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同樣的話,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就會收到不同的效果,有的讓人感到回味無窮,有的讓人感到索然無味。寫文章也是如此,同一個觀點,有人寫得文采飛揚,有人卻寫得平淡無奇。然而,正如唐代散文家李翱所言,“義雖深,理雖當,詞不工者不成文”,寫文章不僅要把話說通,還要把話說好,有話好好“說”,才能使文章富有文采,充滿靈性,才能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關鍵詞:作文;修辭;表現(xiàn)力
一、秘訣之“善用修辭”
1.貼切新穎,以質(zhì)制勝
所謂貼切,指的是修辭的運用要恰到好處。一般說來,比喻、比擬、借代的運用是為了把話說得生動形象;反復、夸張、反問的運用是為了把話說得鏗鏘有力;排比、對偶的運用是為了把話說得整齊而有氣勢;設問的運用是為了引起讀者的思考。而所謂新穎,指的是修辭的運用要富有創(chuàng)意、新穎別致。要學會適當選用呼告、互文、通感、頂針等不常見的修辭手法,讓文章產(chǎn)生異樣的美感。具體行文時,要根據(jù)文章表情達意的需要選用適當?shù)男揶o方法以增添文采。
如高考湖南卷優(yōu)秀作文《愿從本心》片段:
或動如驚雷疾奔而上劃破九天,或靜如扁舟沉默無言停泊家鄉(xiāng)。攀山者和念家者不約而同地說出那句“我愿意”,都是如此堅定。
何者?從其本心而已。
點評:本段中,作者將“驚雷”喻“攀山者”,以“扁舟”喻“念家者”,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何者?從其本心而已”運用了設問的修辭方法。修辭方法運用得恰到好處,使語句富有文采。
2.變化多樣,靈活呈現(xiàn)
即修辭的運用要多變而自如。運用多種修辭方法,或使語句駢散結合,氣韻流暢,鏗鏘有力;或使文章產(chǎn)生思辨的魅力,給讀者以藝術的享受;或使文章具有內(nèi)在的氣勢,引起讀者強烈共鳴。如:側(cè)重排比,兼容對偶、比喻、擬人、引用等修辭,鋪排取勢,從而使文章具有充沛暢達的氣勢。
如湖南卷優(yōu)秀作文《叩問心靈》片段:
能于熱地思冷,則一世不受凄涼;能于淡處求濃,則終生不受枯槁。
古代圣賢中,不乏落寞失意之人,但他們在那“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的污濁社會中能夠堅守自己的追求,不為他物所主導。于是成就了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淡然心境;成就了歐陽修于深山與民同樂的高潔情懷;成就了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博大胸襟……往事如煙話滄桑,相信在抵過千百般困難后,他們叩問心靈,會振臂齊呼:“我愿意!”
點評:本段中,有對偶與對比,如“能于熱地思冷,則一世不受凄涼;能于淡處求濃,則終生不受枯槁”;有引用,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有排比,如“于是成就了陶淵明……成就了歐陽修……成就了范仲淹……”富于變化的修辭既使得文章語言形象生動,又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取得了一舉兩得之效。
二、秘訣之“文句有表現(xiàn)力”
1.細節(jié)刻畫
在寫作過程中,對一些富有表現(xiàn)力的細小事物或人物的某些細微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等進行刻畫,或者對景物作細膩描寫,可使文章內(nèi)容充實、生動自然,從而有效增強語言的感染力與表現(xiàn)力。
如高考江蘇卷優(yōu)秀作文《我心中的蝶》片段:
清晨起身,我將被子肆意踢開,背起書包就向教室沖去,絲毫不顧床鋪的一片狼藉。午間回宿舍時,我看到一位中年男子正滿頭大汗地站在宿舍樓門口,那渴盼的眼神向遠處延伸著,似乎在焦急地等待著孩子熟悉的身影出現(xiàn)。只見他皮膚黝黑,頭發(fā)凌亂,穿著一件破舊的藍色襯衫,褲腳皺巴巴地一上一下地挽著,活像一位剛從河邊回來的漁翁。
點評:本段中,“肆意”“踢開”“背起”“沖”等詞形象地刻畫了“我”出門時動作的緊急;“滿頭大汗”“渴盼的眼神向遠處延伸著”刻畫出了中年男子的焦急神態(tài);“頭發(fā)凌亂”“穿著一件破舊的藍色襯衫”“褲腳皺巴巴地一上一下地挽著”則刻畫出了中年男子的外貌。作者對人物進行細節(jié)刻畫的語句極富感染力,使人物形象鮮活靈動。
2.巧用想象和聯(lián)想
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可以使文章具有畫面感,能夠增強語句的感染力。我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事物獨有的特征,并注意其與其他事物之間的相關之處,進而發(fā)揮想象和聯(lián)想,使語句富有表現(xiàn)力。
如高考江蘇卷優(yōu)秀作文《靜靜呵護一朵花開》片段:
閑暇時讀書,最愛川端康成那一句:“凌晨四點,看海棠花未眠?!蹦鞘窃鯓右活w溫柔而虔誠的心啊。每讀到這句話,我的頭腦中總會自然地浮現(xiàn)出這樣一幅畫面:一位老人,借著熹微的晨光,披衣而坐,默默于窗扉間凝神細窺睡眠中的花朵,屏息凝神,沒有上前采擷,也未用一卷膠片記錄花朵盛放的模樣。他愿犧牲自己的睡眠時間,來呵護那一朵花的美麗盛開,這便是一種尊重。
點評:本段中,作者由閑暇讀書時所看到的川端康成的話寫起,對川端康成凌晨時分“看海棠花未眠”的場景進行了合理的想象,將一位老人在凌晨時分屏息凝神地呵護海棠花的畫面生動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營造出了靜謐而美好的意境。
文章本質(zhì)上是語言的藝術,以上典型段落,以深厚的語言功底,增強了文章的視覺沖擊力,獲得閱卷老師的好評。只要我們掌握適當?shù)募记桑茏屪约旱奈恼铝聋惼饋?,富有文采?/p>
作者簡介:劉才華,男,1974年12月出生,就職于江西省南康中學,研究方向:高中語文教育。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