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梅
為什么說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性教育專家?因為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只有他們才能在和孩子的長期互動中,建立起一個安全而和諧的家庭談性空間。
如果父母平時對孩子是尊重、包容、接納的,那么這個空間就是安全溫暖、舒服自在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遇到任何性方面的問題,也都愿意向父母暢所欲言。
我有位臺灣朋友,她有一對龍鳳胎。女兒兩三歲時,朋友就告訴她如何保護隱私部位,六七歲時,就告訴她玩兒結(jié)婚游戲時,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生活中遇到挫折,父母也會及時給予安慰與幫助;父母激烈爭吵過后的當(dāng)晚,會分別去安撫受到驚嚇的兒子和女兒,告訴他們父母彼此相愛,也都非常愛他們。因此,長大后的女兒遇到表白、接吻的困擾,都會回家向父母求助。而兒子買回第一只安全套時,也向父親討教經(jīng)驗。
毫無疑問,大人的信任、支持與關(guān)懷,熨帖了孩子的懵懂、沖動與不安,所以我這位朋友的女兒沒成為問題少女,兒子也沒變成壞男孩。只是,這種父母并不多見,大多數(shù)中國父母對情感和性的態(tài)度都是回避的,都覺得談性是一件羞恥的事。
其實,只要父母放下心頭不必要的羞恥包袱,孩子才更容易將性與輕松、愉快、自尊等感受聯(lián)系起來。如何辨識和扔掉羞恥感?父母可以從以下幾個小問題著手:
1.你喜歡對孩子說“羞羞”嗎?當(dāng)三四歲的小寶貝出于好奇、好玩兒,當(dāng)眾撩起自己的衣服或脫掉褲子時,你的反應(yīng)是怎樣的?當(dāng)他和小伙伴一起玩兒這個游戲,而且玩兒得很開心時,你是否覺得羞愧又抓狂?你會當(dāng)作沒看見,還是會立刻呵斥他停下來?很多父母的反應(yīng)比較溫和,會對孩子說“羞羞(沒羞)”。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類似的詞句會在孩子的心里播下羞恥感的小種子,他會覺得大人對我身體的某個部位如此緊張,原來這個地方是見不得人的……
正確的做法是溫和而明確地告訴孩子:身體的哪些地方是隱私部位,如果他愿意,可以露出來,也可以撫摸,但前提是在浴室、自己的房間這些秘密的地方。
2.你是否覺得是孩子沒有保護好自己?很多性教育課堂都會強調(diào)“自我保護”。不少父母護犢心切,也會借助繪本、視頻讓孩子學(xué)習(xí)性知識。這些方法都沒錯,但把預(yù)防性侵犯簡化成“隱私部位不能碰”“你要保護好自己”,卻又潛藏著弊端。假如孩子的隱私部位被觸碰甚至侵犯,他可能會覺得是自己沒有保護好這些部位,還覺得自己讓父母蒙羞,所以自己是失敗的、可憐的、羞恥的。
其實,0~12歲的孩子在成人,特別是熟人面前,很難擁有自我保護的能力。與其告訴孩子隱私部位不能摸不能碰,還不如告訴他:“任何人要摸你的身體,都需要經(jīng)過你的同意?!边@樣的說法,更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意識、對身體的權(quán)力感。萬一有人未經(jīng)同意觸碰、侵犯孩子身體的任何部位,他都清楚:錯在于對方侵犯了自己的權(quán)利、不尊重自己,所以自己不必為此感到羞愧、自責(zé)。
3.性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光想想就會臉紅?不少忙著四處尋找性教育資料的父母,可能會覺得性教育的最終目的是防止孩子被侵犯。其實,性教育不只是教導(dǎo)孩子不被侵犯、不得病、不懷孕,也不只是定時、定點灌輸性知識,而是讓孩子在未來擁有自主、自尊、親密、愉悅的性關(guān)系。
有效的性教育誕生于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而非硬邦邦的紀律和規(guī)則。做出思考總是比尋找現(xiàn)成答案要耗時費力,但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在你的帶動下變得勤于動腦,你也會在孩子的激發(fā)下,進一步檢視、松動自己過往對性的不當(dāng)認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