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學(xué)語文閱讀教學(xué),抓住寫人敘事文章中人物語言描寫進行分析,可以洞悉人物形象的個性特征和內(nèi)心世界,探知人物的社會地位與特殊身份,明了故事的來龍去脈,理清故事發(fā)展脈絡(luò),可以了解故事背景,理解文章主旨。
關(guān)鍵詞:閱讀教學(xué);語言描寫;個性特征;文章主旨
有這樣一則“詠雪”的小故事:話說某朝某代的一個冬天,財主叫上秀才陪同宴請縣官大人,酒足飯飽之后,三人到院外賞雪,縣官老爺忽然來了雅興,提議以“雪”為題,每人吟詠一句詩。秀才脫口而出:“大雪紛紛墜地 。”縣官整了整烏紗帽,接了一句:“都是皇家瑞氣?!必斨骺嗨计?,笑著說:“下它三年何妨?”這時正好一位衣衫襤褸的窮人走過來,抬眼看了看財主,嘟噥了一句:“放你媽狗屁?!?/p>
“語” 為人鏡,“言” 為心聲,秀才、縣官、財主、窮人因為所處境遇不同,所懷心事也不同,對下雪天的感受自然不同,以“雪”為題說的話當然也就不同。秀才是讀書人,在縣官面前自然要賣弄一下文采;縣官不忘自己的身份,著急忙慌為皇帝歌功頌德;財主不缺吃,不愁穿,衣食無憂,又正好請到了縣官大人做客,自然把下雪看作是人間樂事;唯獨窮人,缺吃少穿,因為下雪更是饑寒交迫,當然要說粗話罵人了。
人物語言就像一面透視鏡,能把人物的喜怒哀樂和個性特征展露無遺,能把人物真實的內(nèi)心世界和復(fù)雜的情感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初中語文教材中的課文以記敘文為主,寫人敘事的過程中必然會涉及到人物描寫,抓住人物語言描寫進行分析,閱其語而知其人,讀其言而明了其個性特征,進而理解文章主旨,在閱讀教學(xué)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林黛玉進賈府》中王熙鳳的語言描寫歷來為人贊嘆,林黛玉初進賈府,賈母一見面立即想起了死去的愛女,賈母抹淚,眾人“個個皆斂聲屏氣,恭肅嚴整”,也正是在此時,“只聽后院有人笑聲”,說:“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王熙鳳的潑辣性格正是通過第一次出場的語言描寫就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她在賈府眾人面前竭力贊美林黛玉,也絕不揚此失彼,沒有冷落賈府迎春、探春、惜春眾姐妹,“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狈畛型晖?,也沒忘了向老祖宗表忠心,忙轉(zhuǎn)悲為喜道:“正是呢!我一見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歡,又是傷心,竟忘記了老祖宗。該打,該打!”王熙鳳八面玲瓏、機變逢迎的性格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人物語言與人物的年齡、身份、經(jīng)歷密切相關(guān),與人物的素質(zhì)教養(yǎng)、性格愛好、心理狀態(tài)、所處環(huán)境更是息息相關(guān),優(yōu)秀文章的人物語言描寫具有鮮明的個性,可以使讀者窺一斑而知全豹,觀滴水而知滄海。
分析人物語言描寫,可以探知人物的社會地位與特殊身份。
魯迅的小說《孔乙己》堪稱文學(xué)經(jīng)典,孔乙己標志性的語言是“滿口之乎者也”,當酒客當面證實“我前天親眼見你偷了何家的書,吊著打”時,孔乙己的爭辯是“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接連便是“君子固窮”和“者乎”之類。 孔乙己分茴香豆給小孩子吃,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見碟子中茴香豆所剩不多,孔乙己著了慌,看看豆搖頭說:“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笨滓壹河谜Z言來標榜自己讀書人的身份,總是試圖站到長衫幫的行列。但在酒客和掌柜的眼里,孔乙己的地位是連短衣幫也不如的,他們的語言是句句戳中孔乙己的心靈傷疤,“孔乙己,你當真認識字么?”“你怎的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呢?”“取笑?要是不偷,怎么會打斷腿?”他們的冷漠無情是造成孔乙己悲劇的其中一個原因。 孔乙己,一個封建沒落時代的讀書人,一心想通過讀書考取功名成為社會的上層人,迂腐麻木,不屑與短衣幫為伍,落到了尷尬的境遇卻不自知,可笑可嘆,可憐可悲。
分析人物語言描寫,可以明了故事的來龍去脈,理清故事發(fā)展脈絡(luò)。
契訶夫的短篇小說《變色龍》,通過對警官奧楚蔑洛夫與報案人赫留金的對話描寫、奧楚蔑洛夫與圍觀群眾的對話描寫交代了狗咬人案件的由來;借助奧楚蔑洛夫與警察葉爾德林的對話描寫、奧楚蔑洛夫與將軍家廚師普洛柯爾的對話描寫展示了奧楚蔑洛夫?qū)徟泄芬税讣囊罁?jù);還是借助奧楚蔑洛夫與赫留金的對話描寫、奧楚蔑洛夫與小獵狗的對話描寫交代奧楚蔑洛夫?qū)徟泄芬税讣慕Y(jié)論。斷案過程中人物的對話描寫不僅交代了故事的來龍去脈,一個媚上欺下、見風(fēng)使舵、專橫跋扈的沙皇走狗奧楚蔑洛夫的典型形象也躍然紙上??芍^一舉兩得,相得益彰。
分析語言描寫可以理解故事背景,理解文章主旨。
朱自清的《背影》是歌頌父愛的名篇,文中父親的語言描寫共有五處。第一處,父親遭受了雙重打擊,“祖母”去世,“差使也交卸了”失業(yè)在家,家庭失去經(jīng)濟來源,我回家奔喪,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了眼淚,父親安慰我“事已至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第二處,在南京父子即將分別,雖然“我”那年已經(jīng)二十歲,北京也來往過兩三次,但父親再三囑咐熟識的茶房后仍不放心,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不要緊,他們?nèi)ゲ缓?!”第三處,送我到車上后,仍然堅持“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第四處,朱紅的橘子放好后撲撲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我走了,到那邊來信!”第五處,臨別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進去吧,里邊沒人”。五處語言描寫,最長的句子不超過20個字,但當時父親的體貼、愛戀和依依不舍之情,父親在艱難的處境下樸素深沉的父愛,感動了一代又一代人。
逼真?zhèn)魃竦娜宋镎Z言描寫,常常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臨其境。語文閱讀教學(xué)中,通過分析人物語言描寫來解讀文章,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可以使閱讀教學(xué)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簡介:高榮梅(1968— ),女,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qū)淄江中學(xué)高級教師,主研方向為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xu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