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核心素養(yǎng)在特定學科(或學習領域)的具體化,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把哉Z表達能力”作為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之一,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這一素養(yǎng),本文試圖從六方面,結合實例作了闡述。
關鍵詞 核心素養(yǎng);言語表達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18-0133-01
一、巧用插圖,形象表達
小學語文教材中大部分課文都配有相應的插圖。這些圖畫都具有一定的編排目的,體現了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而且它們色彩鮮明、形象生動,感染力強,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教學中,教師要根據這些插圖的特點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激起學生表達的欲望,豐富表達的內容。教學《蘋果里的五角星》一文時,學生對“創(chuàng)造力”這一深刻思想內涵的認識比較模糊。為突破這一難點,我讓學生交流課外資料,結合插圖,將比較深刻的道理與形象具體的圖畫聯系在一起,學生說話的興趣和愿望自然會被喚起,他們語言的表達也就更加豐富具體了。從學生的描述中可以看到,他們的觀察是細致的,想象是豐富的,思維是活躍的。這種看圖說話訓練,對學生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感悟重點,個性表達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庇行У膶υ捘軇?chuàng)造精彩的課堂。與文本對話,感悟語言,就是要抓住課文中重點部分和關鍵語句反復涵詠、體會、揣摩、品味。如抓“題眼”,能感悟文章的主旨;抓中心句段、過渡句段、重點難點,能把握作者的寫作思路和布局謀篇的技巧;抓文中比喻、擬人、反問等特殊表達形式的語句,能體會特色表達在表情達意方面的差別;抓精彩的語句或感受最深的地方,能感悟作者遣詞造句的生動形象、準確精妙;抓標點符號的不同用法,能感悟句意,辨明語氣,理解課文內容;抓住刻畫人物表情動作和心理活動的語句及情感變化的線索,能理解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和人物的性格特征……因此,在教學中,以教材為依據,與學生進行思想、知識、能力等方面的交流,大膽地說出自己獨特的體悟與感受,能使課堂成為學生彰顯個性的舞臺。
三、模仿借鑒,遷移表達
心理學認為,遷移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指在一種情境中獲得的技能、知識或態(tài)度對另一種情境中技能、知識的獲得或態(tài)度的形成的影響。為了幫助學生感受課文獨特的語言表達方式,提高語言表達的規(guī)范性和靈活性,課堂上,教師要善于抓住語言訓練的遷移點,讓學生從文中悟出說寫規(guī)律,從而使不拘一格、精彩紛呈的語言表達變得有章可循。教學中,我們要注意借助課文中特殊的語言形式,精心為學生設計說寫練習,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根據不同年級的特點,我們的訓練要體現出層次性和遞進性:從最簡單的訓練內容,如仿詞、造句、換詞、仿說句子,到稍難一些的常用句式、構段方式、仿寫片段的練習,再到模仿整篇文章的結構、敘述說明的方法練習等,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地進行訓練。在訓練中,學生的思維被激活,興趣提高了,想象豐富了,表達能力實現了由簡單的操作到復雜的模擬遷移和創(chuàng)造,提高了語言表現力,實現了運用語言文字能力的飛躍。
四、讀寫結合,拓展表達
豐富的想象、優(yōu)美的意境、生動的故事最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它不僅能深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語文教材中的名篇佳作中隱含著作者的靈性思維,是讓學生展開想象的讀說寫結合點。教學時,教師應立足文本,創(chuàng)設語言表達的氛圍,積極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鼓勵思維的創(chuàng)新。如教學《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一文時,教師可設計這樣的想象拓展訓練:“如果你是小駱駝,此時此刻,你會想些什么?會對媽媽說些什么呢?”讓學生角色互換,表達自己的感受。然后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續(xù)寫故事。通過這些拓展想象訓練,學生的思緒能夠自由飛翔,表達的內容和形式也精彩紛呈。
五、反復誦讀,體悟表達
語文教材中選用的文章,都是幾代大家積累流傳下來,經過專家們認真篩選甄別的,在遣詞造句等方面堪稱范本的佳作。因此,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除了課本上要求背誦的篇目或片段外,我也會要求學生對其他課文中一些精彩的片段多讀以至成誦。依靠文本、通過多種形式的反復誦讀來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良好的語感能力,最終達成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這樣不僅能夠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還可以增強學生對語言的直接感知能力。通過反復的朗讀,學生慢慢地走進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對明明細膩而豐富的感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和語感能力,而且在朗讀的過程中也加深了學生對文本人物形象的認識和理解,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六、審美鑒賞,創(chuàng)造表達
語文學科是漢語與文學的復合體,打開語文課本,我們就會閱讀到一個個文學文本,文學作品就是藝術化地組織語言的一種作品。當我們看待生活中的事物時,拋卻了它的實用價值而專注于事物本身的形象,發(fā)現其中有一種超越現實的內涵,一種內在的精神,你感覺它觸動、感染了你,豐盈、滋潤了你的內心,令你愉快,這便是在以一種審美態(tài)度去欣賞外界。當我們深入其中,反復玩味美的道理時,我們就進入了審美鑒賞的層次。每一個人在這世界上都是獨特的這一個,心靈的敏感是與眾不同的,因而每個人在審美鑒賞過程中都有創(chuàng)造性的獨特發(fā)現,即“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教學《九寨溝》時,我引導學生先欣賞九寨溝的圖片及視頻,再讓學生結合文本反復揣摩,讓學生體驗到文學帶給人的愉悅、情趣,喚醒學生對文學的渴望與熱愛,在審美鑒賞過程中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
作者簡介:馬聯合(1968-),男,彝族,本科學歷,高級教師,任職于盤龍區(qū)東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