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啟東市第一中學 吳曉霞
高中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在心理方面有著這樣的特點:首先他們處于青春叛逆期,情緒不穩(wěn)定,心理發(fā)展不夠成熟,容易被激怒。其次,由于每天處于緊張忙碌的學習中,高中生的壓力特別大,并且沒處發(fā)泄。如何得到緩解呢?體育運動正是學生緩解壓力、釋放情緒的一個健康的方式。然而,很多高中學??粗匚幕n的成績,忽視了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如果體育教師能轉變教育觀念,合理化地重組課程,精心設計教學目標,在體育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就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fā)展。
在傳統的文化中,我們常常把教師放在一個非常神圣的地位。我們說尊重老師本身沒有問題,但是,隨著新課程的層層深入,師生關系提倡的相互平等和相互尊重正漸入人心。而且,作為高中體育教師,面對的是一群已經成年或快要成年的學生,可想而知,二者一旦建立這種平等關系,就能平等對話,學生也能積極主動地和老師交流。那么,整個課堂是和諧的、美好的。學生愛聽老師去講解,喜歡老師帶給他們的先進的理念,樂于按照老師的方法去鍛煉。你忘記自己的身份,忘記自己是一名老師,要和自己的學生成為朋友,去交談,去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去了解他們的興趣所在,學生才能向你敞開心扉。只有老師尊重學生,相信自己的學生,學生才會反過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排除自己的心理障礙。只有創(chuàng)建一種民主和諧的氛圍,才能夠激發(fā)學生去提出問題,進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同時,老師應該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的不同問題,有針對性地去解決他們的問題,不能夠統一而論。
鍛煉是終身性的,終身鍛煉是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大多數學校的學生在一周之內的課堂鍛煉時間通常不足1小時,對于保持學生身心的健康而言1周1小時的運動量是遠遠不夠的。因此,要鼓勵學生課內外進行體育鍛煉,積極響應“每天鍛煉1小時,健康生活一輩子”全民健身的口號。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新的教育理念不斷深入,要求學生德智體美各方面同步、全面均衡發(fā)展。研究發(fā)現,德智體美各方面的發(fā)展也是相互聯系、相輔相成的,因此,既要重視孩子們的學業(yè),也要重視體育教學。為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與身心健康,學校應重視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在課間,學校體育組應加強學生課間操的檢查,如查看學生出操率,看學生的動作是否到位等。每所學校的場地不一樣,器材及項目可以給予一定的變化。有的學校露天場所較小,可以適當增加室內體育教學課程,還可根據學校的條件以及學生的喜好增加輪滑、球類等趣味性、活動性較強的體育項目,豐富學生的體育鍛煉項目。
在保證學生課業(yè)完成的基礎上,鼓勵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如在家練習鬼步舞,在小區(qū)內、廣場跑步,上學放學還可以步行、騎自行車等??傊?,教師要鼓勵學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業(yè)余時間進行鍛煉。此外,學校應積極開展各項體育活動,如籃球賽、排球賽、校運動會等,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幫助學生學習運動精神,促進身體與心理同步發(fā)展。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在體育運動的過程中,在一定程度上,能獲得身心的全面放松,從而減緩來自學習上的壓力。在體育課上,教師依據教學進度,結合體育教學的特色,舉行豐富多彩的體育競賽,就能激發(fā)學生潛意識中的競爭意識。在競賽中,可以設計各種形式的體育競賽活動項目,讓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進行競爭。這樣,學生在體育比賽的過程中,能意識到個人和小組團隊之間的關系,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為小組獲得榮譽;同時,在吶喊助威和奮力拼搏的過程中,能夠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身體機能,提升競爭意識,讓學生認識到體育是一門學科,更是一種精神。
例如,在學習了排球的相關理論知識、動作技巧和比賽規(guī)則后,老師對學生進行分組,每六人為一組舉行排球賽,比賽時間可以縮短一點,給學生更多的參賽的機會,從而更為深刻地感知體育競賽的魅力。學生在進行排球比賽的過程中,鞏固了自身發(fā)球、扣球、攔網等打排球的技巧,在熟悉戰(zhàn)略戰(zhàn)術,提升實戰(zhàn)經驗的過程中,激發(fā)自身的競爭意識。這樣,學生在今后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困難,就能有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就會有頑強的拼搏精神來戰(zhàn)勝一切困難。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社會、走向世界的首要條件,體育教學對于促進人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具有積極深遠的影響。體育教師要時刻牢記,體育不僅僅是一門學科,更要讓它發(fā)揮和其他學科的相輔相成的作用。在體育教學中,要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體育教學中,提升學生的競爭意識和自信力,從而引導中學生獲得身心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