管引流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70例療效觀察. 海南醫(yī)學, 2016, 27(8):1315-1317.
[7] 群森, 岳宏, 張持, 等. 側腦室微創(chuàng)穿刺引流聯(lián)合亞低溫治療腦室出血的臨床療效. 中華全科醫(yī)學, 2013, 11(8):1177-1179.
[8] 陳林, 翟巖. 超早期微創(chuàng)穿刺引流手術對于基底節(jié)區(qū)腦出血的臨床價值. 中國傷殘醫(yī)學, 2016, 24(13):27-28.
[9] 劉國龍. 超早期微創(chuàng)穿刺引流手術對于基底節(jié)區(qū)腦出血患者的臨床療效. 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 2016, 1(21):60-61.
[收稿日期:2017-12-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