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娟
(甘肅省甘谷縣西坪初級中學)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成功的基礎在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生的教學參與熱情。因此,教師要清楚掌握學生的特點,找到調動他們參與教學的點,進而進行激發(fā)、引導。除此之外,小組合作學習情境的設置、教師能否進行有效教學監(jiān)督、調控也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學生是小組合作學習的主體,小組教學的成功離不開每一個學生的努力。因此,在小組成員分配過程中,教師要準確掌握每一位學生的激發(fā)點,合理搭配,實現(xiàn)學生學習熱情的有效激發(fā)。
常見的小組劃分是,均衡劃分,實現(xiàn)“組間同質、組內異質”。這就要求教師清楚掌握各個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英語認知能力、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等,將優(yōu)等生與潛能生平均分配到各個小組中。這種小組劃分模式,體現(xiàn)了教學活動競爭的公平性,能夠極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在小組活動中,學生還可以實現(xiàn)生生互助,有力促進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例如,在Student Book 2 Unit 1 A Trip to Beijing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效借助小組合作學習,讓每一個小組用PPT介紹一處北京的名勝古跡。在接到這個小組任務時,小組會結合小組成員的意愿選取合適的景點。以介紹“故宮”為例,有的學生負責搜集故宮的歷史資料,有的負責搜集故宮當代的重大事件,有的負責搜集故宮的圖片、影視資料,有的負責制作故宮PPT,有的負責對PPT所展示的故宮進行講解等等。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優(yōu)勢,自由選擇任務,發(fā)揮特長,增長知識。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合作方式是自由結組,就是學習自己結組,完全不受教師的控制。這種組合方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例如,在進行一定的話題討論中,教師可以選用此種小組教學合作學習方式。這種話題討論沒有小組之間的競賽、沒有答案的正確與否,各個英語水平層次的學生都能對此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看法。因此,適合此類小組合作方式的應用。但是,這種小組合作很容易出現(xiàn)學生串桌,造成一定的課堂教學秩序的混亂,對教師的課堂掌握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在小組合作教學中,學生很容易出現(xiàn)偷懶、拖拉、慢吞吞的學習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很大原因就是缺乏一定的教學情境,學生很難準確把握小組合作的主題。
以Student Book 3 Unit 3 A Present for Li Ming教學為例。這篇文章的教學重難點是,“How to express your thanks?”“Master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結合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設一個生日Party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有趣、輕松的教學情境中,學生能夠很自然地進入自己的角色,有利于小組展示的順利完成。
教師也可以借助音頻進行情境教學。還以A Present For Li Ming教學為例,這篇文章故事性強、生詞量少,具有一定的口語化,因此,教師可以借助課件的視頻播放進行聽力教學。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聽音頻,完成教師設置的聽力任務,進而引導學生組內討論聽力的技巧,提高教學質量。
教師主管著教學活動的設計,調整著教學活動的發(fā)展進度、方向,維護著課堂教學秩序。教師教學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效果。例如,如果教師不善于維護課堂教學秩序,那么小組教學很容易陷入混亂的局面,學生肆意談論與學習無關的內容,教學效率就會大打折扣。
首先,教師要有意識地積累小組合作學習相關的資料、理論,完善自己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理解,進而提高自己的小組合作任務掌握能力。例如,如何有效地設置小組合作學習任務、如何引導學生準確定位自己的小組角色、如何幫助學生找到合適的學習資料等等。
其次,教師要加強自己的課堂教學調控能力。例如,教師可以認真觀摩優(yōu)秀名師小組合作教學的視頻,吸取其他教師的優(yōu)點,進而結合自己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以借鑒、運用。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邀請其他有經(jīng)驗的教師走進自己的教學課堂,虛心聽取他人建議,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例如,借助學校開展的“推門課”教學調研活動,教師可以極力邀請各位教師走進自己的教學課堂,觀察自己的課堂,幫助自己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班內的上課狀態(tài),進而提高自己的教學管理水平。
總之,小組合作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對教師的教學技能、課堂掌握力等綜合教學素質有較高的要求。因此,在應用前,教師要認真調研,充分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1]張瑞芳.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策略的運用研究[D].信陽師范學院,2014(5).
[2]高林林.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6(3).