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霞
寫錯別字是一種常見的社會現(xiàn)象。那么,何謂錯別字?錯別字,指“錯字和別字”。錯字,指“寫得不正確的字或刻錯、排錯的字”;別字,指“寫錯或讀錯的字,比如把‘包子寫成‘飽子,是寫別字;把‘破綻的‘綻(zhàn)讀成‘定,是讀別字。也說白字?!北疚年U述小學生錯別字產(chǎn)生的原因及對策,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錯別字現(xiàn)象,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水平。
一、小學生錯別字產(chǎn)生的原因分析
1. 學生層面的原因。
(1) 感知不明。小學生的認知力和分辨力都不太強,對一些同音字或形近字的記憶不太明確,有時會產(chǎn)生混淆,因而亂用,如把“艱苦”寫成“堅苦”,“強壯”寫成“強狀”等。(2) 主觀臆斷。由于漢字是音、形、義的結合體,學生有時能夠讀出字音,卻記不清字形,更不知道字義,于是憑主觀想象,隨意猜測,最終造成錯誤。如“竹筍”的“筍”字上面是“竹字頭”,學生卻憑想象寫成“草字頭”。(3) 粗心大意。小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夠集中,極易受外部因素影響,心不在焉就會寫錯別字。(4) 先入為主。小學生在寫字過程中,后一個字的字形時常受前一個字的影響而造成寫錯別字。例如:按鈕—按扭、拂曉—拂撓。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先學的字影響后學的字,如“曖昧”的“曖”字,受“溫暖”的“暖”字影響寫成“暖昧”。如果學生弄錯初次學習的生字字形,第一印象極為深刻,今后就難以糾正。這種現(xiàn)象,在小學生中普遍存在。
2. 漢字自身。
(1) 結構復雜。漢字筆畫繁雜,數(shù)量眾多。僅一般常用漢字就有3000多個。1952年教育部公布的2000個常用漢字,平均筆畫為11-12畫,17畫以上的字就有221個,增加了學生學習上的困難;有些字字形差異很小,例如:“烏”與“鳥”是不同的字,而“縣”與“真”字如果多一橫或少一橫,則都是錯字。(2) 同(近)音字多。在普通話中,同音字和近音字難以計數(shù)。一音多字的現(xiàn)象很普遍。例如:“年輕—年青” “剛才—鋼材” “鬧事—鬧市”等,都是因為同音字所造成的同音詞現(xiàn)象。
3. 教師層面的原因。
(1) 重視不夠。小學生寫字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可是實際教學時,寫字時間被煩瑣的閱讀分析擠占了。寫字教學只能走過場,沒有落到實處,學生要想不寫錯別字都很難。(2) 主觀因素。“三字一話”是小學教師的基本功,缺一不可。然而,有些教師覺得自己字不如意,羞于在黑板上寫字,無法起到示范作用。更有甚者,教師自己寫字馬虎,要求不嚴,板書或作業(yè)批改時常出現(xiàn)錯別字,自然也就使學生受到影響。
4. 其他原因。現(xiàn)行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要求學生多識少寫,識寫分開。尤其是低年級識字、寫字的比例懸殊大。如一年級第一學期,教材要求認識的字達400個,要求寫的字才100個。學生能夠認識這些字已屬不易,而要求正確地寫出這400個字就只能因人而異了,若要區(qū)別同音字、形近字就更困難了。因此,這也是學生寫錯別字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
二、相應對策
造成學生寫錯別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為教育工作者要積極探索深層次的原因,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1. 從學生特點出發(fā)。根據(jù)小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短,粗心大意而導致錯別字產(chǎn)生的特點,提出:有意注意的維持依賴于在從事某項活動時加深對活動的理解。因此,我們通過讓小學生理解書寫正確的規(guī)范字的重要性,讓他們感受中國方塊字的字形美,培養(yǎng)學生寫正確、規(guī)范、工整漢字的興趣,從而延長小學生有意注意時間,減少錯別字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中國的漢字源遠流長,我們可以利用一些漢字的構字特點、發(fā)展其內(nèi)涵,比如從造字法上說明其來歷,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學生自己去觀察漢字找規(guī)律,總結經(jīng)驗,提高識字效果。
2. 從教師教學方法出發(fā)。(1) 先入為主,積極預防。學生首次接觸新字,往往印象深刻。如果首次感知不準確,造成的不良后果在短期內(nèi)難以清除。因此在教學新字時,要盡可能的生動有趣。同時針對學生的感知特點,突出容易忽視的部分,如教學易錯字時,用彩色粉筆重點標出字形易錯、易混淆部位或筆畫等,以強化感知。(2) 形近字析形辨義。漢字中,形近字數(shù)量龐大,區(qū)分形近字任務繁重但又極其重要。教學中,要求學生仔細辨析字形,區(qū)別讀音,弄清結構,了解字意,再通過不同的練習方法記牢這些字。其中,用形近字辨字組詞,是一種很好的辨析方法。
如:既(既然) 末(末尾) 棉(棉花)
即(即使) 未(未來) 綿(綿羊)
(3) 形聲字了解特點。中國漢字大多數(shù)是形聲字。形聲字有形旁表義、聲旁表音的特點,寫字時要注意這種聯(lián)系。如“請” “情” “晴” “清”這四個字,它們的形旁都表示某種實在的意義?!颁摗弊指饘儆嘘P,“恨”字跟心有關,“暖”字跟太陽有關,“講”字跟語言有關。教師應據(jù)此向學生簡單介紹一些有關形聲字的知識,幫助學生了解漢字的特點,盡量少寫、甚至不寫錯別字。
(4) 活躍氣氛以激趣。① 編順口溜。學生們是聽著順口溜長大的,他們對此有一種天然的親和力。編順口溜能幫助學生輕松地掌握一些難記的字。如:
磨:一點一橫長,一撇到南陽。南陽兩棵木,長在石頭上。
敲、鼓:假支“敲”,高高高;真支“鼓”,十個豆子我會數(shù)。
戍、戌、戊、戎:點戍橫戌戊中空,撇上加橫變成戎。
② 念兒歌。朗朗上口、生動有趣的兒歌更受同學們的青睞。如:
藏:草字頭下一大橫,反寫“片”字加大臣,斜鉤撇點就寫成,讀“cáng”、讀“zàng”它都能。
頤、熙、姬:頤和園里演《蔡文姬》,熙熙攘攘人真擠。
辨、辯、辮、瓣:中間點撇仔細辨,中間有言來爭辯,中間種瓜長花瓣,中間青絲扎成辮。
③ 猜字謎。字謎能激趣,歷來受學生歡迎。猜猜記記,學生興趣盎然。如:
魯:上面在水里,下面在天上。上面的新鮮,下面的明亮。endprint
請、情、晴、清:“言”來互相尊重,“心”至令人感動,“日”出萬里無云,“水”到純凈透明。
④ 編小故事。
苦:舊社會,勞動人民生活很苦。冬天,一家十口都擠在一起,沒有被子,只蓋點草。
虎:第一筆豎是老虎的頭,第二筆橫是老虎的眼,橫鉤是老虎的嘴和牙,長長的一撇就像老虎的脊背和尾巴。那“七”和“幾”字就像老虎臥著時的前肢和后肢。有牙的老虎真威風!
鉤、釣:釣魚時,應把魚鉤藏起來,只露出一粒魚餌,所以里面只有一點。如果寫成“鉤魚”,魚鉤還露在外面,魚兒早就跑了,還釣得著嗎?
⑤ 拆字游戲。拆字,就是把一個筆畫較多的、難記的字拆成幾個筆畫少的熟悉的字。如“掰玉米”的“掰”字,可以拆成“手-分-手”;“碗櫥”的“櫥”字,可以拆成“木-廠-豆-寸”;“輸贏”的“贏”字,可以拆成“亡-口-月-貝-凡”。這樣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學生記憶就輕松多了。
(5) 螺旋式復習法。小學生年齡小,學得快、忘得也快。因此,教師在識字教學中要做好復習鞏固工作,以便達到長久記憶的效果。螺旋式的識字復習法是較有成效的識字鞏固方法,也就是在相對的時間內(nèi),復習前面教過的生字,如今天復習昨天的,這周復習上周的。如此波浪式前進,到期中再復習一次。通過抄寫、聽寫、默寫等方法鞏固,還可以用加一筆、減一筆、動一筆的變字游戲,或者同音字找朋友等漢字游戲,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學會運用。(6) 開展活動。利用班隊課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活動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錯別字醫(yī)院,讓學生扮演小醫(yī)生給每篇“有病”的習作看病。以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為契機,帶領學生進商場、入社區(qū)、下鄉(xiāng)村,開展“啄木鳥”行動,專門糾正街道上不規(guī)范的漢字,培養(yǎng)他們從小規(guī)范使用漢字的習慣。通過開展一系列有趣的活動,不僅提升了學生識別錯別字的能力,還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
(7) 走出教學之誤區(qū)。① 定位準確?!墩Z文課程標準》中關于寫字教學的目標明確規(guī)定:寫字要正確、規(guī)范、端正且有一定的速度。這就要求學生寫字時一要對,二要好,三要快。我們千萬不能將寫字教學與書法混為一談,不能盲目拔高要求,給學生增加負擔,從而影響寫字質(zhì)量。② 溫故知新。課堂上教學的生字,學生不可能掌握得那么牢固,時間一長就會逐漸回生。教師應適時復習鞏固,溫故知新,使學生養(yǎng)成復習的良好習慣,進而提高寫字的正確率。③ 減負增效。以前,我喜歡讓學生機械地將生字抄寫若干遍,總以為遍數(shù)抄得越多,效果就越好。其實不然,學生為了完成任務而搶速度,寫出來的字東倒西歪,既不美觀,又難保正確,費時低效。如今,我讓學生把生字描寫兩遍,臨摹兩遍,寫兩遍。這樣,學生帶著愉快的心情寫字,既減負增效,又提高了寫字的質(zhì)量,減少了錯別字。④ 以身作則。部分教師在指導學生寫字時,會一絲不茍地寫字,可其他時間的板書或作業(yè)批改時寫字卻很隨意,以致給學生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反之,如果教師持之以恒地寫好字,學生必將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因為身教勝于言教!
只要教師重視寫字教學,端正學生的寫字態(tài)度,不斷地加強督促,加以引導,就一定會減少錯別字的出現(xiàn),進而達到消滅錯別字的目的。
(作者單位:安徽省銅陵市春曉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